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71.
中段胰腺切除(middle segment pancreateetomy)是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远端胰腺切除术手术范围缩小的一种胰腺节段切除手术,旨在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胰腺组织,降低病人术后胰腺内外分泌不足的风险[1-2].  相似文献   
72.
小肠肿瘤临床少见,良性肿瘤以息肉、平滑肌瘤、腺瘤、脂肪瘤等为主;恶性肿瘤则有腺癌、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及类癌,其发病率远较良性肿瘤为低,但诊断不易、预后较差。我科自1998年2月共收治的小肠平滑肌肉瘤23例,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小肠平滑肌肉瘤23例中,男13例,女性10例;年龄自18~79岁,平均46.8岁,其中<30岁者1例,30~59岁者18例,>60岁者4例。其临床诊断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临床表现 腹痛15例(65.2%),以隐痛、胀痛不适为主,出现急腹痛、全腹压痛、肌紧张,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1例;腹痛伴腹胀、呕吐,术中证实为肠套迭2例。腹部包块13例(56.5%),常为患者自行发现,肿块自鸭蛋到儿头大小,以脐周及下腹多见,边界较清楚,常可推动,一侧下腹包块误诊为肿瘤卵巢。贫血较常见,血色素低于100g/L者14例(60.9%),最低仅46g/L。病程中有黑粪者9例(39.1%),间歇发作,病程在2周~6年,严重时可有心悸、眩晕。1例肠套迭患者有粘液血便。病程中有呕血者1例系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全组2例有发热,体温在38℃~39℃,明显消瘦者2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动脉优先入路(artery first approach)早期探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腔干以判断肿瘤可切除性,并完成以SMA及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及淋巴组织的完全切除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胰腺外科中心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27例实施动脉优先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术前均疑诊为“胰头癌”,且术前CT判断均为交界性可切除者。8例行内引流手术,2例行全胰切除术,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5例行联合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切除,1例行肝总动脉切除,2例行扩大右侧胰腺切除术。手术时间(281.28±78.53) min (133~354 min),术中出血(352±537) mL (189~1 352 mL)。无术后死亡,无因并发症再次手术者。结论 动脉优先入路适合于术前判断为交界可切除病例,具体的入路方式需根据肿瘤位置以及侵犯情况灵活采用。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 提高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8 ~ 2005年收治的78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岛素瘤49例,均为良性,其中40例行单纯肿瘤摘除术(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2例在摘除的同时行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行胰体尾切除术;胰高血糖素瘤4例,均有肝转移,行原发病灶及部分转移灶切除术;胰多肽瘤21例,恶性8例,手术切除16例,其余5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而放弃手术;舒血管肠肽瘤1例和胰腺类癌3例,均为恶性,行外科手术.术后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手术切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前定性诊断尤为重要,关键是提高对这类肿瘤的认知水平.对胰岛素瘤不强求术前定位诊断,应慎用有创性诊断方法,术中胰腺探查是定位的关键.其他内分泌肿瘤术前多可依影像学检查定位诊断.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生长部位而定.姑息性切除手术亦可明显缓解症状.即便是恶性肿瘤,其预后亦明显好于胰腺外分泌肿瘤.  相似文献   
76.
中段胰腺切除术在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的远端胰腺切除术(ELP,extended leftpancreatectomy)是治疗胰颈部肿瘤的传统手术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胰腺外科的发展,中段胰腺切除术(MP,m iddle segment pancreatectomy)由于保留了正常胰腺,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得以最大限度保全,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实践和推广[1,2]。笔者  相似文献   
77.
MSP法检测胰腺癌Syk基因甲基化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胰腺癌Syk基因启动子区 5’CpG岛甲基化改变的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32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未发现有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 ,14 /32例胰腺癌组织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 ,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 15例胰腺癌组织中 ,有 10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 ,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与胰腺癌的发生、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8.
保留脾和脾动 静脉胰体尾切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行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的9例临床资料。结果其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胰腺囊腺瘤3例,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各1例。手术采用先在肿瘤的右侧横断胰腺,显露脾动、静脉,自胰腺体部向脾方向分离脾动、静脉及其分支,不切断或切除脾动、静脉,不游离脾。9例病人均成功完成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手术。肿瘤大小为(4.0cm×3.5cm×3.0cm)~(12.0cm×10.0cm×8.0cm)。手术时间平均为4.2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d。术后发生复查血小板为(79~270)×109/L。术后发生胰瘘3例,引流量10~50mL/d,其中2例保守治疗痊愈,另外1例术后第30天发生大出血,再次急诊手术切除脾和脾动、静脉,痊愈出院。结论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但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的切除却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2种最常见的基因多态性(rs3212986、rs11615)与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关于ERCC1多态性(rs3212986、rs11615)与PDAC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ERCC1 rs3212986纳入4项研究共1 934例患者,rs11615纳入4项研究共2 547例患者。结果显示,ERCC1 rs3212986可显著提高人群PDAC的患病风险(CA vs. AA:OR=1.34,95% CI:1.11~1.63;CC vs. AA:OR=2.33,95% CI:1.73~3.14;AC+CC vs. AA:OR=1.50,95% CI:1.25~1.80;CC vs. CA+AA:OR=1.98,95% CI:1.50~2.62;C vs. A:OR=1.45,95% CI:1.27~1.66);而ERCC1 rs11615则与PDAC患病风险无关(CT vs. TT:OR=1.02,95% CI:0.87~1.21;CC vs. TT:OR=1.21;95% CI:0.93~1.56;TC+CC vs. TT:OR=1.06,95% CI:0.91~1.24;CC vs. CT+TT:OR=1.20,95% CI:0.94~1.53;C vs. T:OR=1.08,95% CI:0.96~1.21)。结论:ERCC1 rs3212986可明显增加PDAC发病风险,rs11615则与PDAC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80.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产生的纳米级小囊泡。它们广泛分布在生物体血液、尿液、胸腹腔积液等几乎所有体液中。作为细胞间通讯和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外泌体可以通过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细胞膜受体、蛋白质、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和微小RNA(micro RNA,miRNA)的转移直接刺激靶细胞,从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从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称为肿瘤来源的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TEX),除了具备外泌体的一般特征外更有其特殊性。研究TEX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将开辟全新的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