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豚鼠窦房结的组织学构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豚鼠窦房结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常规石蜡切片 ,HE、Masson和VanGieson染色 ,光镜观察和测量豚鼠窦房结的组织结构 ;HPIAS 1 0 0 0图像分析仪定量测量结细胞 ;电镜观察窦房结的亚微结构。结果 :豚鼠窦房结位于右心耳和上腔静脉根部交界处的静脉外侧壁内 ,呈蹄铁样 ,分为头、干两部分。大小约为 :0 .1 8mm× 0 .3 2mm× 3 .63mm。主要由P和T细胞构成。P细胞横径约为 7.73 μm ,面积为 2 3 4.2 1 μm2 ,T细胞横径约为 1 3 .1 5μm ,面积约为 490 .3 5 μm3。窦房结动脉大多位于结的边缘 ,结内胶原纤维丰富。结论 :豚鼠窦房结有明显的物种差异 ,但细胞成分与其它动物相似。  相似文献   
72.
窦房结和房室结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确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制作兔窦房结和房室结缺血/再灌注(I/R)动物模型并认定。方法:10只兔心血管乳胶灌注后观察右冠脉及其分支、走行;12只兔制备右冠脉急性I/R实验,记录并分析心电图,观察此双结光、电镜结构变化。结果:右冠脉第一分支距主动脉根部为(1.9±0.3)mm,8例呈右优势型;右冠脉结扎后有66.7%的兔发生窦性及房性心律失常,83.3%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再灌注早期心律紊乱加重,后逐渐恢复正常;8例兔双结起搏细胞边界不清,胞核染色加深,胞浆嗜酸性增强,超微结构示线粒体模糊乃至消失。结论:此模型的建立关键是从胸骨正中开胸、右冠状动脉根部结扎,结合心电图加以确认,方法可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四川省省级、市级、县(区)级CDC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自填问卷收集其基本特征、工作状况、培训情况、工作困难及工作单位的支持等,并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分别测量CDC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DC工作人员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653名CDC工作人员中,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58.35%、50.0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5,95%CI=0.92~0.97)和工作单位提供精神支持(OR=0.61,95%CI=0.45~0.82)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保护因素;身体疲劳(OR=1.82,95%CI=1.20~2.74)、工作压力(OR=1.61,95%CI=1.21~2.12)、防护用品不足(OR=1.92,95%CI=1.06~3.49)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OR=0.97,95%CI=0.94~0.99)、每天睡眠时长(OR=0.74,95%CI=0.56~0.96)和参与技术培训工作(OR=0.33,95%CI=0.12~0.95)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保护因素;精神疲劳(OR=1.68,95%CI=1.18~2.41)、工作压力(OR=2.94,95%CI=2.08~4.17)、加班激励制度不清(OR=1.99,95%CI=1.23~3.23)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CDC工作人员焦虑与抑郁状况堪忧,主要受年龄、睡眠、防护用品供应、激励制度、疲劳和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估四川省汉族、藏族及彝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现状以及营养状况,并探究二者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脱贫前国家级贫困县中随机抽取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12~24月龄婴幼儿及其主要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的相关信息,分别使用婴幼儿体质量测量秤及婴幼儿身长测量尺采集婴幼儿的体质量、身长数据。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行为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结果  共调查1 117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时间方面,汉族地区近一半的看护人在婴幼儿满6月龄时开始添加辅食,占43.07%(171/397),彝族地区、藏族地区的大部分看护人在婴幼儿未满6月龄则开始添加辅食,分别占77.18%(301/390)、47.58%(157/330);首次辅食添加种类方面,汉族地区看护人主要添加自制米糊,占41.56%(165/397),藏族地区看护人主要为婴幼儿首次添加肉类、蔬菜或水果等其他种类的辅食,占42.12% (139/330),彝族地区看护人主要添加自制米糊,占46.41%(181/390)。婴幼儿营养不良率为28.83%(322/1 117),其中,汉族、藏族、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0.58%(42/397)、24.85%(82/330)、50.77%(198/39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与汉族地区相比,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可能性更高(OR=9.49, 95%CI 6.00~15.00),与首次添加其他种类的辅食相比,首次为婴幼儿添加含铁米粉,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可能性更低(OR=0.54, 95%CI 0.29~0.99)。  结论  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存在过早添加辅食、首次辅食添加种类不合理的问题,且当地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堪忧,特别是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更为突出。首次添加含铁米粉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可能性。建议重视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的健康教育干预,切实改善该类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豚鼠窦房结受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支配的形态分布方式。方法:利用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 diaphorase,NADPH-d)还原氮蓝四唑(nitro blue tetrazolium,NBT),生存蓝色沉淀物显示一氧化氮合酶神经。结果:(1)窦房结周围含一氧化氮能神经节主要有三处:①右心房后壁处的窦房结心外膜下;②腔耳角处心外膜下;③腔静脉窦壁处窦房结心外膜下。结内未见NADPH—d阳性神经节或神经元;(2)窦房结内见有丰富的NADPH-d阳性神经纤维,呈细束状或嘭体串珠状,由外膜编织成网状到达内膜,部分直接起源于周围NADPH—d阳性神经元。结论:豚鼠窦房结一氧化氮能神经分布丰富,作为一种特殊的递质,NO可能直接或间接的调节着窦房结冲动的产生、释放和传递。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测家猪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结构及特点,为认识局灶性心房颤动积累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5例家猪心脏,充分显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观测其形态,厚度和长度.结果家猪上、下腔静脉近心端的表面有肌纤维绕行,出现率为100%.上、下腔静脉心肌袖长度分别为(36.93±5.17)mm,(18.76±4.98)mm;心肌袖厚度分别为(1.93±0.69)mm,(1.02±0.35)mm.结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是家猪普遍存在的解剖结构,是连接左右心房的又一重要通路,可视为制作局灶性心房颤动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x43)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中的时空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免疫电镜技术,观测培养2、4、8、10、12、16、20、26、30d大鼠心室肌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第2d心肌细胞开始表达Cx43,表达部位主要在细胞质中,呈点状;第4d细胞质中点状分布减少,主要集中在细胞膜连接处;第10d在细胞连接处增多,呈条、链状分布;以后基本恒定,无明显变化;第30d时Cx43颗粒出现紊乱分布;结论Cx43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出现位置和量的变化,与培养心肌细胞的生长、发育及功能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IR)致心律失常的演变及L-Arg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在体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48只兔分为4组: IRa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 IRb组(缺血120 min再灌注120 min), IRa+L-Arg组, IRb+L-Arg组; 每组12只。记录心电图,计算心律失常评分及与时间依赖关系并分析L-Arg干预效果。结果: ① 随右冠状动脉结扎时间延长, 各组心律失常分数逐渐呈上升趋势,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并逐渐加重; ② 再灌注期: 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次数减少,且由Ⅲ度→Ⅱ度→Ⅰ度→正常,窦性和房性心律失常逐渐恢复窦性心律; IRa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IRb组相同再灌注时段 (P<0.01); ③ IRa+L-Arg组和IRb+L-Arg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数分别明显低于IRa和IRb组相同再灌注时段 (P<0.01); ④ IRa+L-Arg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低于IRb+L-Arg组(P<0.01)。结论: 补充适量的L-Arg具有抗因右冠状动脉缺血所致的心律失常作用;缺血期时间越长,L-Arg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越差。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藏和彝族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母亲及婴幼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母乳喂养知识和行为等信息。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乳喂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87名婴幼儿的早开奶率为22.45%,其中,985名6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率为35.94%、658名12月龄及以上婴幼儿的持续母乳喂养至12月龄率为34.50%。分娩方式为顺产(OR=2.80,95%CI 1.82~4.30)、母亲的早开奶知识(OR=2.48,95%CI 1.69~3.64)是早开奶的有利因素。母亲是藏族(OR=1.56,95%CI 1.02~2.39)、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好(OR=2.70,95%CI 1.47~4.98)、母亲掌握纯母乳喂养知识(OR=1.47,95%CI 1.07~2.02)是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的有利因素。二胎及以上(OR=1.67,95%CI 1.11~2.52)、母亲掌握断奶知识(OR=3.96,95%CI 2.65~5.93)是持续母乳喂养至12月龄的有利因素。结论四川省汉、藏和彝族农村地区的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母亲的民族、分娩方式、是否掌握相关知识、胎次及家庭经济状况均会影响婴幼儿母亲的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NFH)大鼠组织形态学与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经臀肌注射甲基泼尼松后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SINFH组、低剂量GM6001(GM6001-L)组和高剂量GM6001(GM6001-H)组,每组20只,GM6001-L组与GM6001-H组在造模同时经尾静脉注射50 mg/kg GM6001与100 mg/kg GM6001,1周1次,共计8周.另选取20只健康SD大鼠于臀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经12周、20周后,观察SD大鼠股骨头形态学改变,以及过氧化氢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Pγ)、11β-羟基类固醇脱氧酶(11β-HSD1)、Run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C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大鼠造模8周内的血清钙、磷水平降低;SINFH大鼠经GM6001治疗后8周内的血清钙、磷水平均显著升高,与SINF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M6001-H组血清钙、磷水平均高于GM6001-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造模8周内的BALP、StrA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G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6001-L组与GM6001-H组经治疗后8周内的BALP、StrACP水平均显著低于SINFH组,BGP、CT水平均显著高于SIN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造模8周内的股骨转子、股骨头的骨密度及股骨头成骨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破骨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6001-L组与GM6001-H组经治疗后8周内的股骨转子、股骨头的骨密度及股骨头成骨细胞计数均高于SINFH组,破骨细胞计数低于SIN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GM6001治疗后,与SINFH组比较,PPAPγ、11β-HSD1、C/EBPα表达减少,Runx2表达升高,且随剂量增加,PPAPγ、11β-HSD1、C/EBPα下降明显,而Runx2上升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股骨头坏死改变可能与激素抑制成骨及成脂分化基因表达有关,与11β-HSD1表达关系密切,而GM6001能改善这种病理改变以及基因异常表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