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通常在脑组织代谢正常状态下,局部脑血流(rCBF)低于20ml·100g-1·min-1.,脑组织就处于缺血半暗带状态,神经元呈可逆性损伤,表现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停止,细胞有氧代谢降低,泵功能抑制,神经细胞去极化,无氧酵解增加;当rCBF低于10ml·100g-1·min-1时,ATP合成停止,泵功能衰竭导致脑组织不可逆坏死[1].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耳前颞下经岩骨经小脑幕硬膜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耳前颞下经岩骨经小脑幕硬膜下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70.0%),近全切除10例(25.0%),大部分切除2例(5.0%)。40例病人随访3~15个月,术后6例发生动眼神经麻痹,均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10例展神经麻痹病人中,完全恢复4例,不同程度恢复4例,未恢复2例;8例轻度面瘫病人中,完全恢复6例,未恢复2例;12例面部麻木加重病人中,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6例,较术前加重6例;偏瘫2例和失语3例,6个月内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脑脊液漏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耳前颞下经岩骨经小脑幕硬膜下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并切除肿瘤基底位于中、上斜坡的岩斜区脑膜瘤,术后脑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偏瘫、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中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中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病变均行手术切除,7例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4例采用枕下经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病变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9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个月,6例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生活能自理,2例患者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结论中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效果尚可,针对不同患者应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应掌握好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性血管外膜细胞瘤(HP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复发性HPC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其中辅助放疗29例,辅助伽玛刀治疗7例。采用统计学分析复发性HPC病人术后的生存期及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46例病人术后随访3~164个月,平均生存期为(41.6±4.4)个月,术后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0.4%、65.2%、59.2%和53.8%。所有复发性HPC病人中,复发1次30例,其平均生存期为(36.9±4.1)个月;复发2次及以上16例,其平均生存期为(39.7±7.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8例,其平均生存期为(14.2±5.6)个月;存活28例,其平均KPS评分为(86.8±14.2)分。经统计学分析:复发性HPC病人的生存期与性别及肿瘤部位、大小、质地、病理分级之间无相关性(P0.05);复发1次与复发2次及以上病人的生存期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综合治疗复发2次及以上的HPC病人,预后仍可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Werner(WRN)基因与中国人群脑膜瘤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对215例病理确诊的脑膜瘤病人和219例健康人,采用Snapshot方法对4个多态性位点(rs3024239、rs2725364、rs1800392、rs1801195)进行基因分型,比较脑膜瘤与健康人群之间WRN基因不同位点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并根据性别、年龄及病理亚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rs3024239多态性位点与内皮型脑膜瘤发病关联,rs3024239位点携带等位基因C的人群内皮型脑膜瘤的发病风险较低(P=0.015)。余3个位点多态性与脑膜瘤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4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年龄与性别的脑膜瘤人群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中国人群中WRN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rs3024239位点等位基因C能降低内皮型脑膜瘤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6.
不同颅骨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与修补材料、修补时机、手术方法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997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颅骨成形术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5例,女性76例;年龄2~71岁,平均37岁。修补材料包括钛网(281例)、自体骨(42例)、硅胶(28例)。统计分析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与所用修补材料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29/351),其中感染15例,头皮下积液4例,颅内血肿2例,修补材料松动5例,癫3例。相关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包括术中放置头皮下引流管(P=0.02)、修补材料(P=0.002)。是否放置引流管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归系数为-1.273,表明与是否放置引流管这个因素负相关。硅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显著高于钛网组(6%)及自体骨组(9%)。患者的年龄、性别、修补时机、缺损原因、修补侧别等对于并发症无显著意义。结论选用合适的修补材料可能会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放置头皮下引流管可降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种植神经干细胞(NSCs)与施万细胞(SCs)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s 和SCs,以PLGA 为支架移植入大鼠T8 半横断脊髓损伤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PLGA组、PLGA+NSCs 组和PLGA+NSCs+SCs 组。术前和术后进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MEPs)检查及BBB评分;然后在同侧或对侧进行T6再次半横断,并进行CMEPs 检测及BBB 评分。结果CMEPs 的恢复率及波幅在PLGA+NSCs+SCs 组最高。移植后,大鼠BBB 评分逐渐改善;在移植后第2 周及以后,PLGA+NSCs 组和PLGA+NSCs+SCs 组的BBB 评分显著高于PLGA 组(P<0.001)。同侧再次半横断后,CMEPs 消失, BBB 评分快速恢复;对侧再次半横断后,大鼠双下肢完全瘫痪。结论种植NSCs 和SCs 的PLGA支架移植有利于脊髓损伤功能重建,再生轴突可能形成了功能性连接;但是同侧再生轴突对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68.
<正>一般认为,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嗜铬细胞瘤(phaeochromocytoma,PCC),而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以外的嗜铬细胞肿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细胞瘤(paraganglioma,PGL),二者合成为PPGL~([1])。WHO将其起源的肿瘤归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而根据功能和嗜铬性的不同,PPGL可  相似文献   
69.
脑挫裂伤灶周围神经元在急性期的时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猫脑挫裂伤灶周围神经元在急性期的时间空间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制作猫脑挫裂伤模型,取挫裂伤周皮层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Annexin V联合PI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伤后不同时间挫裂伤周神经元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脑挫裂伤周围伤后1 就有神经元凋亡出现,伤后12 h凋亡达高峰,离挫裂伤灶越近,凋亡越重.结论 猫脑挫裂伤后周围早期就有凋亡现象,挫裂伤周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和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脑干腹侧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脑干腹侧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近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2例肢体无力好转,2例不变,4例为一过性加重,3例轻微加重,1例四肢瘫.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25.1个月,失访1例,正常工作生活5例,生活自理1例,需要照顾1例,死亡4例.结论 尽管手术危险困难,显微外科治疗脑干腹侧胶质瘤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