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近六年来,我们针对医院过去存在的人员超编、良秀不齐、更新滞缓、中层干部队伍老化,以及能上不能下等问题,严把引进关口,实施内部调整,疏通进出渠道,使科技干部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现将我们的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干胶质瘤在颅内肿瘤中相对少见,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5~10岁,第2个高峰在40~50岁。此病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0%,是儿童相对多见的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在老年晚期肺癌病人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不宜(或不愿)接受手术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化疗加康莱特组)23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22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化疗后总有效率为22.7%;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康莱特注射液,总有效率为47.8%;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改善,体重变化对比经统计学分析,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配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肺癌病人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推荐应用于老年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依照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协会(NEMA)最新版NEMA NU 2-2001标准,对飞利浦公司生产的GEMINI GXL16 PET-CT仪进行验收和性能评估.方法 使用NEMA NU 2-2001标准的测试模型和测试方法,对PET的空间分辨率、能量分辨率、散射分数、计数丢失、灵敏度、PET与CT图像的融合精度等参数进行测试.结果 空间分辨率[(半高宽)mm]轴向为6.06(0cm)和6.44(10 cm),横向为4.65(1cm)和5.98(10 cm);散射分数为34.27%;能量分辨率为18%;中心(0 cm)和偏离中心10cm处的灵敏度分别为8312和8472(计数·s-1·MBq);等效噪声计数率为53.29×103计数/s;清楚分辨直径为10 mm的最小热球;PET与CT图像融合无偏离(模型).结论 该PET-CT仪的PET部分被测试指标均达到出厂要求,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直线加速器8MV-X线耳部放射治疗对耳功能的影响,我们采用电测听、声阻抗随机为18位耳部放疗病人在放疗前和放疗后各行一次听力检查。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49岁。除1例耳部受量为40Gy外,其余均为70Gy。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电测听结果:放疗前正常耳9只,占25%,放疗后仍正常,传导性听力下降11只,8只放疗后恢复正常,3只仍为传导性聋但有改善;5只神经  相似文献   
8.
李德志  何锡洪  杨海燕 《中外医疗》2013,32(2):176+178-176,178
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进行诊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11月于该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3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及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同时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各分支的分布。结果 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480节段冠状动脉(直径≥1.5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可供分析为447节段。可评估率93.2%,不可评估节段6.8%,多因心率(律)异常所致(4.8%);显示84处斑块,以硬斑(钙化)居多,多发生于前降支。前降支MSCT直径的测量与冠脉造影相关性比较好。另外,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两者检测结果在阳性率、阴性率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均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心率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其准确率较高。64MSCT冠状动脉成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风险较小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素全身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的特点及联合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近7个月全身骨显像中发现的胸骨单发浓聚灶42例,并行胸骨局部CT检查。按核素浓聚灶位置、形状及CT影像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42例胸骨单发浓聚灶患者中有骨转移瘤37例(占88.1%),退行性变3例,手术创伤2例。胸骨单发浓聚灶胸骨体多见(28处),其次是胸骨柄(16处)和诸切迹(5处),形状以团块状为主。结论核素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联合CT有助于对胸骨病变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全身骨显像联合CT扫描对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有恶性肿瘤病史且全身骨显像有异常放射性分布但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454例患者,于骨显像后行骨病变部位同期CT扫描。对两种影像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CT扫描对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意义。结果 454例受检者中,经两种影像技术检查后诊断骨转移271例,占59.69%(271/454);良性病变163例,占35.90%(163/454)。本组全身骨显像联合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为98.92%,特异度为97.27%,准确度为98.22%。全身骨显像联合CT扫描使骨病变的诊断率从单纯全身骨显像的71.19%(1 122/1 576)提高到了98.73%(1 556/1 576)。结论全身骨显像与CT技术融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骨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