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位乳腺组织在普通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6%[1],外阴异位乳腺组织少见,阴蒂包皮下哺乳期的异位乳腺组织罕见,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现将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哺乳期阴蒂包皮下异位乳腺组织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6岁,因"顺产后1月余,发现外阴包块17 d"于2019年5月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不同程度的再生面神经对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后大鼠眼轮匝肌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均行面神经钳夹线拴损伤及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简称吻合术)。术后3个月,A组(对照组):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B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1/3部分;C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2/3部分;D组:于面神经结扎线近头端全部离断面神经。分别于吻合术后1、2、3个月和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采用瞬目反应评分评估大鼠患侧眼睑的闭合程度;行运动诱发电位(MAPs)检测大鼠患侧眼轮匝肌的动作电位幅度及波幅下面积;神经元逆行示踪检测面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神经及移植神经半薄切片计数髓鞘数目。结果4组大鼠吻合术后1、2、3个月的瞬目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7、11.00、10.61、19.13,均P<0.05);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4组瞬目反应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6,P<0.05),其中D组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1);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刺激面神经吻合口近头端及移植神经中点,4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56、11.86、6.33、4.65,均P<0.05),其中D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均低于A组(均P<0.05)。神经元逆行示踪显示,4组的面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P<0.05),其中D组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5)。4组的面神经干及移植神经中段髓鞘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33、6.35,均P<0.05),其中A组分别高于C组和D组(均P<0.05)。结论面-舌吻合术中保留面神经结构完整性具有积极意义,至少保留2/3再生面神经对眼轮匝肌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干细胞特别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了证实,这为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其功能的恢复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有关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成果较多,从不同的效果及其机制方面提出了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假说理论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验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7-01/2003-08期间的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neural stem cell,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troke,ischemiciniury,nervous system disease,neurotrophicfactor"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卒中,缺血性脑损伤,神经营养因子,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出与研究关系密切的文献.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动物或人,包括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内容.重点选取与缺血性神经损伤相关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文献72篇,其中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文献14篇,间接相关的文献10篇,排除重复性文献8篇,共16篇文献用于资料的综述.资料综合对于选取的文献进行阅读、归纳和综合.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在脑血管病、脑和脊髓损伤、变性病以及周围神经病方面均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和效果.结论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疾病中具有促进分化、神经营养、神经替代等多种积极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颅底脑膜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24例颅底脑膜瘤患者和218例健康对照,运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Multiplex SNa Pshot)技术检测XRCC1基因rs1799782位点在脑膜瘤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XRCC1 rs1799782位点中CT基因型携带者患颅底脑膜瘤的风险降低(OR=0.606,95%CI:0.374~0.982,P=0.041)。在颅底脑膜瘤组中,≥50岁组相比50岁组的个体,其发病风险降低(OR=0.4160,95%CI=0.201~0.862)。XRCC1基因rs1799782多态性与颅底脑膜瘤的生长部位、瘤周水肿、骨质破坏及硬膜侵袭之间不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 XRCC1基因rs1799782位点CT基因型携带者可降低颅底脑膜瘤发病风险,rs1799782多态位点可能与颅底脑膜瘤发病风险相关,相对低龄患者更容易发病,但仍需大样本量的颅底脑膜瘤流行病学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胶质瘤占脑内肿瘤的40% ~ 45%,具有高侵袭性、高度增殖性,传统手术加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主要针对的是肿瘤细胞,疗效不佳[1-3].根据肿瘤的生长、侵袭有赖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理论产生了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策略,但目前常规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4 ],说明可能存在其他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或其他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因素.缺氧可上调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的表达,而VEGF是刺激肿瘤血管生成最关键的生长因子,本研究在缺氧条件下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为改进抗肿瘤血管生成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专家调查研究表明10%-30%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明显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症状[1-3] ,特别是对学习、考试的焦虑高达78.15 %[4] .因此,中小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体外实验已经证明神经生长因子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亲和性;同时观察到其随时间推移可稳定释放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将生物可降解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动物模型中,观察其对脊髓损伤髓鞘再生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5/07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损伤修复实验室完成。 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材料,其中0.02 g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含有1 μg 神经生长因子。 方法:45只成年Wistar大鼠制备T8~9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支架组20只和复合支架组25只,分别移植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和掺有神经生长因子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4,8和12周进行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检测观察髓鞘再生的情况。 结果:复合支架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程度较单纯支架组明显减轻。复合支架组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颗粒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透射电镜观察复合支架组大鼠新生髓鞘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 结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髓鞘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神经干细胞培养技术条件的成熟,为颅脑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重建、神经再生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但移植所用的细胞来源及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能否分化为神经细胞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拟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稳定增殖传代,并诱导分化出神经系统的3种基本细胞。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6/2008-0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 材料:14~16 d孕龄Wistar大鼠胚胎,由新疆自治区实验动物研究所和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取胎鼠额叶大脑皮质,组织块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原代培养7 d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14 d。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形态,并行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原代培养一两天细胞散在分布,胞体较小,呈圆形,折光性较好,3 d后逐渐形成由数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球;传代后贴壁细胞多数分化为长梭形或扁平形的胶质细胞,10 d时可见大量由数十至数百个细胞组成的较大细胞球,其生长速度基本与原代培养相同,但成球速度明显加快;免疫荧光染色呈巢蛋白阳性反应。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诱导后,免疫化学染色示神经干细胞球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阳性表达。 结论:实验成功从鼠胚胎脑皮质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9.
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随着神经干细胞培养技术条件的成熟,为颅脑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重建、神经再生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但移植所用的细胞来源及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能否分化为神经细胞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拟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稳定增殖传代,并诱导分化出神经系统的3种基本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6/2008-0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材料:14~16d孕龄Wistar大鼠胚胎,由新疆自治区实验动物研究所和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取胎鼠额叶大脑皮质,组织块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原代培养7 d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14 d.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形态,并行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原代培养一两天细胞散在分布,胞体较小,呈圆形,折光性较好,3 d后逐渐形成由数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球;传代后贴壁细胞多数分化为长梭形或扁平形的胶质细胞,10 d时可见大量由数十至数百个细胞组成的较大细胞球,其生长速度基本与原代培养相同,但成球速度明显加快;免疫荧光染色呈巢蛋白阳性反应.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诱导后,免疫化学染色示神经干细胞球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实验成功从鼠胚胎脑皮质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体外实验已经证明神经生长因子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亲和性:同时观察到其随时间推移可稳定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目的:将生物可降解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动物模型中,观察其对脊髓损伤髓鞘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5/07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损伤修复实验室完成。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材料,其中0.02g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含有1μg神经生长因子。方法:45只成年Wistar大鼠制备T8-9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支架组20只和复合支架组25只,分别移植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和掺有神经生长因子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4,8和12周进行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检测观察髓鞘再生的情况。结果:复合支架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程度较单纯支架组明显减轻。复合支架组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颗粒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透射电镜观察复合支架组大鼠新生髓鞘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结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髓鞘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