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7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371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366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078篇
内科学   753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5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96篇
综合类   2704篇
预防医学   866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1253篇
  6篇
中国医学   1239篇
肿瘤学   20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301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7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eedling Hegu (LI 4) on functions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using the 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

Methods

A total of 12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n acupuncture group (n=6) and a control group (n=6).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intervention. The acupuncture group received needling Hegu (LI 4) on the right side. The real-time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oxygenated hemoglobin (HbO2), deoxygenated hemoglobin (d-Hb) and total hemoglobin (t-Hb)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were recorded using the fNIRS, allowing for effect analysis of needling Hegu (LI 4) on the functions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HbO2 and t-Hb concentrations were increased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re were between-group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both P<0.05). There was no between-group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d-Hb concentration (P>0.05).

Conclusion

Needling Hegu (LI 4) can extensively activate the prefrontal cortex and therefore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unctions of the brain’s prefrontal cortex.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120例行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情志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情志组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施行中医情志护理。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以及术后1周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定,同时检测血清中NSE和hs-CRP水平。结果:情志组POCD发生率为8.3%,常规组POCD发生率为2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POCD组及非POCD组的NSE及hs-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1),POCD组NSE及hs-CRP水平均高于非POCD(P0.01)。2组术前和术后1周的NSE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常规组及情志组NSE和hs-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1);情志组NSE水平低于常规组(P0.01);2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情志相胜、音乐疗法及移情变气等中医情志护理手段干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能降低POCD的发生率,作为观察老年腹部术后是否发生POCD和判断POCD严重程度的指标,NSE可能比hs-CRP更适合。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从“伏邪”理论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伏邪理论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中的应用,为中医防治宫颈HPV感染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 从伏邪的源流、致病特点出发,结合宫颈HPV感染的发病机制,探讨伏邪理论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并附医案一则加以验证。[结果] 宫颈HPV感染具有隐匿性、迁延难愈性、易火化等特点,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中医“伏邪”有相似之处。宫颈HPV感染的根本病机是正虚邪实,以肾气亏虚、脾失健运、肝失所养为本,伏毒、痰、瘀为标。在具体治疗上,应本着扶正祛邪的原则,扶正以固肾培元、调补阴阳,兼以健脾养肝为要,祛邪以祛湿解毒、化痰消瘀为法;同时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对宫颈HPV感染进行分期论治。所举医案中患者辨为肝郁脾肾虚、浊瘀阻滞型,以疏肝健脾补肾、活血利湿止带为主要治法,临床效果明显。[结论] 从“伏邪”理论论治宫颈HPV感染,为中医药防治宫颈HPV感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在大鼠颞下颌关节(TMJ)骨关节炎(TMJ-OA)中的作用。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TMJ-OA组,TMJ-OA组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MIA),Control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von-Frey测量头部退缩阈值(HWT)评估疼痛行为;苏木精伊红(HE)、番红固绿染色观察TMJ组织学结构变化;qRT-PCR检测大鼠髁突软骨(MCC)中SGK-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介素(IL)-1β、环氧合酶(COX-2)mRNA表达。HE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节(TG)组织病理变化以及检测TG中SGK-1、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MIA关节腔内注射28 d可引起大鼠头退缩阈值(HWT)降低,MCC及软骨下骨结构紊乱,TG神经纤维空泡样变。qRT-PCR检查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TMJ-OA组大鼠MCC和TG组织中SGK-1表达升高(P<0.05)。结论 SGK-1可能通过关节局部软骨破坏和炎性疼痛传导两种途径参与TMJ-OA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为研究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无菌分离猕猴冠状动脉,胶原酶短暂消化后采用组织黏附法分离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选CD31阳性细胞,确定内皮细胞纯度;经前列腺素E2(PGE2)刺激后,以CCK-8法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法分别检测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以Transwell法和Matrigel胶法分别检测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和体外成管功能。结果 猕猴冠状动脉原代细胞在10~14 d细胞覆盖培养瓶面积的80%左右,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和铺路石状。流式检测其纯度为31.7%左右,分选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再次检测内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PGE2能显著上调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结论 该研究成功建立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功能研究表明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可以作为模拟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猕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组织结构形态学特征,为模拟人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生理功能、病理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猕猴安乐死后,完整取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经多聚甲醛(PFA)固定,制作石蜡切片及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基本结构及细胞分布状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泌的激素及受体;比较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染色的效果,对下丘脑组织的部分细胞组成进行鉴定。结果 下丘脑区域呈中空漏斗状,垂体状似豌豆,左右肾上腺位于两侧肝肾之间;HE染色显示下丘脑区域主要分布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垂体分神经垂体、腺垂体,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构成;免疫组化检测到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并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GR),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和GR,肾上腺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冰冻切片免疫荧光的结果更好的显示出下丘脑中包含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作了猕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切片,并观察了其相关解剖学、形态学特征,为模拟人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生理和病理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清肠合剂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血浆胃动素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配合清肠合剂灌肠,对照组应用肥皂水灌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胃动素和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2.5±4.1)h、首次排气时间(40.1±10.2)h、首次排便时间(70.8±17.9)h比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0.8±4.7)h、首次排气时间(59.5±12.8)h、首次排便时间(94.0±14.2)h均明显缩短,肠功能恢复快(P0.01)。治疗组第5 d胃动素(279.0±27.8)pg/m L比治疗前胃动素(210.7±25.0)pg/m L升高,第5 d IL-6(6.7±2.4)pg/m L比治疗前IL-6(12.7±9.7)pg/m L降低(P0.05)。对照组第5 d胃动素(259.8±25.2)pg/m L比治疗前胃动素(212.3±21.0)pg/m L升高,第5 d IL-6(8.3±3.2)pg/m L比治疗前IL-6(12.0±9.0)pg/m L降低(P0.05)。治疗组第5 d胃动素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68.8%)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5.7%)(P0.05)。结论:清肠合剂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血浆IL-6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麒麟丸对糖尿病大鼠睾丸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周龄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180~220g,共60只,随机分A组(正常组)10只、B组(正常+麒麟丸)10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高脂高糖饮食1月后,应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成模25只随机分成C组(糖尿病组)12只,D组(糖尿病+麒麟丸)13只。B组和D组大鼠每天按0.36g/kg麒麟丸灌胃。动物中心饲养6周后测量大鼠体质量和血糖并取材,双侧睾丸称量后取右侧睾丸组织固定后制作免疫组化薄片观察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及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RAGEs)表达,左侧睾丸提取蛋白后电泳观察RAGEs蛋白表达量,左侧附睾放在精子孵育液中剪碎后孵育计数左侧附睾中精子数。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睾丸质量减轻,附睾精子数减少,AGEs累积增加,RAGEs表达量增高;(糖尿病+麒麟丸)组大鼠较糖尿病组大鼠睾丸质量增加,附睾精子数增加,AGEs累积减少,RAGEs表达降低;正常组大鼠和(正常+麒麟丸)组大鼠比较睾丸质量、附睾精子数、AGEs及RAGEs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麒麟丸可能干预糖尿大鼠睾丸组织中AGEs累积降低RAGEs的表达,干预AGEs通过RAGEs介导的信号通路作用,对糖尿病大鼠睾丸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正外周血miRNA作为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研究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1,2])。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和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miRNA-107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对前列腺癌诊断与预后的价值,并分析其与PCa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及可接受性。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抗抑郁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头对头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5.1.0版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进行偏倚评价,采用Stata 14.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25个研究进入网状Meta分析,涉及10种药物,分别为米氮平、帕罗西汀、氯丙咪嗪、西酞普兰、氟西汀、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瑞波西汀、安非他酮。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较好的药物为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文拉法辛、帕罗西汀,但药物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分效果最佳的药物为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安非他酮,与氯丙咪嗪比较,氟西汀[MD=4.27(1.12,7.43)]、艾司西酞普兰[MD=3.84(1.49,6.19)]、米氮平[MD=3.42(0.83,6.01)]、帕罗西汀[MD=2.81(0.82,4.80)]、文拉法辛[MD=2.06(0.11,4.02)]在减分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显著降低HAMA评分,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性较好的药物是帕罗西汀,其次是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但药物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治疗惊恐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兼具疗效和安全性,为可供选择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