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Objective To timely summarize past experience and to provide more pertinent reference fo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A/H1N1 cases in influenza season. Methods During May 25 to 31,2009,2 secondary community cases caused by a influenza A/H1N1 imported case. In the close contacts of 3 A/ H1N1 cases, 14 had some aspiratory symptoms onset, such as fever(≥ 37.5℃), cough, sore throat and etc. Laboratory tests excluded the infection of A/H1N1 influenza. For throat swab test for the 14 cases,7 were tested for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 A face-to-face or telephone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by CDC staff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f 62 close contacts. Results Of 14 fever cas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by differences by age [15-age group: 19. 2% (5/26), over 25-age group: 25.0% (9/36); χ2=0. 287, P=0. 592]; by sex group [24. 0% (6/25) for male and 21.6% (8/37) for female; χ2=0. 048, P=0. 826], by working units [dressing and design, photograph, saleroom and others, consumer group: 42. 1% (8/19), 27. 3% (3/11), 12. 5% (2/16) and 6. 3% (1/16); χ2=7. 653, P=0. 054], by dormitory style [dormitory style=33.3% (4/12),non-dormitory style=29.4%(10/34); χ2=0. 699,P=0. 403]. All the cases had fever (37.5-37.9℃),no case had diarrhea. One in 3 A/H1N1 cases had diarrhea. All the 14 cases were negative result for A/H1N1 RNA. Six from 7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seasonal influenza test. Conclusion This was a seasonal influenza outbreak happened in the close contacts of first confirmed A/H1N1 cases in community in mainland China. It showed that we should exclude the seasonal influenza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A/H1N1 cases in the seasonal influenza period in so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easonal influenza.  相似文献   
42.
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周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爪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 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人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及时总结经验,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时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5月25至31日,我国内地发生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患者引起社区续发患者(1例输入性患者,2例社区续发患者).在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发热(体温≥37.5℃)或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而本人或本人的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季节性流感阳性结果的患者14例.以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个案信息.了解62名相关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对14例患者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检测,采集其中7例患者进行季节性流感排查.结果 14例发热患者,发病率在各年龄组[15~岁组19.2%(5/26),25~岁组25.0%(9/36),x~2=0.287,P=0.592]、性别[男性24.0%(6/25),女性21.6%(8/37),x~2=0.048,P=0.826]、部门[化妆及设计部、摄影部、门市部及其他、影楼客户分别为42.1%(8/19)、27.3%(3/11)、12.5%(2/16)、6.3%(1/16),x~2=7.653,P=0.054]和是否居住集体宿舍[集体宿舍33.3%(4/12)、非集体宿舍29.4%(10/34),x~2=0.699,P=0.40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以低热为主(37.5~37.9℃),未发现有腹泻症状的患者,本次暴发中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1例出现腹泻的症状.14例患者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阴性,7例患者咽拭子检测6例呈甲型季节性流感阳性反应.结论 本起事件为我国内地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发生季节性流感暴发.提示调查甲型H1N1流感患者时,必要时需排查季节性流感和继续加强季节性流感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4.
广东省首起学生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首起学生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特点,评估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描述病例发病过程,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两例病例,其中的指示病例为医院发热门诊送检标本检测发现,第二例病例为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时因病例出现发热症状而发现。该起疫情为广东省首起学生赴美参赛后感染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两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均较轻,发热3d,病程分别为6d和10d。共涉及91名密切接触者,失访12人,其余全部追踪到并进行医学观察。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该起疫情未见二代病例。结论此次疫情为赴美国参加比赛团队感染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倡从甲型H1N1流感流行区归国人员自行医学观察,有症状及时就诊,能及早发现可疑病例,有助于防止疫情扩散。及早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5.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市2009年5月~7月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特点,评估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个案调查结合口岸检疫情况调查的方法。结果广州市2009年5月18日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输入性病例。5月~7月共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173例,其中输入性病例76例(43.9%)。输入性病例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为6个月~71岁,平均23.4岁,中位数为21岁,29岁以下占72.4%。病例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1例(27.6%)、澳大利亚16例(21.1%)。入境交通工具为飞机54例(71.1%)、火车15例(19.7%)。有72.4%(55/76)是出入境检验检疫发现;23.7%(18/76)自行就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中有46例为散发病例,输入性暴发疫情14起,涉及30例。79.2%(42/53)的病例病前7 d内到过疫区或来自疫区。临床表现以发热(≥37.3℃)(94.3%)、咳嗽(58.5%)、咽痛(49.1%)为主,11.3%的病例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同期广州市各口岸共查验入境人数816 431人,其中84.4%的人来自甲型H1N1流感发生国家和地区,共检出964人(0.1%)发热(≥37.3℃)并全部送医院诊治,286人留验,101 834人送往指定的医学观察点留观。结论广州市2009年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性病例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临床症状较轻,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数有消化道症状;输入性病例中超过半数由出入境检疫发现。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邯郸市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社区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样本量在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样本并随机分组,对干预组实施5个月的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以问卷调查及症状监测的形式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目标儿童及照看人的卫生习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除皮疹(口腔疱疹)症状外,干预组呼吸道及消化道等常见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洗手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改善群众的卫生习惯,降低一些常见症状的发生率,对手足口病的流行有一定的遏制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广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15 6895例手足口病病例,重症11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34/10万。其中2008年报告6 230例,发病率为57.02/10万;2009年报告14 149例,发病率为128.53/10万;2010年报告35 373例,发病率为319.14/10万;2011年报告46 141例,发病率为363.29/10万;2012年报告55 002例,发病率为431.34/10万。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6月,另一个在9~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07%(149 160/156 895),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74%(128 247/156 895)。死亡病例均为9~32月龄儿童。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11 826例,其中普通病例11 729例、重症病例97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重症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构成比为74.23%(72/9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构成比为11.34%(11/97);普通病例中EV 71构成比为26.29%(3 084/11 729),Cox A16构成比为34.74%(4 074/11 729)。2008-2012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起,托幼机构45起,占95.74%;聚集性病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0起,占63.83%(30/47)。结论 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 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主要由EV 71引起。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48.
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周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爪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 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人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八段锦项目参与者参加锻炼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广州市番禺区开展的八段锦项目中所有参与者为研究对象,电话随访失访人员失访原因,采取控制失访措施后评估控制效果并对参与者进行项目满意度调查。结果 八段锦项目共纳入广州市番禺区60~80岁居民130人,锻炼1个月后失访39人,失访率为30.00%。坚持锻炼人员的年龄[(67.73 ± 5.48)岁]低于失访人员年龄[70.34 ± 5.1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参与者其失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2.31%(36/39)失访者由于早期筛查时未做好解释工作,误以为入组评估只是简单的一次体检或是免费教学八段锦而仓促入组而失访。实施干预措施1个月后,失访率降至16.15%(21/130),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访控制有效率为46.15%(18/39)。结论 该项目失访率较高,依从性较差。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较多,可从方案知情同意、工作人员情感关怀及小礼品激励等方面提高项目参与者的依从性以提高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务人员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需求,旨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组专题访谈方法,对24家不同级别、类别和性质医疗机构的领导层和主要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共220名医务人员召开24次专题组讨论;对记录的文字资料进行逻辑分类和分析。结果 83.7%医务人员因对SARS有所了解、个人防护措施得到了加强,不害怕SARS重来,11.2%医务人员主要担心SARS防控设施不符合规范或SARS影响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72.5%)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信心;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尚存在资金不足,信息流不畅通等方面不足,并提出加大防病经费投入、加强信息沟通及人才培养等需求。结论 应用专题访谈定性方法具有深入收集资料、观点及意见的优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应着重在专项经费投入、防疫网底巩固、信息整合及多方联合演练等方面加强整体配置和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