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5—2010年广州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0年广州市食物中毒档案资料,并对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发生食物中毒381起,中毒4 802例,死亡10例。微生物污染是主要致病因素,中毒232起(占60.9%),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中毒104起(占27.3%);误食毒蘑菇是主要致死原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0.0%(6/10)。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主要责任单位,分别报告发生135起(占35.4%)和125起(占32.8%)。结论广州市食物中毒人数和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需要进一步完善食物中毒应急机制,尤其是针对食物中毒高发地点、主要致病致死因素等特点,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广州市2008年食物中毒现况.方法 对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收集的食物中毒资料建立数据库,按时间、致病因素、致病食品、责任单位、引发环节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食物中毒76起,中毒668人,死亡3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共39起,中毒411人.分别占总数的51.32%、61.5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死亡病例数最多,共16起,中毒143人,死亡2人,分别占总数的21.05%、21.41%、66.67%;化学性共14起,中毒60人,死亡1人,分别占总数的18.42%、8.98%、33.33%;原因未明7起,中毒54人,分别占总数的9.21%、8.08%.平均每起患者数最多为微生物性(10.54例),病死率最高为化学性(1.67%).结论 广州市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针对性防控,降低食物中毒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内确诊病例发病—确诊时间间隔,并对时间间隔较长的个案分析其原因。方法 收集广州市COVID-19疫情初期(均为境内病例)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截至3月14日,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共347例,1月24日后,病例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均数为(4.4±0.2) d和中位数为4(2.0,6.0) d,较之前均数为(8.3±1.7) d和中位数为8(3.0,13.0) d明显降低。主动防控发现方式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均数(4.1±0.3) d和中位数3(1.0,6.0) d均小于患者自主就医方式均数为(5.9±0.3) d,中位数为6(3.0,8.0) d,不同发现来源病例从发病—确诊时间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60年龄段时间间隔中位数6(2.0,9.0) d最大,80岁以上年龄段时间间隔均数为(7.3±2.0) d最大。导致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延长,主要原因在于首诊医疗机构仅对患者对症治疗、患者自行用药以及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假阴性等。结论 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与防控级别呈现相关性;主动防控模式有助于快速发现病例;应重点加强中老年人健康宣教力度。医疗机构强化首诊负责制,综合症状、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查做出诊断。实验室结果的利用要结合采样规范、采样次数及采样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6 - 2018年广州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水平,为水产品VP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市11个区的餐饮单位、批发市场、肉菜市场、超市、零售店和网店等场所分季节采集2 646份不同种类水产品样品开展VP检测。VP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VP总体检出率为21.39%(566/2 646)。其中, 2015年VP检出率最高(70.00%),2008年VP检出率最低(3.23%)。不同种类、不同采样地点、不同加工售卖方式和不同季节V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产品和海产品V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81,P = 0.048。甲壳类VP检出率最高,为30.68%;鱼类检出率最低, 3大类样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693,P<0.001)。肉菜市场VP检出率最高,为28.64%;其次为超市;零售店检出率最低。6个采样地点VP检出率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2.600,P<0.001)。生鲜类VP检出率最高(28.01%),其次为生食类(11.85%),熟制类检出率最低(6.67%)。不同加工售卖方式V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100,P<0.001)。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为25.20%;其次为第2季度;最低为第1、4季度。4个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423,P<0.001)。结论 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存在较高的VP污染,水产品检出率有明显的样品种类、采样地点、加工售卖方式和季节差异,甲壳类、生鲜类水产品以及肉菜市场、第3季度检出率更高。提示应加强综合监管,针对消费者开展健康教育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及区县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现状,为疾控机构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人才战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1年数据,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疾控人员0.91人,广州市各区县每万人拥有疾控人员最多的为2.014人,最低的为0.355人。广州市疾控中心45—54岁组这个年龄段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区县疾控中心35~44岁组这个年龄段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广州市、中心六区人员职称配备较为合理;周边六区县高级职称人员偏少、无职称人员较多。广州市及区县疾控中心人员学历均以大学本科/大专为主。广州市研究生所占比例高于中心城区,中心城区高于周边六区县;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以周边六区县最高。结论广州市疾控系统每万人拥有疾控人员数普遍偏低,并且各区县配置严重不均衡。广州市周边六区县,学历偏低,无职称人员偏多,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偏少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广州市市售食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水平及分布,为VP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5年在全市12个区不同场所分季度采集2 317份市售水产品和熟肉制品开展VP检测。结果 VP总体检出率为15.71%(364/2317),10年间2008年和2013年VP检出率相对较低。不同种类、不同食用方式、不同季度和不同采样地点的VP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海水产品VP检出率高于淡水产品,熟肉制品未检出VP;生食水产品检出率低于非生食水产品;零售店和肉菜市场的检出率高于批发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第1、2季度,最低的是第4季度。结论 广州市市售食品VP污染情况较重,主要是水产品。VP检出率有明显的样品种类、食用方式、采样地点和季度差异,应有针对性开展监测,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广州市消费者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P)致病风险。方法 研究对象为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包括淡水鱼类、甲壳类以及海水鱼类、甲壳类、双壳类、头足类、腹足类等海产品,按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程序,利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及文献检索资料,应用Risk Ranger软件,设定的11个问题参数,开展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 广州市2009—2017年生食动物性水产品VP总体检出率为10.86%(67/617)。生食动物性水产品风险等级为56分。广州市消费者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每天因VP发病的概率为8.3×10-5,每年预计发病人数为10.6万人。结论 依据评估软件广州市生食动物性水产品VP感染致病属于高风险,应减少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的摄入。政府应加强监管,做好公众风险沟通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5-2010年广州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0年广州市食物中毒档案资料,并对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发生食物中毒381起,中毒4802例,死亡10例。微生物污染是主要致病因素,中毒232起(占60.9%),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中毒104起(占27.3%);误食毒蘑菇是主要致死原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0.0%(6/10)。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主要责任单位,分别报告发生135起(占35.4%)和125起(占32.8%)。结论广州市食物中毒人数和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需要进一步完善食物中毒应急机制,尤其是针对食物中毒高发地点、主要致病致死因素等特点,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琴  李科  李海麟 《中国肿瘤》2014,23(7):552-557
[目的]描述广州市城区2004~2010年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及人群特征分布。[方法]通过医院报卡和主动收集病案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广州市162家医院2004~2010年入院的所有肿瘤患者资料,ICD-10编码范围为C00~C97。肿瘤病理诊断(MV%)为79.7%。[结果]广州市2004~2010年儿童新发恶性肿瘤病例772例,发病率为19.00/10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0.43/10万和17.35/10万);肿瘤死亡病例178例,死亡率为4.38/10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6/10万和4.40/10万)。儿童发病和死亡前3位肿瘤均是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结论]广州市城区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需进一步完善儿童恶性肿瘤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论食物中毒报告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食物中毒报告法律执行情况,食物中毒的报告标准、时限、途径和完整性以及漏报情况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食物中毒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食物中毒报告的五点建议:(1)完善食物中毒报告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进行食物中毒报告;(2)明晰责任,各负其职;(3)横向联动,纵向响应,条块结合;(4)进一步规范报告程序,健全常规报告体系;(5)整合资源,网络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