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0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41.
背景:近年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脊柱载荷"评分系统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国内外已有报道肯定了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各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5/2010-10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均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8.9个月;末次随访平均相对后凸畸形Cobb角9.0°,平均矫正丢失6.3°。A、B、C型骨折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4°,5.7°,7.4°;脊柱载荷评分≤6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5.7°,脊柱载荷评分≥7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7.5°;胸腰段骨折(T11-L2)和下位腰椎骨折(L3-L5)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3°,6.5°。11例(30%)矫正丢失大于10°,平均11.5°(10.1°-16.3°),其中A型骨折组4例,B型组4例,C型组3例;脊柱载荷评分≤6分组5例,在脊柱载荷评分≥7分组6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受限于AO骨折分型及脊柱载荷评分,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和下腰椎骨折,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2.
背景:近年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脊柱载荷”评分系统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国内外已有报道肯定了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各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5/2010-10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均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8.9个月;末次随访平均相对后凸畸形Cobb角9.0°,平均矫正丢失6.3°.A、B、C型骨折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4°,5.7°,7.4°;脊柱载荷评分≤6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5.7°,脊柱载荷评分≥7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7.5°;胸腰段骨折(T -L )和下位腰椎骨折(L -L11235)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3°,6.5°.11例(30%)矫正丢失大于10°,平均11.5°(10.1°-16.3°),其中A型骨折组4例,B型组4例,C型组3例;脊柱载荷评分≤6分组5例,在脊柱载荷评分≥7分组6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受限于AO骨折分型及脊柱载荷评分,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和下腰椎骨折,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3.
自噬是细胞内部分细胞器及细胞质与溶酶体结合,进而被降解的过程.自噬包括三种类型: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其中研究最广泛的是巨自噬[1].近10年来,自噬在哺乳动物机体发育及内环境平衡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而关于自噬功能的下调与哺乳动物各种疾病之间密切相关性的研究,使得自噬成为临床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靶点[1-2].如何进一步准确地鉴别、观察、定量细胞自噬是哺乳动物自噬研究的基础.现就目前常见自噬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ACUMED自主定向肘关节骨板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1 ~ 85岁,平均60岁.左侧15例,右侧17例.全部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2例.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12例,C2型12例,C3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6d.手术均采用肘后正中切口,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显露肱骨远端.术后24 h内进行肌肉舒缩功能锻炼.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及X线片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患者经X线片证实均获Ⅰ期骨性愈合;术后3例C3型骨折发生异位骨化;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8°~ 140°,平均85°;MEPS评分平均90分(60~100分),其中优13例,良15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88%.结论 ACUMED平行双钢板固定技术利用拱门结构稳定的原理,坚强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重建肱骨远端的骨性结构,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5.
长期以来多发伤中长骨骨折的处理方式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多发伤长骨骨折患者的生理状态不稳定,早期手术(24 h内)会导致骨折处脂肪和髓内容物释放增加,引起脂肪栓塞,因此一般延迟手术.  相似文献   
46.
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使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2006年2月,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18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骨折均获得满意愈合,无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出现钢缆或钉尾凸出于皮下刺激皮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92.4±2.3)分,膝关节ROM:(126.5±10.8)°;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94.3±2.5)分,膝关节ROM:(131.6±12.7)°。结论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操作简便有效、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7.
缝合锚钉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缝合锚钉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3月对23例(男14例、女9例)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采用缝合锚钉进行缝合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6-15d,平均8d。结果随访14-19个月,平均15.7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好,在伸直0°和屈曲30°时外翻应力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平均为89分,其中优16例,良4例,中3例。结论缝合锚钉修复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具有组织剥离范围小,操作方法简单,固定牢靠的优势。  相似文献   
48.
背景: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快、骨水泥注入安全性好及可以恢复椎体高度等优点。目前对于应用单侧穿刺还是双侧穿刺仍存在争议。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比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两位评价员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12.0 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中二分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 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的临床试验,440患者和559个椎体。纳入的7个研究的质量方法,一篇是高风险偏倚,其余6篇均为低风险偏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无论是在早期随访还是在长期随访,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评价应用ODI指数,两组之间在早期及长期随访时也无显著性差异。但骨水泥注入量和手术时间双侧穿刺要显著性比单侧穿刺的数值大。影像学评估结果采用 术前后凸角度,复位率,复位角度和随访时复位丢失角度,数据分析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方面应用骨水泥渗漏和邻近椎体骨折来比较,结果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无论是在手术效果还是在影像学评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考虑到双侧穿刺的手术时间长,医生和患者遭受的X线暴露多,我们建议采用单侧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49.
郝刚  孙天胜 《医学综述》2012,18(4):501-504
间充质干细胞(MSC)广泛存在于胎儿、成人骨髓、脂肪等不同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祖细胞,且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组织工程和免疫调节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MSC介导的免疫调节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2,发挥对各型免疫细胞非特异性的抗增殖及功能抑制效应。目前,对MSC免疫抑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地诺前列酮、一氧化氮等可溶性细胞因子以及调节性T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靶细胞。现就MSC免疫调节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经不同方法共移植的嗅鞘细胞和雪旺氏细胞在脊髓内的迁移特点和对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8只75±1d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利用NYU打击器制作TIO脊髓损伤模型,打击高度25mm,打击杆重量10g.造模后2周,一组采用联合移植,雪旺氏细胞移植于损伤鄢位中心,嗅鞘细胞移植于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的脊髓中线上;另一组采用混合移植,将嗅鞘细胞和雪旺氏细胞混合后移植于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的脊髓中线上.每个部位注射4个点,深度为1.75mm,1.25mm、1mm、0.5mm.注射速度为0.1μl/min.联合移植组嗅鞘细胞晕每点0.5μl含5×10~4个,雩旺氏细胞晕为每点1μl含10~5个雪旺氏细胞;混合移植组为每点1μl含嗅鞘细胞和雪旺氏细胞各5×10~4个.细胞移植后1周和8周时各组分别取2只大鼠.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包含细胞移植部位的脊髓,荧光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利用神经丝(neurofilment,NF)和乍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两组中均可见嗅鞘细胞迁移,主要在灰质和白质内沿脊髓纵轴向损伤部位迁移,还分别有一小部分沿中央管和蛛网膜下腔迁移;但雪旺氏细胞仅存与嗅鞘细胞混合移植于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脊髓时才可见有限距离的迁移.联合移植时,NF阳性(NF+)和GAP-43阳性(GAP-43+)纤维伴随嗅鞘细胞迁移而沿脊髓纵轴延伸,雪旺氏细胞移植处可处NF+纤维从各个方向长入损伤部位(移植部位)并互相缠绕;混合移植时,大量NF+纤维伴随移植细胞迁移而延伸,损伤部佗虽然NF+纤维较少,但没有互相缠绕现象.结论:雪旺氏细胞在损伤脊髓内迁移能力差;嗅鞘细胞不仅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而且可促进雪旺氏细胞迁移.无论是联合移植还是混合移植,移植细胞均能促进轴突再生,但联合移植时雪旺氏细胞移植处再生纤维互相缠绕、无法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