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30m m ol/ L 半胱氨酸在 2m in 内可与 φ= 0.03 甲醛完全反应而被掩蔽。利用谷胱甘肽与 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 D T N B)的颜色反应,测定产物在波长 412nm 的 O D 值,通过计算或标准曲线可迅速得出谷胱甘肽含量,误差小于 2% 。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索通过转基因成纤维细胞向创面持续投递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促进创面愈合的新方法。方法 构建新型分泌型人EGFcDNA并转染人成纤维细胞株KMST6。将经照射的转基因细胞移植于裸鼠全厚创面。结果 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可分泌有活性的EGF。移植后可在伤口组织中检测到人EGF,其含量缓慢下降,但至少可持续7天。结论 一次性移植少量转基因细胞可在创面愈合早期这一关键阶段持续向创面释放EGF。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制备叶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期提高叶酸的溶解性.方法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叶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差示量热扫描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建立标准曲线方程对包合物中的叶酸进行定量.结果 物理混合物图谱与包合物图谱存在显著差别.结论 通过与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形成包合物,叶酸的溶解性得到显著提高;叶酸被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理化特征,表明形成叶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 -CMV -hEn。方法 :将hEn基因自 pCA13-hEn质粒中酶切下来 ,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中 ,形成转移质粒 pAdtrack -CMV -hEn ,并用PmeⅠ线性化后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 pAdeasy共转化大肠杆菌BJ5 183,抽提重组体腺病毒基因组质粒DNA ,PacⅠ酶切后在 2 93细胞中包装成腺病毒颗粒。采用PCR方法对重组体腺病毒进行鉴定 ,同时测定了病毒滴度。并采用RT -PCR检测感染腺病毒的胃癌细胞内有无hEnmRNA的转录。结果 :由 pAdtrack -CMV -hEn和pAdeasy共转化大肠杆菌BJ5 183后 ,可得到阳性重组体细菌克隆 ,包装完成的腺病毒经PCR检测表明已含有hEn基因。纯化所得腺病毒滴度约为 2 .4× 10 11pfu /ml。RT -PCR证实在感染重组体腺病毒Ad .CMV -hEN的细胞中有相应mRNA的转录。结论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是一种高效、简便、快捷的重组体腺病毒载体制备方法。所构建的Ad -CMV -hEn在体外能有效转录相应的mRNA。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基因(EC鄄CD)联合干扰素-酌(INF鄄酌)基因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CD转导EC鄄CD基因;AdCMVINF鄄γ转导鼠INF鄄γ基因。采用体外培养和小鼠移植瘤实验,研究EC鄄CD基因联合INF鄄γ基因对CT26大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AdCMVIFN鄄γ感染对CT2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dCMVCD/5鄄FC联合AdCMVINF鄄γ可以增强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IC50明显变小(P<0.01),肿瘤生长明显抑制(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EC鄄CD基因与INF鄄γ基因联合治疗后肿瘤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EC鄄CD基因联合INF鄄γ基因可以明显增强抗肿瘤效应,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增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6.
刘新垣 《天坛药讯》2004,16(3):46-49
病毒的相互干扰是人们早就知道了的现象,即当人(或动物)受到第一次病毒感染之后,会干扰(或阻止)第二次病毒的再感染,1757年Isaacs和Lindenmarm证明这是由于第一次病毒感染时,产生了一个物质叫干扰素(Interferon),它可以干扰第二次病毒的感染。在这以前科学家已发现了磺胺和抗生素,对于细菌的感染产生了很好治疗和防范作用,但人们对于病毒的感染,当时仍束手无策,所以干扰素的发现就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和兴趣,希望能将它用之于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将蜂毒素基因置于甲胎蛋白(AFP)转录调控序列驱动下,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将目的基因重组于腺病毒质粒中;将重组腺病毒质粒用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进行腺病毒的包装。携有蜂毒素基因的腺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后,RT-PCR实验观察蜂毒素基因是否可以被转录,流式细胞术检测CD54表达情况。结果携蜂毒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T-PCR实验表明蜂毒素基因可以得到转录;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蜂毒素基因转染可以抑制CD54分子的表达。结论蜂毒素基因转染肝癌细胞后,可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使其恶性度降低。  相似文献   
48.
野生型Rb基因转移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野生型Rb基因转移对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将野生型Rb基因的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天后观察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并检测R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地构建和包装了人野生型Rb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在体外细胞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鞘内转染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体重230~250g,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后3d出现热痛觉过敏大鼠随机分为基因治疗组(pcDNA3.1-IL-10组)、真核表达载体组(pcDNA3.1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CCI组(n=12),前3组分别经蛛网膜下腔注射pcDNA3.1-IL-10/脂质体复合物、pcDNA3.1/脂质体复合物或生理盐水30μl,另取12只雌性SD大鼠为假手术组(Sham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而不予压榨,亦不行蛛网膜下腔注射。转染后2、7、7、10、14d热辐射法测定大鼠热痛阈;RT-PCR检测转染后3d坐骨神经、腰段脊髓、海马组织IL-10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组织、血浆及转染后1-10d脑脊液中IL-10水平;细胞毒性法检测转染后14d坐骨神经、腰段脊髓、海马和血浆TNF-α水平。结果转染后2~14dCCI组热痛阈长于Sham组,而pcDNA3.1-IL-10能逆转热痛阈延长;pcDNA3.1-IL-10组转染后3d坐骨神经、腰段脊髓、海马等组织可检测到IL-10mRNA,且IL-10含量升高,脑脊液IL-10浓度在转染后1~7d升高,转染后14d坐骨神经、腰段脊髓、海马等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鞘内转染IL-10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50.
人γ-干扰素基因导入人大肠癌细胞中的方法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将人γ-干扰素(huIFN-γ)huIFN-γ基因尽快用于临床基因治疗,寻求基因导入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导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huIFN-γ基因导入人大肠癌细胞株,利用PCR、RT-PCR以该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进行鉴定,并对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的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基因已经有效地进入细胞内并实现了表达。结论:利用脂质体可以有效地将huIFN-γ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持续时间可以满足肿瘤基因治疗的需要,不同细胞株基上清中huIFN-γ的分泌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