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7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5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中,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从其病理变化、发病过程及发病机制上对这些差异进行比较,并对ACEI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心衰组69例与中年心衰组49例(各组内按心功能Ⅱ、Ⅲ级分为A、B两组),并设老年对照组(老年非心衰组)5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最低、最高、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及心率,计算昼夜节律百分率.结果 (1)老年心衰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91.30%)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及中年心衰组(分别为71.42%和63.26%,P<0.01和0.005),其中节律消失发生率(39.13%)明显高于中年心衰组(18.36%,P<0.05);节律存在(8.69%)则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及中年心衰组(分别为28.57%与36.73%,P<0.01和0.005).(2)老年心衰A、B组与中年心衰A、B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有显著差异(分别为89.74%和93.33%对66.67%和53.85%,P<0.01和0.05),但老年与中年心衰患者A、B两组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与年龄增大及靶器官损害有密切关系,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作为评价老年心衰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一项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3.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与组织器官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大男  何作云 《重庆医学》2005,34(10):1566-1568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通过降解血红素产生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胆绿素(biliverdin)和铁离子(iron).胆绿素进一步经胆绿素还原酶作用生成胆红素,而铁离子诱导铁蛋白的合成.CO是继一氧化氮(NO)之后发现的另一种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气体分子,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效应;胆绿素和铁蛋白具有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双层联合培养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并改进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双层联合培养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奠定基础。方法 先分别单独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 ,然后分别培养在聚乙烯细胞培养微孔滤膜两面 ,并以不同的比例重叠。结果 两种细胞重叠 1 3、2 3和 10 0 %,以孔径分别为 1 0或 3 0 μm微孔滤膜对两种细胞进行双层联合培养后 ,对内皮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但对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则十分显著 ,细胞形态以“收缩型”为主 ,肌纤维增多 ,生长速度较单独培养时慢 ,形成单层贴壁细胞的时间延长 12~ 18h ,无明显“峰 谷”状态形成。结论 改进后的联合培养方法经济、简便 ,更适合于研究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45.
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病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48例,正常对照49人.按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分3组,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EH IR( )]组,原发性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EH IR(-)]组,正常对照组(NEH).应用二维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受检者颈动脉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计算HOMA指数、CSDC、Vd/Vs评估胰岛素抵抗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结果EHIR( )组HOMA指数与IMT呈正相关(r=0.38,P<0.01),CSDC与HOMA指数呈负相关(r=-0.29,P<0.01),Vd/Vs与HOMA指数呈负相关(r=-0.31,P<0.01).BMI、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EH IR(-)及NEH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大小在EH IR( )组明显低于EH IR(-)组(P<0.05).结论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病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单克隆抗体 (MCP 1mcAB)或Losartan拮抗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与迁移效应的可能性 ,为防治动脉硬化 (AS)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VSMCs的迁移效应 ;以MTT法、3H TdR掺入法、3H 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 ;将培养的VSMCs分为 5组 :2 %胎牛血清 ( 2 %FCS)组、AngⅡ组 (其浓度为 10 - 1 0 ~ 10 - 6 Mol/L)、Losartan组 (其浓度为 10 - 7~ 10 - 5Mol/L)、MCP 1mcAb组 (终浓度为 10 μg/ml)和阳性对照组 (含 5 %的酵母多糖活化血清 )。结果 :( 1)AngⅡ具有剂量依赖性地促进VSMCs的增殖与迁移效应 ;( 2 )MCP 1mcAb、Losartan能有效地拮抗AngⅡ介导的VSMCs增殖与迁移效应。结论 :MCP 1mcAb、Losartan拮抗VSMCs的增殖与迁移效应为其防治AS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重视醛固酮对心肌肥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盐皮质激素不仅在调节肾脏、结肠等上皮组织的Na^ -K^ 平衡中起作用,而且在心脏、大血管等非上皮组织中也有表达,并发挥特异效应,提示心脏可能是醛固酮作用的一个靶器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心脏血液动力学和血压的效应以及心肌肥厚,是心肌重构的一个重要因素,盐皮质激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之间有相互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大鼠压力超负荷早期心肌收缩功能和环核苷酸的动态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压力超负荷后心肌力学及环核苷酸的变化规律。方法:颈总动脉插管法动态测定腹主动脉部分缩窄大鼠心肌力学及环核苷酸含量(放免法)的变化。结果:伴随动脉血压的升高,手术组大鼠心肌收缩功能于术后4h暂时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P<001),之后逐渐降低,术后第5d降至最低,其后逐渐恢复正常。心肌cAMP含量于术后30min显著升高(P<005),第5d时达最高(P<001),之后逐渐下降,第30d时恢复正常,而cGMP变化正相反。小剂量巯甲丙脯酸可减轻手术大鼠早期及此后的心肌收缩功能受抑,但对环核苷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大鼠压力超负荷早期心肌收缩功能受抑,心肌cAMP浓度呈急性代偿性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而cGMP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49.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及血栓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他汀类的非调脂作用有抗炎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功能,改善咀管内皮功能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58例外周动脉阻塞性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常规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者18例(A组),改良动脉内导管药物溶栓者23例(B组),超声消融结合导管内药物溶栓者17例(C组)。溶栓后球囊成形者26例,同时行内支架置入者18例。结果58例外周动脉闭塞均溶栓成功,无1例发生并发症者。A、B、C三组的平均溶栓时间分别为17.8±8.6、11.6±5.2和7.3±3.5h,C组的溶栓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A、B、C三组的平均尿激酶用量分别为121.5±52.7,102.2±38.4和34.9±10.3万u,C组的平均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