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435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392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708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89篇
  3篇
中国医学   8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面肌痉挛(HFS)又称面肌抽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功能性疾病,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1-3]。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虽然进展缓慢,而且也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但是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活动  相似文献   
32.
长针浅刺治疗面肌痉挛1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一般情况下为一侧面部,因此又称半面痉挛,偶见两侧.发病之初只是上下眼睑(眼轮匝肌)轻微的间歇的跳动,眼睑痉挛,眼裂变小,轻者收缩一、二次,常被误认为是"眼跳"而不引起注意,进而逐渐向面颊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可因疲劳、紧张加剧,讲话、微笑时更加明显,通常不能自行控制.严重者连续发作呈持续状态.多在中年发病,传统认为女性好发.近年来的临床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有少数病例可发展到面瘫.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康复疗法联合口服替扎尼定(Tizandine)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46例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3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抗痉挛体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持续牵张运动、手法按摩、肢体空气压力治疗、站立训练、健康教育等;治疗组23例,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替扎尼定治疗.采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MAS)和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扎尼定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准确定位小腿外侧群肌的神经入肌点(NEP)和肌梭丰度最高区中心(CHRMSA)的位置。 方法 12具成人尸体,侧卧。经皮肤连接股骨外上髁与内上髁和股骨外上髁与外踝的连线分别为横向参考线(H)和纵向参考线(L)。解剖暴露NEP;Sihler's染色显示肌内神经分支密集区;HE染色肌梭,计算肌梭丰度;硫酸钡标记NEP和CHRMSA,CT扫描。NEP在体表的投影点为P,P通过NEP后投射至相反侧皮肤上的点为P',经P的垂线与H线、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H 和PL,确定PH和PL在H和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深度。 结果 腓骨长、短肌的NEP的PH分别位于H线的13.41%和10.35%处,PL分别位于L线的21.81%和52.6%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50.89%和25.7%处。腓骨长、短肌的CHRMSA的PH分别位于H线的14.45%和12.86%处,PL分别位于L线的35.11%和71.49%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18.16%和20.40%处。 结论 这些结果可为小腿外侧群肌痉挛治疗中准确定位阻滞靶点提供解剖学指导。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准确定位肩胛下肌神经入肌点(NEP)的体表位置和穿刺深度,为实现肩胛下肌痉挛乙醇或苯酚注射的化学神经溶解术提供指导。方法 2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仰卧。紧贴皮肤连接颈静脉切迹最下点与肩峰尖和颈静脉切迹最下点与剑胸结合处的曲线分别为NEP的横向参考线(H线)和纵向参考线(L线)。解剖暴露肩胛下肌各神经肌支的NEP,涂抹硫酸钡,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三维重建。Syngo系统下确定NEP在体表的投影点(P),P通过NEP投射至背部皮肤上的P’点;经P的垂线与H线、经P的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H和PL,测量PH和PL在H和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深度。结果 肩胛下肌上神经支和下神经支的PH分别位于H线的(46.89±2.73)%和(42.56±2.59)%处,PL分别位于L线的(7.58±2.88)%和(17.42±3.31)%处;NEP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16.32±2.52)%和(29.93±2.89)%处。结论 上述结果可为提高肩胛下肌痉挛化学神经溶解术的疗效和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面神经远端探查,发现其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给予充分减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4例LSR完全消失,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手术治疗效果为12例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抽动完全消失,其他5例患者出院时面部仍有抽动,经8~12个月随访面部抽动均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颅内感染2例,经处理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按照LSR监测结果为存在远端血管压迫的患者展开减压治疗,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7.
祝步文 《养生月刊》2015,(3):258-259
现在叫小腿抽筋的人,越来越多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个人收入丰厚,出门以车代步,腿脚锻炼机会少;二是居住环境改变,多数人住在高楼大厦,上下楼梯,增加双腿负荷量;三是运动不适当,每天坚持长跑而不注意休息,双腿运动过度,造成腓肠肌痉挛;四是穿着讲时髦,要风度不要温度,一些少男少女(甚或有许多中年妇女),一年四季穿超短裤、超短裙,大腿以下暴露在外,偶遇寒潮,受凉冒寒,小腿首当其充;还有人们习惯暖心窝,忽视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用经筋刺法,对照组用传统刺法,治疗30天。结果:对照组肘关节总有效率47.6%、治疗组66.7%,对照组膝关节总有效率61.9%、治疗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α-受体阻滞剂联合Cox-2抑制剂对Ⅲb型前列腺炎(CPⅢb)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其作用原理探讨CPⅢb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医的CPⅢb患者中,经排粪造影检查筛选合并耻骨直肠肌痉挛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分为单用α-受体阻断剂盐酸坦索罗辛(A组)和盐酸坦索罗辛联合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组(B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2、4、6周进行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依据症状改善评价疗效.结果 耻骨直肠肌痉挛患者排粪造影表现为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压迹直肠肠壁形成“鹅征”.对诊断伴有耻骨直肠肌痉挛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2组治疗效果在各期随访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IPSS尿频、尿急等症状分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评价对比B组患者IPSS评分以及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分项评分和Qol均比A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联合使用Cox-2抑制剂缓解耻骨直肠肌痉挛可明显提高CPⅢb的治疗效果,提示耻骨直肠肌痉挛与CPⅢb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0.
卫华  李存江 《北京医学》2015,37(8):766-768
目的 加强对偏侧咀嚼肌痉挛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3例偏侧咀嚼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青年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性一侧咀嚼肌痉挛,累及咀嚼肌和颞肌,发作时不能张口,病初发作程度较轻,随病程发展,痉挛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频率加重.诱发痉挛发作的常见因素有咀嚼、咬牙以及说话等.短暂的痉挛通常不伴有肌肉疼痛,严重时可以伴有疼痛.1例患者伴有痉挛侧面部肌肉肥大,2例伴有痉挛侧面部萎缩,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肌电图显示痉挛的咀嚼肌运动单位电位持续发放.2例患者经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于偏侧咀嚼肌痉挛,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通常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