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435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392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708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89篇
  3篇
中国医学   8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准确定位小腿外侧群肌的神经入肌点(NEP)和肌梭丰度最高区中心(CHRMSA)的位置。 方法 12具成人尸体,侧卧。经皮肤连接股骨外上髁与内上髁和股骨外上髁与外踝的连线分别为横向参考线(H)和纵向参考线(L)。解剖暴露NEP;Sihler's染色显示肌内神经分支密集区;HE染色肌梭,计算肌梭丰度;硫酸钡标记NEP和CHRMSA,CT扫描。NEP在体表的投影点为P,P通过NEP后投射至相反侧皮肤上的点为P',经P的垂线与H线、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H 和PL,确定PH和PL在H和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深度。 结果 腓骨长、短肌的NEP的PH分别位于H线的13.41%和10.35%处,PL分别位于L线的21.81%和52.6%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50.89%和25.7%处。腓骨长、短肌的CHRMSA的PH分别位于H线的14.45%和12.86%处,PL分别位于L线的35.11%和71.49%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18.16%和20.40%处。 结论 这些结果可为小腿外侧群肌痉挛治疗中准确定位阻滞靶点提供解剖学指导。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准确定位肩胛下肌神经入肌点(NEP)的体表位置和穿刺深度,为实现肩胛下肌痉挛乙醇或苯酚注射的化学神经溶解术提供指导。方法 2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仰卧。紧贴皮肤连接颈静脉切迹最下点与肩峰尖和颈静脉切迹最下点与剑胸结合处的曲线分别为NEP的横向参考线(H线)和纵向参考线(L线)。解剖暴露肩胛下肌各神经肌支的NEP,涂抹硫酸钡,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三维重建。Syngo系统下确定NEP在体表的投影点(P),P通过NEP投射至背部皮肤上的P’点;经P的垂线与H线、经P的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H和PL,测量PH和PL在H和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深度。结果 肩胛下肌上神经支和下神经支的PH分别位于H线的(46.89±2.73)%和(42.56±2.59)%处,PL分别位于L线的(7.58±2.88)%和(17.42±3.31)%处;NEP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16.32±2.52)%和(29.93±2.89)%处。结论 上述结果可为提高肩胛下肌痉挛化学神经溶解术的疗效和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3.
总结51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为重点是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51例中发生并发症28例,低颅压22例,颅神经损伤3例,脑脊液鼻漏1例,口唇疱疹2例,均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护理,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儿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58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按摩加电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包括以上田法和Bobath法为主的运动训练和作业疗法),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评定患儿上肢痉挛程度,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观察组效果更明显。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偏瘫所致的上肢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术后并发症体会。方法对561例面肌痉挛患者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1例患者中治愈治愈488例,好转22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90.90%(510/561)。平均随访32个月,复发15例(2.67%)。术后出现面瘫42例(7.46%),其中13例(2.31%)为迟发性面瘫。15例(3.39%)听力下降,3例(0.53%)吞咽困难,5例(0.89)皮下积液,3例(0.53%)出现颅内感染,均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无脑脊液漏及死亡病例。结论面肌痉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以面瘫,听神经受损多见,少见吞咽困难,及时采用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56例(三叉神经痛119例,面肌痉挛34例,舌咽神经痛3例). 结果 总有效151例,有效率96.8%,其中三又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4.2%、97.1%和66.7%. 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根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手术方法、特点。方法分析152例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1例,面肌痉挛69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有效率为91.36%;面肌痉挛手术效率为89.86%;舌咽神经痛2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有效的,但风险大,良好的手术策略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面神经远端探查,发现其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给予充分减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4例LSR完全消失,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手术治疗效果为12例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抽动完全消失,其他5例患者出院时面部仍有抽动,经8~12个月随访面部抽动均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颅内感染2例,经处理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按照LSR监测结果为存在远端血管压迫的患者展开减压治疗,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对于脑梗死后患者上肢局部肌痉挛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我院2013-06~2014-05间因脑梗死后上肢局部肌痉挛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分别予以肉毒毒素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MAS(改良Ashworch焦虑水平量表)、UEFT(Carroll上股功能实验)、MBI(改良Barthel巴氏指数)以及肢体静息位置评分(肘、腕和手指)和上肢3个运动任务功能性活动评分(清洁患侧手掌、给患手剪指甲和将患手放进袖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MAS显著降低,UEFT、MBI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比较,观察组MAS显著低于对照组,UEFT、M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肘、腕静息位置评估显著降低,手指静息位置评估升高(P<0.05),治疗4周后比较,观察组肘、腕静息位置评估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指静息位置评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肢3个运动任务功能性活动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4周后比较,观察组上肢3个运动任务功能性活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毒毒素对于脑梗死后患者上肢局部肌痉挛治疗临床疗效好,各项指标恢复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α-受体阻滞剂联合Cox-2抑制剂对Ⅲb型前列腺炎(CPⅢb)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其作用原理探讨CPⅢb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医的CPⅢb患者中,经排粪造影检查筛选合并耻骨直肠肌痉挛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分为单用α-受体阻断剂盐酸坦索罗辛(A组)和盐酸坦索罗辛联合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组(B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2、4、6周进行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依据症状改善评价疗效.结果 耻骨直肠肌痉挛患者排粪造影表现为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压迹直肠肠壁形成“鹅征”.对诊断伴有耻骨直肠肌痉挛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2组治疗效果在各期随访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IPSS尿频、尿急等症状分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评价对比B组患者IPSS评分以及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分项评分和Qol均比A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联合使用Cox-2抑制剂缓解耻骨直肠肌痉挛可明显提高CPⅢb的治疗效果,提示耻骨直肠肌痉挛与CPⅢb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