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435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392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708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89篇
  3篇
中国医学   8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总结面肌痉挛(HFS)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回顾64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电话随访0.5~2年。结果 HFS患者经MVD术后总有效率为98.4%。并发症9例中切口皮下积液3例,听力下降4例、面瘫2例。结论 HFS患者经MV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预防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小脑前下动脉16例(44.4%),小脑后下动脉14例(38.9%),椎动脉6例(16.7%)。全部病例经1~20个月随访,抽搐症状完全消失33例(91.6%),症状减轻2例(5.6%),手术有效35例(97.2%),手术无效1例(2.8%),复发2例(5.6%)。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术中精心操作,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on,REZ)的充分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以及减压棉片的放置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经过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后,对有血管压迫者的327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随诊比较疗效,分析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56例,1周内消失29例,1个月内消失21例,半年内消失9例,1年内消失1例,观察1年7例症状减轻,无效2例,复发2例;49例发热,6例脑脊液漏,29例有迟发性面瘫,7例听力丧失,4例轻微共济失调。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4.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针刺疗法在临床运用上对很多疾病效果显著,这与合理的循经取穴是分不开的,现就独穴疗法治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半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效果;探讨治疗前后面神经F波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138例患者局部肌肉进行小剂量BTX-A多点重复注射,其中 40例治疗前后行F波检测.结果 138例患者接受小剂量BTX-A重复注射4个疗程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8.60%、94.74%、96.15%和95.89%;患侧的F波波幅增高,时限增宽,出现率增加,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侧的F波波幅减低,时限缩短,出现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BTX-A重复多点局部注射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作为眼睑及面肌痉挛治疗的首选方法.F波检测表明患者面神经核兴奋性升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异常肌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1例面肌痉挛患者在异常肌反应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术中异常肌反应消失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反应中下颌缘支-眼轮匝肌反应即刻消失者,相比较于仍然存在者,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结论 术中异常肌反应监测可以客观地判断减压效果,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77.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8岁~80岁,平均年龄60岁,均因患肺心病、冠心病、高粘血症、脑供血不足等疾病而住院治疗,表现为气紧、颜面发给、头晕、消化功能不良等症状,因各种原因导致出现胭肌痉挛、全身乏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治疗.1.2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此法治疗,嘱患者坐于适当位置,闭合双眼,术者站立患者对面,两手拇指压患者上眶中央、压力适中、患者感觉微痛为宜,然后嘱患者思想、好似身体往下行走感觉,尽可能发挥想象,持续smin,术者在原压处按摩IAnn,全部过程结束,在这期间其他治疗打嗝药…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评价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肌肉硬度改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31例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在其松弛状态下,于超声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对双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行VTIQ检查,测量剪切波速度(SWV),对比治疗前后以及患侧与健侧SWV差异。于治疗前后对患侧上肢肌力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并比较其差异,评价其与SWV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患侧旋前圆肌SWV值高于健侧(P=0.005);治疗后1个月,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均小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前后患侧上肢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2,P=0.024)。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肌张力MAS评分与治疗前后患侧旋前圆肌的SWV值呈正相关(rs=0.629、0.653,P均<0.001)。结论 VTIQ可用于动态观察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的肌肉硬度,由此定量评估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的疗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组患者行耳后小切口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后98%的患者疼痛及面肌抽搐得到缓解,疗效满意.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0.
程洋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403-1404
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痉挛初期为间歇性逐渐频繁,情绪紧张、疲劳等可使症状加剧,患者发作时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可出现一种怪异的面相,使患者长期处于难以言表的痛苦中,面肌痉挛患者一般首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