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五味子属Schisandra隶属于五味子科,主要含有木脂素类、三萜类、多糖类以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炎、肝肾移植、阿尔茨海默症和失眠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五味子属中木脂素类成分为该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保肝、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和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对五味子属植物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该属植物的相关研究开发和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皮功能以及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使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反映内皮功能,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反映机体炎性状态。对糖化血红蛋白(Hb A1C)≤6.5%的T2DM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S),选取50例平均血糖(MBG)3倍血糖标准差(SD)的患者为血糖波动较小组(Ⅰ组),另选50例平均血糖≤3倍血糖标准差的患者为血糖波动较大组(Ⅱ组)。比较两组FMD、hs-CRP水平,探讨血糖波动对内皮功能以及炎性状态的影响。结果Ⅱ组的hs-CRP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明显高于Ⅰ组,而FMD明显低于Ⅰ组(P0.05)。MAGE和SBP是FM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AGE、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和MPPGE是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hs-CRP受血糖波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3.
姜洪  李玉泽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681-1682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1年7月我院碘过敏试验阴性行HSG检查的4212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55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性或非药物性不良反应。其中药物性不良反应211例,主要为下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咽喉部不适、呛咳、气短及面部潮红、打喷嚏、皮肤瘙痒、皮疹的症状;非药物性不良反应341例,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胀痛、面色苍白、出虚汗、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结论即使碘过敏试验阴性,在造影过程中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性或非药物性不良反应,应针对不同情况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麻布七Aconitum sinomonta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麻布七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二萜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α,11α,15β-trihydroxylatisine(1)、demethylenedelcorine(2)、denudatine(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光翠雀碱B,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5.
对长胜七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RP-HPLC半制备高效液色谱等技术对长胜七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经^(1)H-NMR、^(13)C-NMR以及质谱等多种波谱学方法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2-[2-hydroxy-5-(3-hydroxypropyl)-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1)、threo-7-methoxyguaiacylglycerol(2)、4-O-(2-hydroxy-1-hydroxymethylethyl)-dihydroconiferylalcohol(3)、桑辛素(4)、桑根酮醇A(5)、桑根酮I(6)、桑根酮N(7)、leachianone G(8)、儿茶素(9)、表儿茶素(10)、7,4′-dimethoxyisoflavone(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2~11进行细胞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化合物4和5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化合物4也具有潜在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静脉应用伊诺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普通肝素对比的疗效差别。方法将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125U/kg的普通肝素;试验组32例给予1mg/kg的伊诺肝素。分别测定活化凝血时间(ACT)或抗Xa因子活性并定义有效达标范围,术后随访观察30d主、次要终点结果。结果对照组在各时段(5,60,120,240min)的ACT分别为(371±39)s,(332±34)s,(258±39)s,(175±24)s,术中有效抗凝达标率为17例(40.5%),其中未达标的25例(59.5%)患者中的24例为抗凝过度(57.1%),其ACT平均为(401±27)s,仅1例患者为ACT均低于300s。试验组伊诺肝素静推5min后,抗Xa因子活性为(0.91±0.27)IU/ml,术后为(0.73±0.22)IU/ml,术中有效抗凝达标率为29例(90.6%)。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抗凝达标率高(P<0.01)。结论于择期PCI术中静脉应用1mg/kg剂量的伊诺肝素作为抗凝药物是安全有效的,术中不需要监测抗Xa因子活性。在择期PCI术中应用125U/kg剂量的普通肝素存在抗凝过度的情况,但未发现其出血倾向的增加,适当提高普通肝素抗凝强度的用量及范围,则其应用安全有效,术中不需要监测ACT来调整其用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1周患者心血管系统超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科PDA经导管封堵术患者40例,根据术前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分为A组(LVDD≥55 mm)、B组(LVDD<55 mm);根据术前肺动脉平均压(PAMP)分为Ⅰ组(PAMP<25 mmHg)、Ⅱ组(25 mmHg≤PAMP<50 mmHg)、Ⅲ组(PAMP≥50 mmHg)。对比研究其术前和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变化。结果 (1)术后升主动脉内径/肺动脉内径比值由1.11±0.22增至1.21±0.25(P=0.0231);术后主动脉瓣流速由(1.77±0.69)m/s减至(1.46±0.54)m/s(P=0.0467),左房内径由(40.13±6.44)mm减至(36.05±6.28)mm(P=0.0027),LVDD由(59.58±10.20)mm减至(54.40±9.19)mm(P=0.0098)。(2)LVDD不同患者术后1周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DD较大组差异更显著。(3)PAMP不同患者术后1周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缩小,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耐受PDA封堵术的患者均能在术后早期开始获益,术前LVDD较大组和PAMP<25 mmHg组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目前辽宁地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路径执行及预后情况。方法为前瞻性、多中心的观察研究,对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在辽宁省20家医院收治的、发病后24h内入院的1429例STEMI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记录临床资料,并应用统一调查表随访。结果1429例STEMI患者平均年龄(63±13)岁,发病时有37.4%(535例)的患者认为是心脏病,发病后急救车急诊入院者占39.7%(567例),中位“症状入门时间”为150min。急诊再灌注治疗率52.9%(756例),其中溶栓治疗24.4%(349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28.1%(401例)。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6.6%,氯吡格雷81.9%,他汀类90.1%,低分子肝素89.5%,B受体阻滞剂66.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66.6%。住院期间病死率10.7%(153例),其中男性病死率为7.9%(82/1041),女性为18.3%(71/388),P〈0.01;≥65岁老年人病死率为17.0%(113/666),〈65岁中青年为5.2%(40/763),P〈0.01。中位随访时间289.5d,随访期间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81.1%、氯吡格雷45.0%、他汀类61.0%、6受体阻滞剂48.3%、ACEI或ARB42.4%。出院后随访病死率为5.0%。多因素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3,95%CI:1.158-2.471,P〈0.01)、女性(OR=1.609,95%CI:1.158~2.471,P=0.007)均为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ox模型多变量生存分析提示,在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后,年龄是出院后随访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RR=1.034,95%CI:1.006-1.062,P=0.015);而女性并不是危险因素(RR=1.572,95%CI:0.850-2.907,P=0.149)。结论辽宁地区STEMI发病后有较高的院前延迟比例,急诊再灌注治疗及循证医学药物治疗现状与指南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接受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不同的吸烟状况是否影响其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辽宁省20家医院的ASTEMI患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住院时的一般状况、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治疗情况。主要观察终点及次要终点是随访结束(远期)及住院期间(近期)的全因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曲线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402例患者入选,吸烟组228例,不吸烟组174例,吸烟率为56.7%。吸烟组的年龄小于不吸烟组〔(56.47±10.90)岁vs.(64.86±11.9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组的男性比例高于不吸烟组(94.7%vs.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吸烟组的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吸烟组(P<0.05)。不吸烟组3支病变多于吸烟组,1支病变少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5.7%,4.8%vs.8.0%,均P=0.19)。两组近期及远期的累积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P=0.08)。年龄〔HR=1.118,95%CI(1.069,1.168),P<0.001〕、体质指数〔HR=1.113,95%CI(1.107,1.219),P=0.02〕、吸烟〔HR=3.549,95%CI(1.305,9.650),P=0.01〕是影响A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ASTEMI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吸烟者更年轻、并发症少及病变轻,但吸烟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与不吸烟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年龄、体质指数及吸烟是影响A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性别差异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在辽宁省20家医院发病后24h内入院的1429例STEMI患者中,选择直接PCI患者382例,采用统一问卷记录临床资料,并应用统一调查表随访.结果 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8.4岁±10.2岁)大于男性(59.9岁±11.5岁),女性患者中位“症状球囊扩张时间”为312.5 min,男性为27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住院期间,女性患者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出血,但住院病死率及药物治疗无性别差异.女性与男性患者累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但两组间直接PCI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个月时,死亡及其他心血管事件无性别差异;3个月后,女性心力衰竭和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均P=0.007),而心血管病死率无性别差异.长期随访女性患者全因病死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 vs.1.6%,P=0.056).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其他独立因素后,女性不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接PCI的STEMI患者中,女性不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患者长期随访病死率上升,是由于其年龄偏大和较长的院前延迟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