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脂质代谢紊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尤为显著。他汀能使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许多临床试验已证实他汀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通过血管内超声评价他汀降脂治疗能够延缓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甚至使其退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进行评价的研究尚少。在我国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的使用较血管内超声更广泛。目前就能使冠状动脉斑块明显退缩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的水平或降低的程度仍无定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随访一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辽宁省20家医院1067例症状发作24h内入院并进行血脂检测的ASTEMI患者.观察基线情况、住院时症状、诊断、治疗及检查结果.随访1、6个月和1年的药物使用及MACCE(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患者入院时HDL-C水平均值,分为<1.27 mmol/L组587例(低组)和≥1.27 mmol/L组489例(高组).随访1、6个月及1年时低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组(分别为1.4%vs.0.0%,P=0.01;2.8%vs.0.4%,P=0.003; 4.8%vs.0.9%,P<0.001),随访6个月及1年时低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组(分别为18.3%vs.13.7%,P=0.04; 23.7%vs.18.1%,P=0.03).年龄(HR=1.02,95%CI:1.006~1.035,P=0.005)、糖尿病(HR=1.05,95%CI:1.053~2.171,P=0.03)、HDL-C水平(HR=0.56,95%CI:0.340 ~ 0.921,P=0.02)是ASTEMI患者1年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HDL-C水平高的ASTEMI患者随访1年和6个月时的MACCE(主要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1个月时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HDL-C水平低的患者,并随时间延长其差异越明显.年龄、糖尿病及HDL-C水平是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体重指数(BMI)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辽宁地区20家医院1414名STEMI患者,根据中国成年人BMI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0 kg/m2)485例、超重组(24.0 kg/m2≤BMI< 28.0 kg/m2) 736例和肥胖组(BMI≥28.0 kg/m2)193例,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及病死率、随访3个月和1年时治疗情况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结果STEMI在肥胖组中更多为男性(P<0.001),且年龄偏低(P<0.001),以及较高的糖尿病(P=0.013)、高血压(P<0.001)和血脂异常(P<0.001)患病率;住院期间肥胖组更多接受再灌注治疗(P=0.018),主要方式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0.001);其他药物治疗以及病死率三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以及1年,肥胖组更多服用阿司匹林(3个月:P=0.018;1年:P=0.002)和β受体阻滞剂(3个月:P=0.025;1年:P=0.030),而MACCE发生率和累积生存率与体重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测1年MACCE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R=1.045,95%CI:1.028~1.062,P<0.001)、糖尿病(HR= 1.530,95%CI:1.107~2.3 01,P=0.041)、血脂异常(HR=2.127,95%CI:1.317 ~ 3.435,P=0.002);保护因素为紧急PCI(HR=0.473,95%CI:0.307~ 0.728,P=0.001)、随访3个月时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HR=0.373,95%CI:0.195~ 0.713,P=0.003).结论 STEMI肥胖组患者可伴有更多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虽获得更积极治疗,但其3个月及1年时MACCE的发生率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相当,并无明确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随访一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辽宁省20家医院1067例症状发作24h内入院并进行血脂检测的ASTEMI患者.观察基线情况、住院时症状、诊断、治疗及检查结果.随访1、6个月和1年的药物使用及MACCE(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患者入院时HDL-C水平均值,分为<1.27 mmol/L组587例(低组)和≥1.27 mmol/L组489例(高组).随访1、6个月及1年时低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组(分别为1.4%vs.0.0%,P=0.01;2.8%vs.0.4%,P=0.003; 4.8%vs.0.9%,P<0.001),随访6个月及1年时低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组(分别为18.3%vs.13.7%,P=0.04; 23.7%vs.18.1%,P=0.03).年龄(HR=1.02,95%CI:1.006~1.035,P=0.005)、糖尿病(HR=1.05,95%CI:1.053~2.171,P=0.03)、HDL-C水平(HR=0.56,95%CI:0.340 ~ 0.921,P=0.02)是ASTEMI患者1年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HDL-C水平高的ASTEMI患者随访1年和6个月时的MACCE(主要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1个月时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HDL-C水平低的患者,并随时间延长其差异越明显.年龄、糖尿病及HDL-C水平是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诊室脉压、24 h平均脉压、弹性脉压(elPP)和硬化脉压(stPP)作为动脉硬化参数的可靠性及其与左心室结构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1年8月于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11例,根据患者有无左心室结构或舒张功能异常分为异常组62例和正常组49例,分析比较脉压及其组分与肱踝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行冠脉介入(PCI)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两种血运重建方式疗效及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接受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PCI组(81例)及CABG组(70例)。结果住院期间PCI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与CAB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 a,PCI组MACCE事件高于CABG组(P<0.05);术后伤口疼痛均发生在CABG组(P<0.01);术后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PCI组高于CABG组(P<0.01),CABG组硝酸酯应用高于PCI组(P<0.01);住院治疗的总费用CABG组高于PCI组(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采用药物洗脱支架进行血运重建,效果并不次于冠脉搭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PCI)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对老年三支冠脉病变的治疗效果及费用。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08年11月进行冠脉血运重建的176例三支病变的老年患者(年龄60~79岁),其中PCI组106例,CABG组70例。通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和治疗费用。结果 PCI组平均住院及术后住院日较CABG组明显缩短(10.77±4.92)d比(46.20±16.19)d,(7.68±4.11)d比(19.51±10.04)d;PCI组完全血运重建率与CAB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比100%,P0.001)。两次随访两组死亡、心梗及脑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CI组的再血管化治疗高于CABG组(P0.05);心绞痛及胸闷气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伤口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PCI组(P0.05)。总MACCE事件CABG组虽显著低于PCI组(10.0%比21.7%,P=0.04),但将PCI组中计划内分次进行的血运重建从总MACCE中除去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联合终点事件两组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总住院费用及药物费用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P0.001)。手术费用两者相似(P=0.83)。术后治疗费用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P0.001)。1年总费用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P0.001)。两组中完全血运重建者1年费用总和CABG组仍显著高于PCI组(P0.001)。术后PCI组抗血小板及他汀用药显著优于CABG组。结论对老年三支冠脉病变患者进行药物洗脱支架与冠脉搭桥术的疗效和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后,提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优于冠脉搭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辽宁农村中老年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ICHS)和脉压(PP)之间的关系,并对PP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为动脉硬化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农村年龄在50~80岁之间的当地居民共95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采用标准化调查问卷采集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既往疾病史、用药史等资料。对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和血压等进行测量,检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FBG)等生物化学指标。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ICHS评分。将研究对象按照PP高低分为PP正常组(n=521)和PP升高组(n=431),统计分析各变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再对样本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使两组受试者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间各变量的差异及PP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PP正常组相比,PP升高组的ICHS较低,心血管健康水平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血压(P<0.001)和FBG(P=0.033)也与PP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HS为PP的独立影响因素,理想的ICHS是PP的保护因素(OR=0.55,95%CI:0.37~0.82,P=0.003)。并且教育程度较高、女性以及不经常饮酒的人具有较高的ICHS,即较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水平(均P<0.05)。结论 在辽宁农村中老年人群中,PP增大人群的ICHS显著低于PP正常人群,理想的ICHS是PP的保护因素。女性、教育程度较高以及不经常饮酒的人具有较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很难逆转。一种新型的药物转运系统是通过纳米粒实现的,它是生物可降解的无毒害作用的多聚物,能改变其包裹在内的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量及持续时间,从而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匹伐他汀纳米粒在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及肺动脉高压防治的研究中已显示了巨大优势,表现为靶向定位、高效持久,并发现匹伐他汀纳米粒小剂量单次用药的效果是长期大剂量匹伐他汀的100倍甚至300倍。但尚无纳米粒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这一新剂型药物的的出现将为寻求药物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剂型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方向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