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476篇
预防医学   31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11篇
  8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单中心单臂历史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32例符合入排条件,拟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组成试验组,同时搜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行同步放化疗且符合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宫颈癌患者病历资料,按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组成对照组。试验组为前瞻性入组,患者第1次化疗给药结束24 h后sc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每次6 mg,每化疗周期1次,共给药2次。若使用PEG-rhG-CSF预防后,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仍<1.0×109·L-1,可给予短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5 μg·kg-1,sc给药,直至ANC≥2.0×109·L-1。对照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既往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初始不给予PEG-rhG-CSF,当患者出现ANC<1.0×109·L-1后sc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5 μg·kg-1,持续使用,每日1次,直至ANC≥2.0×109·L-1。记录两组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和放疗中断发生率;评价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乏力、骨关节痛、发热、皮肤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等。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基线均衡。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59.4%,对照组为84.3%,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试验组为31.3%(10/32),对照组为56.3%(18/32),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试验组中位时间为0 d(0~29 d),显著低于对照组2 d(0~38 d);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试验组中位时间为0 d(0~22 d),显著低于对照组1 d(0~38 d)。两组FN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有降低趋势。试验组放疗中断1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延迟化疗出现4例(12.5%),对照组出现12例(3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骨关节痛、发热、皮肤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等,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以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减少FN和不良反应,避免治疗延迟。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2017—2019年蟑螂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店、医院和居民区等不同环境中进行蟑螂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收集整理2017—2019年调查结果进行种群构成比、季节消长以及不同监测环境密度和侵害率的分析。结果克拉玛依市有2种蟑螂分布,分别为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占99.26%,美洲大蠊占0.74%。蟑螂以7—10月为活动高峰期,7月平均侵害率高达19.42%,密度为3.10只/张。餐饮业受蟑螂危害最为严重,侵害率为26.95%,其次为居民区,侵害率为15.90%、农贸市场侵害率为13.62%、宾馆侵害率为12.13%。结论德国小蠊为克拉玛依市优势种,应列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病人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4家医院自2015-01-01—2019-06-30期间就诊于普通外科,入院后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病人共计24336例相关临床资料,并观察术后14 d内发生VTE事件的情况。结果VTE事件发生率为0.89%(216/24336),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0.75%(183/24336),肺动脉栓塞(PE)发生率0.35%(86/24336)。男性VTE事件发生率为0.85%(123/14443),女性为0.94%(93/9893),男女VT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05)。DVT病人常见的症状是下肢肿胀177例(96.72%),疼痛104例(56.83%),浅静脉曲张36例(19.67%)。PE病人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气促77例(89.53%),胸痛55例(63.95%)。DVT易累及左下肢;混合型最多见,左、右下肢分别为61.11%(88/144)和52.11(37/71)。PE病人最常见低危组病人45例(52.32%)。常见的VTE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208例(96.30%),手术时间>45 min 139例(64.35%),恶性肿瘤病史99例(45.83%)。主要的腹部外科手术类型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105例(48.61%),胆囊切除术73例(33.80%)。腹腔镜手术(1.61%,179/11123)较开放手术(0.28%,37/13213)VTE事件发生率低(χ^2=45.56,P<0.05)。VTE相关病人的病死率为0.10%(25/24336)。结论腹部外科病人术后VTE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医生应当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干预,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鄂西山区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现状及临床意义,我们分析了远安县常住居民经胃镜检查确诊的1662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和并发症的关系,并进行了胃镜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ar,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因子,为血管新生的正调控因子,在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某些肿瘤的预后有关。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是机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在生理性止、疑血过程及多种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临床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损伤新生患儿37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另择取同期同症新生患儿37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CK-MB、ALT、LDH等指标水平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83.78%,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 结论:临床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心肌受损情况,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不同SOFA数值段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92例,按照治疗前SOFA评分数值,区组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解毒化瘀颗粒+西医基础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基础综合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SOFA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最大的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存活患者SOFA评分为(6.23±2.87)分,而病死患者为(9.53±2.8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患者的SOFA分值越高,其病死率越高。解毒化瘀颗粒能明显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SOFA分值,进一步验证了该方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中药三草汤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192例妊娠 4 0~ 6 0天妇女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及加用三草汤后药物流产 ,对两组完全流产率、出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加用三草汤的完全流产率为 (96 .88% ) ,出血时间 14 .1± 4 .4天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5。结论 三草汤辅助药物流产可提高药物流产效果、缩短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29.
正常人体皮肤50MHz超声生物显微镜声像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正常人体皮肤声像.方法 使用50 MHz探头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对50例正常人全身7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声像观察及超声测厚.结果正常皮肤表现为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细带,中间夹以较宽的中等回声带.测量的皮肤厚度范围在(1.12±0.19) mm手背与(2.61±0.61) mm手掌之间.结论 采用50 MHz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以对正常人的皮肤结构清晰地显示,并可以准确地测量.可以反复多次多点测量,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30.
[目的]应用气-液界面染毒技术探索柴油机尾气对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在流速为20 mL/min,37℃的条件下,用柴油机尾气分别对生长在多孔膜上的16HBE细胞持续染毒5、10、15、20、30 min,分别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中性红摄入法(NRU)检测柴油机尾气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对细胞存活率约50%以上的染毒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柴油机尾气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同时对每个染毒组分别设置用滤膜过滤的洁净空气作为对照组,暴露时间和检测方法均与染毒组-致. [结果]3种存活率检测方法的结果表明,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柴油机尾气持续染毒15 min及更长时间以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随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3种方法比较表明,低流速短时间柴油机尾气对16HBE细胞的损伤作用以细胞膜损伤最为显著,其次是线粒体损伤.用柴油机尾气持续染毒10、15 min,染毒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及坏死率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15 min染毒组的晚期凋亡及坏死细胞多于早期凋亡细胞(P<0.05). [结论]气-液界面染毒技术可以应用于柴油机尾气等气溶胶有害物质的体外毒性研究;同时发现柴油机尾气导致的16HBE细胞急性毒性为细胞膜损伤、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