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并掌握克拉玛依地区蝇类的种群密度及其带菌情况,为预防控制蝇类的危害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 蝇类密度调查采用捕蝇笼法;将捕获蝇类用乙醚麻醉后计数鉴定,体表携带菌的定性定量检测通过转化为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T 4789- 2003),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检测.结果 克拉玛依地区的蝇类平均密度为9.6只/笼,优势种群为家蝇属,占总捕获数的57.0%,绿蝇属占30.9%,麻蝇属占9.1%.蝇类体表的平均菌落总数为4.3×105 CFU/只,酵母和霉菌为1.2×105 CFU/只,总大肠菌群为973 MPN/只,总大肠菌群占总菌落的0.177%.结论 克拉玛依地区蝇类密度较低,但其体表携带大量微生物,包括多种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2017—2019年蟑螂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店、医院和居民区等不同环境中进行蟑螂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收集整理2017—2019年调查结果进行种群构成比、季节消长以及不同监测环境密度和侵害率的分析。结果克拉玛依市有2种蟑螂分布,分别为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占99.26%,美洲大蠊占0.74%。蟑螂以7—10月为活动高峰期,7月平均侵害率高达19.42%,密度为3.10只/张。餐饮业受蟑螂危害最为严重,侵害率为26.95%,其次为居民区,侵害率为15.90%、农贸市场侵害率为13.62%、宾馆侵害率为12.13%。结论德国小蠊为克拉玛依市优势种,应列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并分析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中哈边境)地区啮齿动物多样性状况,为该地区鼠传疾病的监测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中哈边境中方一侧的伊犁、博尔塔拉、塔城和克拉玛依市等7个市(区、县)采集啮齿动物标本,并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准确鉴定。结果在7个市(区、县)的3类不同生境中共采集174份小兽动物标本,其中鼠类16种,分属鼠科、仓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和松鼠科;鼩鼱科1种。通过DNA条形码鉴定技术鉴定了外部形态差别较小的普通田鼠和狭颅田鼠;依据形态特征鉴定的子午沙鼠DNA条形码与我国东部的子午沙鼠差异显著,提示子午沙鼠可能存在隐含种;1份鼩鼱标本为苔原鼩鼱。结论中哈边境地区的山地森林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两类生境中啮齿动物具有生物多样性。我国子午沙鼠可能存在隐含种,新疆北部地区的子午沙鼠与其他地区的子午沙鼠有较大的遗传差异。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准确地进行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曲棘新蚤生活史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曲棘新蚤在实验室的生活史.方法 2001年6月下旬,作者在和田县昆仑山山地捕获的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体上采得曲棘新蚤(Neopsylla teratura Rothschild,1913),带回实验室以小白鼠为供血动物进行人工饲养,7~9月在室温18~25℃,RH 72%~88%条件下,采用在基础中饲养和幼期全平皿培养法观察了曲棘新蚤的生活史.结果卵期3~5d,幼虫期17~21d(1龄5~6d,2龄4~5d,3龄8~10d),蛹期11~13d,子代成虫自羽出置宿主体至产卵需经9~12d.结论曲棘新蚤亲代从卵的产出到子代成虫产卵,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共历经40~51d.  相似文献   
5.
褐家鼠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居民区形成种群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解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居民区褐家鼠的迁入现状,作者等于1993年6、12月对该区域的鼠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阿拉山口居民区的褐家鼠是通过铁路建设被迁移到当地的,进而定居,并逐渐形成了当地居民区的优势鼠种。其捕获率达11.9%,占家栖鼠类的62.5%。此外,就该鼠种的繁殖、危害等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迁入鼠种—褐家鼠在新疆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60年代之前新疆未发现褐家鼠分布,后随铁路运输从内地传入。目前,该鼠已在铁路沿线的吐鲁番大河沿镇、库尔勒市和乌鲁木齐市火车站周围地区等形成稳定的种群,并通过铁路或公路向区内其它地方扩散,另对该鼠在新疆的栖息环境、数量、危害及防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实验室饲养的灰仓鼠资料和观察对该鼠的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鼠的好斗习性经过5年驯养已较温顺。性成熟为50d,动情周期4~4.5d,交配高峰在晚上23.00点至次日1.00点,妊娠周期19d(16~21),平均产仔间隔39.25d.窝仔数4.59只/窝(1~10),离乳成活率64.5%,雌雄性比0.883(242/274),并就以上三个指标在不同季节、不同胎次和不同繁殖代数进行了比较。雌体繁殖高峰3~12月,雌、雄体最长繁殖年限分别1.5和2.0年,寿命2.5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城市灰仓鼠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1989~1992年新疆11个城市鼠类调查和实验室结果,讨论分析了城市灰仓鼠的某些生态学特征。捕获率3.76%(630/16741),占捕获总数的26.26%(仅次于小家鼠),其密度和构成比依次为老城>新城>城郊,土木建筑>旧地板楼>地下室>砖平房。褐家鼠的迁入或老城新建筑结构比例的上升,可导致灰仓鼠构成比的下降;灭鼠或新城发展,可促使构成比的上升。在城市,灰仓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窝数在4窝以上,平均胚胎数7.1只,性成熟日龄50天左右,性比0.544,年内种群密度高峰在5月和11月,总密度明显高于农区。首次证实灰仓鼠在低温条件下可冬眠。  相似文献   
9.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广泛存在于中亚和哈萨克斯坦荒漠地带。20世纪20年代以后,陆续在咸海东北部发现以大沙鼠为主要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谷地、准噶尔盆地、哈密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和甘肃省河西走廊沙地以及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向东至集二线一带。  相似文献   
10.
草原兔尾鼠是新疆荒漠草原所特有的害鼠之一,作者在开展城市灭鼠工作的同时,用5种常用的灭鼠剂,对本所人工驯化的草原兔尾鼠进行了适口性和毒杀试验。每一试验组试鼠10~40只,雌雄各半,每5只同性鼠为一个饲养笼。对照组10只,雌雄各半。毒饵用新鲜小麦配制。在实验室条件下用0.005%和0.01%4敌隆、0.01%氯敌鼠钠盐、0.05%和0.1%敌鼠钠盐、0.035%和0.07%杀鼠迷、0.5%和1%甘氟5种灭鼠剂,配制成毒饵喂食草原兔尾鼠。分1天量和3天量两组,毒杀效果依次为甘氟>敌鼠钠盐>杀鼠迷>溴敌隆>氯敌鼠钠盐。灭鼠剂适口性逐次为溴敌隆>氯敌鼠钠盐>杀鼠迷>敌鼠钠盐>甘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