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476篇
预防医学   31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11篇
  8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PegIFNα-2a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加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治疗24周为1个疗程。通过评价2组肝功能(ALT、AST)情况、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PegIFNα-2a疗效。[结果]试验组在降低转氨酶、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可提高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减少PegIFNα-2a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2.
生命早期应激不仅诱发个体青幼期精神障碍的发生,更导致成年后抑郁症等易感性的显著增加。针对早期应激因素自身的重要作用及其与青幼期神经发育的交互影响,近年来许多中医药学者已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应激或与成年后应激叠加后,病证过程仍表现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的基本特征及相关药物的有效干预作用。关注生命早期应激负性作用,并与成年后应激有机结合,有助于动态观察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变化,阐释情志内伤潜伏期或缓解期病机,研究青幼期应激有效干预手段,基于早期应激效应开展肝失疏泄病证研究成为肝藏象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3.
毛德文教授认为重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关键在于"毒""瘀""痰",并运用"毒浊致病"学说采用"截断逆转""扶阳培土"和"通腑开窍"法辩治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4.
105.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1]。如患者血清反应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以上属血清复发[2]。早期梅毒治疗后,如有血清复发(血清反应由阴转阳,或滴度升高4倍,如RPR或USR试验阴转后又超过1∶8者)或临床症状复发,除应立即加倍剂量进行复治外,还需考虑做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有无梅毒感染[3]。为探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对环境致癌物所致HepG2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对损伤DNA的修复能力进行快速检测的系统。方法:5 μmol/L氯化镉体外损伤质粒pTK-RL,质粒pgadd153-luc和体外受损的质粒pTK-RL共转染到HepG2细胞中,以16种已知致癌物或3种无遗传毒性的非致癌物刺激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方法同时检测DNA损伤和细胞的修复能力;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居民区、垃圾焚烧厂和农田3个不同污染区土壤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对DNA的损伤作用和细胞对该损伤的修复能力;彗星实验检测DNA的损伤。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均可检出已知环境致癌物对DNA损伤与修复能力的影响,非致癌物均未检测到DNA损伤作用和对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影响;3个不同污染区土壤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均可诱导DNA损伤并抑制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强度为居民区>垃圾焚烧厂>农田土壤。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建立了可同时检测环境致癌物DNA损伤与细胞修复能力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并可用于环境污染区检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了解小剂量职业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价天水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评价辐射防护知识培训,防护条件改善的效果。方法 通过辐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按照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及放射工作人员体检表的项目要求,2010年、2012年两次对天水市放射工作人134个单位280人员进行健康监护。其中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占72%。结果 其中辐射敏感指标晶状体混浊、血常规、淋巴细胞微核率、染色体型畸变率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放射组主诉头晕、疲乏无力等自觉症状。其中辐射敏感指标晶状体混浊、血常规、淋巴细胞微核率、染色体型畸变率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加强基层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保护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50 nm和120 nm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损伤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四蒸水)、50 nm TiO2组(5 g/kg)、120 nm TiO2组(5 g/kg),灌胃染毒7 d,测定血清、肝、肾、皮层、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结果50 nm TiO2和120 nm TiO2染毒后,小鼠各组织 MDA 含量除120 nm TiO2组皮层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SOD 活性除120 nm TiO2组血清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而 GSH-Px 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50 nm TiO2组肝脏、肾脏、海马中的 GSH-Px 活性、皮层和海马中的 SOD 活性明显低于120 nm TiO2组(P <0.05)。结论50 nm TiO2和120 nm TiO2经口急性染毒后可使小鼠肝脏、肾脏、皮层和海马细胞中 MDA 含量增加、SOD 和GSH-Px 活性降低,使小鼠抗氧化能力受损,但尚不能得出随 TiO2粒径减小其损害作用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宿主对有丝蛋白涂层和无丝蛋白涂层的2种不同轻质聚丙烯网片组织学反应的差别。方法:2种聚丙烯网片(Gynemesh网片和法国G819P网片)的有丝蛋白涂层和无丝蛋白涂层网片各6片,共计24片,裁剪为30 mm×30 mm大小。6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均制作6个腹壁缺损,并分别植入有丝蛋白和无丝蛋白涂层Gy-nemesh誖网片和有丝蛋白和无丝蛋白涂层G819P网片各1片,另2个腹壁缺损作为空白对照。植入后30,60和90 d时各处死2只动物,取出包括网片在内的腹壁全层,做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研究,包括炎症、纤维化反应、网片周围血管化反应以及胶原形成等。结果:所有网片均未发生侵蚀。有丝蛋白涂层网片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反应较轻,网片与组织融合良好。无涂层组可见少量的凋亡和坏死。结论:有丝蛋白涂层聚丙烯网片引起实验动物的组织学反应较轻,可以降低早期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减少组织粘连,降低网片相关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评估日均气温对新疆7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人群非意外总死亡(A00-R99)人数的影响,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新疆7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非意外总死亡资料及同期气象和空气质量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研究日均气温与非意外死亡人数的影响及滞后效应。结果 新疆7个监测点日均气温与居民非意外死亡呈“J”型关系,死亡最低风险温度为17℃。高温当天对居民非意外总死亡的RR值(95%CI)为1.031(1.019~1.043),危害效应达到最大,滞后天数为5 d;在不同年龄、性别层中,高温对女性和≥65岁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影响较大。低温对总死亡及不同年龄、性别层中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健康风险及滞后效应。结论 高温会造成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早期呈明显急性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女性和≥65岁人群为敏感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