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由于心肌反复缺血导致大量心肌细胞死亡,最终坏死心肌由瘢痕组织代替。近20年来,分子生物学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和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中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基因或者干细胞可作为一种“药物”直接或间接对基因损伤及其表达产物进行修复和补充,或者用来修复甚至替换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基因和细胞移植已经作为一种新的潜在的方法用来治疗和纠正某些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2.
重组葡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重组葡激酶 (r SAK)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中的溶栓疗效。方法 :入选AMI患者 5例 ,年龄 <6 0岁 ,胸痛持续 <6h。冠状动脉造影 (CAG)明确梗死相关血管后 ,予r SAK 15mg静脉溶栓结合静脉肝素抗凝治疗 ,在溶栓后 15、30、45、6 0、90min ,1~ 2周重复CAG ,观察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和残余狭窄 ,记录胸痛缓解情况、再灌注心律失常、ST段的演变、心肌酶峰值时间、相关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结果 :CAG显示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和第一对角支近端病变各 1例 ;前降支近端病变 3例 ,溶栓前均完全闭塞。r SAK溶栓后血管再通率 10 0 % ,90min血流达TIMIⅢ级者 2例 ,TIMIⅡ~Ⅲ级者 2例 ,TIMIⅡ级者 1例 ,平均再通时间为(34 .0± 14.7)min。 5例均符合临床冠状动脉再通标准。随访中未见严重出血和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r SAK 15mg静脉溶栓有较佳的效果 ,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3.
溶栓禁忌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能溶栓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 31例 70岁以上的患者 ,3例 6 0~ 6 9岁有溶栓禁忌证的老年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结果 有 34例梗死相关动脉 (IRA)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 0级 2 7例 ,1级 7例。 31例直接行PTCA成功 ,其中 4例患者直接PTCA后其残余狭窄 <10 %且无明显的内膜撕裂和夹层。 2 7例IRA具有支架置入的适应证 ,即刻造影IRATIMI血流达 3级。 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有 1例因IRA完全闭塞 ,PT CA未能成功。直接介入成功率 97%。 31例患者经过平均 (11.4± 3.7)个月随访 ,无再梗死及急诊再次血运重建 ,但 4例有心绞痛 ,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再次行PTCA成功。结论 对溶栓有禁忌证的老年AMI患者行直接介入治疗 ,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在体条件下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心脏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编码人VEGF165和Ang-全长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EGF165和Ad—Ang1。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在缺血区周围心肌内注射Ad—VEGF165和(或)Ad—Angl,术后72h检测心脏组织中三磷酸肌醇激酶活性和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水平;术后1周收取心脏,分析结扎区内梗死心肌的面积变化。结果 Ang-1和VEGF165单用组及两者联用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其中,Ang-1单用组和两者联用组效果要好于VEGF165单用组。VEGF165和(或)Ang-1转染后,心肌内三磷酸肌醇激酶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VEGF165和(或)Ang-1可激活心脏中三磷酸肌醇激酶并促进Bcl-2表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有明确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射频消蚀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室速与室早各2例。治疗后3例心律失常消失,1例术后发作一次非持续性室速,再用氟卡胺变为有效。随访3—6个月,未发现与消蚀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和单个核细胞 (BMMNCs)经冠状动脉 (冠脉 )移植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10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 ,通过冠脉转运将BMMNCs植入心肌梗死区 ,术前和术后 6个月分别行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3例患者因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狭窄小于 5 0 %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仅移植干细胞。余 7例患者在梗死相关冠脉开通后注入干细胞。 10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较术前平均增加 10 5 % (4 0 %~ 18% )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平均减少 2 2mm(- 4mm~ 8mm) ,99mTc MIBI显示梗死部位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术中及术后随访 6~ 12月均无心律失常和其它合并症发生。结论 自体BMSCs和MMNCs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 ,可以抑制左心室重构 ,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直立倾斜试验(HUT)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方法:35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行HUT时,观察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E的改变。结果:平卧位及直立倾斜后5分钟HUT阳性(I组)、阴性(I组)和对照(II组)3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E无显著差异(P>0.05)。HUT检查结束时,I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平卧位显著下降(P<0.01),而I、II组较平卧位则上升(P<0.05);I组与II、I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NE水平3组均较平卧位有显著增加(P<0.05),但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UT时不能仅仅依据血浆NE水平来判断体内交感神经张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8.
介绍国内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医学伦理委员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并对我国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提出四点建议:构建医学伦理委员会认证评估体系,完善生命伦理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医学伦理委员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吸收国内外公认的基本伦理原则基础上,努力挖掘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和血管形成素-1促进干细胞动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缺血肌肉转染腺病毒(Ad-)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人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后引起的细胞动员效应。方法 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模型,肌肉内注射Ads-VEGF-165和/或Ad5-Ang-1,以Western法检测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基因导入后在缺血肌肉引起的效应。结果(1)局部转基因肌肉组织高表达人VEGF-165蛋白和人Ang-1蛋白;(2)与对照组相比,接收两因子转染后的骨骼肌纤维间溴化脱氧尿嘧啶(BrdU)阳性的浸润细胞显著增多,呈协同效应。有细胞同时表达内皮细胞、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标志性抗原。部分细胞表达CD117^ 并分化为新生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结论(1)两因子能促进CD117^ 骨髓干细胞动员到缺血组织部位并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2)两因子可能协同动员召集能在缺血部位聚集并分化为其它类型细胞的干/祖细胞;(3)两因子可能同时作为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动员剂用于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中,以增强缺血损伤修复效果和节省干细胞用量。  相似文献   
130.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_多态必瑟肥厚型心肌病(HCM)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ACE基因目的片段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HC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D等位基因频率及DD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DD基因型HCM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左室壁厚度明显大于2、ID基因型HCM患者(P〈0.05,P〈0.01),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