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0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在心肌微环境下的转归及移植对心功能的影响,并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临床验证。方法:①动物实验:苏中幼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只,治疗组切取骨骼肌标本,获取卫星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以二脒基苯基吲哚标记;结扎冠状动脉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局部方法将卫星细胞植入梗死区及周边区,对照组予以相同量的、不含卫星细胞的培养液接种,观察移植4周后卫星细胞的分化和转归;核素心血池检测心功能。②临床验证:对4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冠脉旁路移植术和/或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观察手术前后患者心功能及左室形态变化。结果:动物实验:卫星细胞接种培养后48h开始贴壁,细胞呈梭形。将细胞培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降至20g/L以下时,细胞生长停滞,相互融合形成肌管。治疗组梗死区及周边心肌内HE染色可见孤岛状、带横纹的肌纤维,肌细胞核位于周边,细胞之间未见闰盘连接;对照组梗死区为均一纤维疤痕组织,无肌细胞存在。电镜检查:治疗组梗死区见带横纹肌纤维,肌细胞之间未见闰盘连接。两组1周时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77;2)%和(26&;#177;3)%,f=0.074,P&;gt;0.05];在4周时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比对照组提高[(33&;#177;2)%和(40&;#177;2)%,t=6.085,P&;lt;0.001]。临床验证:4例患者卫星细胞移植实验表明,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8~12个月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减少,梗死区室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结论:骨骼肌卫星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区可以分化、转归为带横纹的肌细胞,并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人体卫星细胞移植实验表明,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具有改善心功能、抑制左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 ]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Judkins法对 12 6例胸痛或胸部不适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确诊为早发冠心病患者 ,以Lp(a)水平差异分为两个亚组 ,并与 89例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血浆Lp(a)为 (2 33± 114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 (190± 78)mg/L(P <0 .0 5 ) ;早发冠心病患者Lp(a)低于 30 0mg/L亚组中 ,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比例无明显差异 ;而在Lp(a)异常升高亚组 ,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比例最高 (5 4 % ) ,明显高于另两种临床类型 (P <0 .0 5 )。冠状动脉病变高积分组Lp(a)水平明显高于中等积分组和低积分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Lp(a)水平与临床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 (CRF)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cTnI)的异常变化。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丙型肝炎阳性组 70例和阴性组 4 5例及 6 4例正常人的血清cTnI。结果 慢性肾衰竭组血清cTnI阳性率为 17.4 % ,其中丙型肝炎阳性组为 2 0 % ,丙型肝炎阴性组为 13.3% ,丙型肝炎阳性组cTnI水平显著高于丙型肝炎阴性组 (P <0 .0 1)。结论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损伤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合并丙型肝炎可加重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损伤 ,提示丙型病毒能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心脏事件预测的可能性。方法 将 2 33例疑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 ,同时随访其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斑块与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心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2 33例患者有 14 0例颈动脉超声阳性即IMT≥ 0 .8mm(6 0 .1% ) ,颈动脉超声阳性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吸烟、家族史、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造影二支病变、冠状动脉造影三支病变、超声心动图异常、运动平板试验异常、异常Q波、ST段改变呈正相关 (P <0 .0 5 ) ;2 33例随访率为 94 .8% ,有 4 6例患者发生 4 8件心脏事件 ,其发生与体重指数、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造影二支病变、冠状动脉造影三支病变、颈动脉超声阳性、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 ,且关系密切 (P <0 .0 5 )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影响 ,显示颈动脉超声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心脏事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关系密切 ,颈动脉超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随访102例支架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ACE基因型分布不同分为II组39(例),ID例(44例),D组(19例);并D采用PCR法检测ACE基因插入/缺失(I/D)的多态性。结果:ACEI/D各基因型支架术前病变血管长度、参考血管直径等方面无差异;术前、术后即刻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也无差异,而术后6个月随访时靶血管管径晚期丧失参数,ACEI/D各基因型则存在显著性差异(t=3.83,P<0.05)。进一步的Posthoctests分析表明,II组术后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晚期丧失及净获得参数犤1.54±0.98),(1.45±0.96),(1.25±0.91)mm犦与DD组犤(0.90±0.87),(2.13±0.81),(0.54±0.91)mm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ID与DD组间及II与D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和ACEDD基因型是支架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4,0.018);其中ACEDD增加再狭窄的危险OR值为2.095(95%CI∶1.135~3.867)。结论:ACEDD基因型可能与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骨保护素,同时检测血脂。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和狭窄度积分来代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9.203,P<0.05)。骨保护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F=7.571,P<0.001)。冠状动脉正常或内腔轻度不规则、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的患者,其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μg/L)分别为0.104±0.035,0.111±0.037,0.130±0.084,0.169±0.07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骨保护素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OR=2.4;95%的可信区间为1.4~4.2)。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的进展可能有直接关系。OPG,LDL-C、三酰甘油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反应素1单核苷酸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致血小板反应素1蛋白第700位氨基酸丝氨酸转换为天冬氨酸与中国汉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筛查了汉族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70例对照者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钙结合活性片段8831A→G,对筛查到含有突变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正常序列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8831A→G不是中国汉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A比AA:相对危险度为3.19,95%可信区间为0.578~17.61,P=0.160)。结论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8831A→G在汉人中发生频率低,与汉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无相关性,补充了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数据库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以期从分子学水平上阐明其发病机制,为EH的诊断、治疗及易患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的方法检测83例EH患者(EH组)和64例健康人(对照组)的AT1R基因型,比较各组间的基因分布差异.分析AT1R基因A1166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EH患者AT1R基因型AA、AC、CC的频率分别为57.8%,38.6%,3.6%与对照组的67.2%,29.7%,2.7%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T1R的C等位基因频率在EH患者的分布较健康者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确定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EH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记物评价缺血预适应 (IP)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把 15 0例行PTCA的冠心病 (C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常规手术组 (UC组 ) 12 0例 ;(2 )缺血预适应组 (设置缺血预适应手术方式 ,IP组 ) 30例。两组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第 6、12、2 4、4 8、72小时的血清cTnI水平并进行随访 ,分析相关因素 ,比较两组间cTnI的变化及出院后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 UC组 12 0例患者中 2 9例术后cTnI升高 ,IP组 30例患者中 2例术后cTnI升高 ,两组cTn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访发现发生的心脏事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现尚不能肯定IP对PTCA术后患者心脏事件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能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以阐明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组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的表达,并用单核细胞粘附率试验检测单核细胞粘附。结果组织因子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蛋白,0.01、0.10、1.00及10.00 nmol/L组织因子分别使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表达明显增加127%±14%、151%±11%、196%±13%及267%±43%。同时观察到组织因子促使单核细胞粘附率增加,并且粘附率与加入的组织因子浓度呈正相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发现组织因子能促使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组织因子能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增强,这可能与组织因子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