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824篇
  免费   9565篇
  国内免费   6458篇
耳鼻咽喉   934篇
儿科学   1271篇
妇产科学   1321篇
基础医学   2249篇
口腔科学   853篇
临床医学   38414篇
内科学   10762篇
皮肤病学   2038篇
神经病学   2261篇
特种医学   51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2篇
外科学   6866篇
综合类   72155篇
预防医学   9477篇
眼科学   1727篇
药学   22569篇
  103篇
中国医学   175538篇
肿瘤学   9549篇
  2024年   503篇
  2023年   2127篇
  2022年   1977篇
  2021年   3472篇
  2020年   3131篇
  2019年   4185篇
  2018年   1611篇
  2017年   4599篇
  2016年   5024篇
  2015年   5294篇
  2014年   10669篇
  2013年   9870篇
  2012年   13527篇
  2011年   15441篇
  2010年   16061篇
  2009年   15315篇
  2008年   15621篇
  2007年   13460篇
  2006年   13336篇
  2005年   14806篇
  2004年   16757篇
  2003年   17192篇
  2002年   15602篇
  2001年   19039篇
  2000年   19903篇
  1999年   16953篇
  1998年   17430篇
  1997年   16767篇
  1996年   15192篇
  1995年   13940篇
  1994年   8679篇
  1993年   4976篇
  1992年   4137篇
  1991年   3409篇
  1990年   1495篇
  1989年   1447篇
  1988年   498篇
  1987年   230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102.
103.
104.
目的通过观察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与卡马西平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丛针浅刺结合2/100 Hz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要面部疼痛概况量表(BPI-Facial),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及BPI-Facia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TN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对面部特定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的短时效应、长时效应和后效应上,均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电针与CO_2激光灸对奥沙利铂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缓解作用及其外周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行奥沙利铂溶液腹腔注射2 mg/kg,隔日1次,共4次。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的5%葡萄糖溶液腹腔注射。分别采用电针和CO_2激光灸双侧足三里穴对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进行相应治疗,隔日1次,共7次。检测各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和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瞬态电压感受电位锚定蛋白(TRPA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机械性痛阈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机械性痛阈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均下降(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坐骨神经出现比较严重的髓鞘变性,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均有一定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TR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NGF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TRP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NGF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电针和CO_2激光灸均可以缓解大鼠奥沙利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坐骨神经TRPA1和N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予以药浴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麦饭石药浴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药浴时间。结果观察组住院、药浴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予以药物浸浴治疗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分析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水针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DLQI评分、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及TNF-α、IL-6、VEGF等水平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DL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VEGF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表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皮损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皮损血管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8.
振动疗法指利用一定频率的振动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从而对疾病产生一定治疗效果的方法[1]。最初的振动疗法被应用于体育训练上,如Nasarov就发现对体操运动员的肌肉和肌腱进行局部振动刺激,可以明显增加运动员的肌力和伸展性[2]。上世纪60年代振动疗法开始应用于康复治疗中,Bongiovanni等[3]研究发现,振动刺激偏瘫患者上肢可引起肌肉的非自愿收缩,并首次提出了张力性振动反射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通督调神法”针刺加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频率1 Hz、运动阈值90%的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rTMS治疗基础上加“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穴位取百会、神庭、印堂、风府、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申脉和照海。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d后休息2d,共治疗4周。现察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测量表(SAS)和抑部自测量表(SDS)评分改善情况,并进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SQK SAS及SDS评分均降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三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01),现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法”针刺加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优于单独rTMS治疗,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焦虑、抑耶情绪。  相似文献   
110.
正长强穴最早记载于《针灸甲乙经》"在脊骶",为督脉起始穴,亦为督脉络穴,《千金翼方》言其可针入三寸。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入属于脑。"长强穴为督脉脉气所发,上入于脑,故针刺长强穴亦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面肌痉挛、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等。孙菊光教授临床擅长通过创新针刺法以提高针刺疗效,基于督脉循行入脑,关联诸筋,从督脉论治脑病,针刺督脉络穴长强穴为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收效显著,现择其验案2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