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动态观察葛根素对新西兰大白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葛根素治疗实验组每组15只,各组右眼应用前房灌注加压法使前房内压力升高至120 mmHg(1 mmHg=0.133 kPa)维持60 min后再灌注,再灌注后第12、24、72 h分别记录其视网膜电图,与缺血前视网膜电图相比,观察a、b波的变化.葛根素治疗组在造成缺血前2 h予葛根素溶液玻璃体腔内注射,对照组予以玻璃体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两组右眼在结束造模后立即进行视网膜电图记录所得图形均呈直线;对照组与实验组再灌注各时段视网膜电图a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段b波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葛根素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视网膜功能恢复,对视网膜神经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 05 6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术中5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4.8%,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5例囊袋内固定植入,42例睫状沟固定植入和4例DGR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术后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46例(90.2%);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05,低于0.3者4例(7.8%);矫正视力低于0.05者1例(2.0%).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10.00D)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0例(165只眼)超高度近视根据角膜厚度分为单区切削LASIK及多区LASIK组,术前屈光度数-10.00D~-16.00D平均(-13.2±2.21)D(等效球镜)。A组(单区切削组)32例(59只眼)。平均屈光度为-10D~-12D平均(-11.2±2.21)D(等效球镜)。角膜厚度546~618μm。平均565±23.2μm,平均535μm±21.4μm。术中多区切削为2~3区,切削直径4.5~6μm。单区切削,切削直径为5.75~6.5μm。术后随12访~24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A组49只眼(83%),B组86只眼(81.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A组50只眼(84.7%)B组88只眼(83%),屈光度在±1D以下者两组分别为41只眼(69.4%)72只眼(67.9%),屈光度<±2.00D者两组分别为47只眼(79.6%)82只眼(78.3%),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术后两个月内眩光、夜视力下降等并发症以B组为多,3个月左右减轻或消失。屈光回退A组4只眼(6.6%),B组8只眼(7.5%)可能与B组屈光度更高有关。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角膜较薄单区切削不够时可选择多区切削模式。多区切削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抗代谢药物在预防兔后发性白内障(PCO)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在兔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实验组右眼晶状体囊袋内注入含有02mg/ml丝裂霉素及12.5mg/ml 5-氟尿嘧啶的甲基纤维素,左眼晶状体囊袋内仪注入甲基纤维素设置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右眼晶状体囊袋内注入含有0.2mg/ml丝裂霉素的甲基纤维素,左眼晶状体囊袋内注入含有12.5mg/ml 5-氟尿嘧啶的甲基纤维素。部分动物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后对动物进行1~12个月临床观察,对不同阶段进行晶状体囊膜组织和人工晶体病理学检查、晶状体囊膜平片检查及人工晶体电镜扫描。结果 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后2周出现后囊膜混浊,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PCO明显加重;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发生不同程度PCO,而实验组观察12个月,未见PCO发生。结论 晶状体囊袋内联合抗肿瘤药物能有效杀伤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晶状体赤道部生发区细胞,较单一抗肿瘤药物更可靠预防PCO的发生。晶状体囊袋内联合抗肿瘤药物可能为解决预防人类PCO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 940例13 124眼近视眼患者行LASIK术后1年视力矫治情况。按近视屈光度的不同,将其中3 248例6 292眼分为A组(-1.00D~-6.00 D,共2 872眼),B组(-6.25 D~-12.00 D,共2 214眼)和C组(-12.25 D~-18.00 D,共1 206眼)。术后平均随访1年。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0.5者A组为99.7%,B组为95.1%,C组为81.1%;裸眼视力≥1.0者A组为95%,B组为70.1%,C组为40.1%;残余屈光度<±1.00 D者A组为98.1%,B组为84.1%,C组为63.8%;残余屈光度<±0.50 D者A组为90.2%,B组为81.1%,C组为45.7%;术后1年并发症少。结论对于低于-12.00 D的近视患者,LASIK是理想的治疗方法,随访1年,疗效稳定,预测性好,但对于大于-12.00 D的近视患者,往往难于完全矫正,同时手术并发症也在提高,存在手术风险,值得术前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部烧伤的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46例(50眼)眼部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后实施有效的对症护理,3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效果、视力恢复情况等。结果 46例(50眼)患者中,一次羊膜移植成功38例(42眼),缝线固定不牢8例(8眼)。3个月随访中,脱盲34眼,视力在0.2及其以上16眼。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不良症状。46例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41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2例,满意程度达95.65%。结论给予眼部烧伤患者采取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与干眼患病的关系.方法 分析性横断面研究.将就诊于两家医院的绝经后妇女按是否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或治疗时长分成三组:超过12个月的中长期HRT组25人,3至12个月的短期HRT组20人,未治疗的对照组40人.根据患者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实验(SIT)指标来确诊干眼患者,并测量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和血雌激素值.各组干眼患者人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和血雌激素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结果 各组干眼患病率为:中长期HRT组72.0% (18/25)、短期HRT组45.0% (9/20)和对照组35.0% (14/40),中长期HRT组的干眼患病率高于对照组(x2=8.427,P =0.004).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2.130,P=0.125)和(F=1.903,P=0.156).血雌激素值中长期HRT组、短期HRT组均高于对照组(F=26.310,23.251;均P<0.01).结论 中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与干眼高发相关,临床医生需正确评估其风险,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正常青少年恒河猴麻醉状态下视觉电生理活动的特点,为建立各种疾病的恒河猴动物模型提供更为有效的检查手段和临床参考。 方法:健康36~48月龄恒河猴16只32眼;氯胺酮肌注全麻下应用德国ROLAND CONSULT 公司生产的视觉电生理仪进行f-ERG检测,并分别记录各刺激强度下的检测值;相同方法检测人类正常青少年的f-ERG数据;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两组数据值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f-ERG检测结果显示恒河猴与同龄人类相比较,暗适应状态下不同刺激强度及刺激方式作用下ERG波形的潜伏期均有所缩短,振幅亦有所减小;明适应状态下b波振幅则和人类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本研究提供了正常恒河猴f-ERG的最佳刺激条件及正常参考值范围。综合分析可知暗适应状态下恒河猴的视网膜电反应弱于正常人类,而明适应状态下电反应活动则与人类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我们在对是恒河猴各种眼部疾病动物模型进行以上检测时要更加谨慎的对待恒河猴视网膜电流图正常参考值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采用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技术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8例(112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根据囊膜的厚薄选择激光能量,分别采用"十"字切开(若后囊有张力者行张力线切开)、横形、纵形切开及环形或瞳孔缘开罐式切开方法.结果 一次性Nd:YAG激光后发性白内障切除术成功75例(95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0.30~1.00,占84.8%;其余10例(13只眼)经二次激光手术后,其中8例(9只眼)视力亦有不同程度提高,0.3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另外3例(4只眼)因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的机化膜较厚,发现有钙化,未能击穿,视力无改善,最终手术治疗.激光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短暂性高眼压、前葡萄膜炎和人工晶体损伤.结论 Nd:YAG激光后囊膜切除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能使患者较快和有效地恢复视功能,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和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伴未成熟期白内障患者行Phaco+IOL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方法高度近视合并未成熟期白内障患者35例68眼,年龄42~55岁,球镜光屈度均>-9.75.00D,平均-11.3±1.26 D,眼轴长度均>27.32 mm,平均(29.22±1.87)mm;所有患者均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可折叠式IOL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视力和眼部状况检查,并记录其视力及眼部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恢复情况:随访至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48眼,占70.58%,其中有10眼裸眼视力≥0.8;并发症情况:术中有3眼发生后囊破裂,予植入张力环后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早期部分患者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及一过性眼压升高现象,予以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至术后6个月时有7眼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眼部状况复杂,在白内障未成熟期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既可矫正高度近视,又可有效避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安全系数高,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