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篇
  4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患者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与其患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风险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HCC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156例HBV相关的HCC患者(试验组)和312例非肝癌HBV患者(对照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血液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比较两组mt DNA含量的差异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与HBV患者患HCC的风险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血清中mt DNA含量与患HCC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通过分层分析评估在不同特征人群中游离mt DNA含量与HBV相关的HCC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mt DNA含量低于对照组,年长患者mt DNA含量较年轻患者mt DNA含量低,mt DNA含量与HBV相关的HCC风险的相关性在年轻患者、无肝硬化患者中表现较为显著:年轻患者中mt DNA含量低的患者其患HCC的风险相对较高;无肝硬化的患者中mt DNA含量低的患者比mt DNA含量高的患者患HCC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年轻患者、无肝硬化HBV患者中,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降低,HBV相关HCC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糖尿病足(DF)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心脑血管意外是主要死亡原因。目前,缺乏对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指标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层的研究。因此,筛选出一个精确地预测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意义重大。目的 探讨趾臂指数(TBI)对DF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2月-2016年9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无心脑血管疾病的DF患者197例。根据TBI,分为N-TBI组(TBI≥0.7,n=107)、L-TBI组(0.5≤TBI<0.7,n=41)、EL-TBI组(TBI<0.5,n=4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BMI)、糖尿病(DM)病程、既往史(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血脂指标、药物应用情况,随访36个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TBI对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9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5±7.9)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7%(27/197),死亡率为5.1%(10/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0.7〔OR(95%CI)=11.034(3.486,34.922)〕是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BI组、L-TBI组、EL-TBI组生存时间分别为35.24、32.81、30.56个月,三组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事件的风险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因素后,与N-TBI组比较,L-TBI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HR(95%CI)为4.749(1.199,18.804),EL-TBI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HR(95%CI)为10.495(3.210,34.313)。结论 TBI可作为预测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且随着TBI的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PB)的认识。方法 对 1例经胸腔镜肺活检病理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DPB是一种慢性小气道疾病 ,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炎症为特征。DPB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遗传和免疫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 ,常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如不治疗 ,患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预后不良。结论 遇到不明原因的双肺结节状阴影应想到DPB ,并争取做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长期低剂量红霉素治疗可能通过控制炎症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全面提高对DILI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DILI患者的基本情况、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级、治疗及转归。结果 98例患者中,男性38例(38.8%),女性60例(61.2%),平均年龄49.8岁。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48例(50.0%)、抗菌药物21例(21.4%)、抗肿瘤药10例(10.2%)、保健品6例(6.1%)、解热镇痛药5例(5.1%)为主,多为口服用药,于服药3至62 d发病。临床表现以其中食欲下降42例(42.9%)、乏力26例(26.5%)、皮肤黄染22例(22.4%)、肝区不适18例(18.4%)、巩膜黄染16例(16.3%)为主,另有20例(20.4%)无明显不适症状。严重程度分级,轻度肝损伤43例(43.9%)、中度肝损伤29例(29.6%)、重度肝损伤15例(15.3%)、肝衰竭9例(9.2%)、死亡2例(2.0%)。治愈31例(31.6%),好转65例(66.3%),总有效率为98.0%。结论 DILI多与中药有关,其临床表现多样,特异性差,一般预后良好,严重者亦可导致死亡。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的肝毒性,做到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RTMC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STE)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4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CSF的患者33例为CSF组,结果正常者21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常规参数,双平面Simpson法获得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E技术测量左心室基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底)、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底)和左心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尖)、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尖),并获取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TW)及旋转延迟时间(RDD)。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行RTMCE检查,定量分析得出心肌血容量(A值)、心肌血流速率(β值)、心肌血流量(MBF),并获得心肌血流储备(M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SF患者左心室旋转、扭转与心肌血流灌注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2组受检者LVED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SF组患者R心尖、LVTW、RDD减小,TPR心尖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07,t=-2.379、-4.988、2.422;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时CSF组患者β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8,P<0.05);负荷状态下β值、MBF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1、-2.612,P均<0.05);CSF组患者MFR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静息时CSF患者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502、0.462,P均<0.05);负荷状态下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436、0.368,P=0.009、0.035)。 结论CSF患者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其R心尖、LVTW降低,心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减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上可疑糖尿病足骨髓炎患者的骨组织微生物学和病理检查的结果,提高对糖尿病足骨髓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取26例符合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蜂窝组织炎、可探及骨质或溃疡中有骨暴露的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换药清创的骨组织行骨微生物培养及骨病理检查。分析骨微生物培养及骨组织病理检查的阳性率、菌种及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和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骨微生物培养联合骨组织病理检查确诊84.6%(22/26)的患者为糖尿病足骨髓炎。共进行38例次骨微生物培养,培养出20种细菌,1种真菌。13例患者进行了多次的骨微生物培养,10例患者骨微生物培养出多种细菌。行多次骨培养和培养出多种菌种的患者的糖尿病足病程短于一次培养组和一种菌种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一次培养组和一种菌种组,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血清铁低于一次培养组和一种菌种组。结论骨微生物培养和骨病理检查能够确诊糖尿病足骨髓炎。需要行多次骨清创或骨微生物培养出多种细菌的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感染更严重、营养状态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辅酶A口服剂(辅酶A 辅酶A保护剂)与泛硫乙胺口服给药对家兔食饵性高脂血症的作用.方法:56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其中1组饲以普通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外6组饲以高脂饮食20 d制备高脂血症模型,20 d后随机选择3组每日给予辅酶A保护剂[825 mg/(kg·d)] 高中低3个剂量的辅酶A [100、800、1 500 U/(kg·d)].其余3组分别给予辅酶A前体药--泛硫乙胺[1 200 mg/(kg·d)]、辅酶A保护剂[825 mg/(kg·d)]、辅酶A原药[800 U/(kg·d)],口服给药20 d.治疗前后测定动物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给药20 d后,辅酶A口服剂高、中剂量组动物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其效果与泛硫乙胺无显著差别.大剂量辅酶A可降低家兔三酰甘油水平,泛硫乙胺无此作用,辅酶A原药未见明显的降脂作用.结论:辅酶A口服剂治疗高脂血症效果可能优于泛硫乙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胞磷胆碱钠葡萄糖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 XDB-C18色谱柱,2.6 ml的10%四正丁基氢氧化铵溶液加到100 ml磷酸盐缓冲液(0.05 mol/L,pH=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0.25 ml/min.结果: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胞磷胆碱钠与胞嘧啶核苷、5′-胞苷酸的分离度良好,胞磷胆碱钠的破坏试验的各杂质峰均能与胞磷胆碱钠主峰分离,峰纯度良好,能够同时考察葡萄糖的有关物质5-羟甲基糠醛.结论:该色谱方法可有效地对本品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27例PUB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测,将其结果与135例消化性溃疡非出血(PU)患者和119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PUB组的TC、TG和LDLC均值分别为(5.58±1.31)、(1.58±1.34)和(3.28±1.12)mmol/L,较PU组高(P〈0.01),也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PUB组的HDLC均值为(1.38±0.58)mmol/L较PU组低(P〈0.01),也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血脂中的TC、TG、LDLC增高和HDLC降低者可能使其患者的血管发生病变,从而使患者易于发生消化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8例患者共21处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采用一步法应用J-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进行复合移植.结果 随访6个月至3年,18例19处完全成活,2处大部分成活,外观平整,皮肤弹性好,关节功能良好,无明显活动受限,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 复合皮片移植一次性完成,早期成活率高,远期瘢痕增生轻,治疗关节、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