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患者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与其患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风险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HCC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156例HBV相关的HCC患者(试验组)和312例非肝癌HBV患者(对照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血液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比较两组mt DNA含量的差异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与HBV患者患HCC的风险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血清中mt DNA含量与患HCC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通过分层分析评估在不同特征人群中游离mt DNA含量与HBV相关的HCC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mt DNA含量低于对照组,年长患者mt DNA含量较年轻患者mt DNA含量低,mt DNA含量与HBV相关的HCC风险的相关性在年轻患者、无肝硬化患者中表现较为显著:年轻患者中mt DNA含量低的患者其患HCC的风险相对较高;无肝硬化的患者中mt DNA含量低的患者比mt DNA含量高的患者患HCC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年轻患者、无肝硬化HBV患者中,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降低,HBV相关HCC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350例行内镜下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胆总管结石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70)和无复发组(n=28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复发率为20.00%(70/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胆总管直径≥12 mm、乳头切口≥10 mm、伴有乳头旁憩室、伴有胆道手术史是内镜下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3.397、2.683、3.136、2.713、2.166,P<0.05).结论:内镜下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胆总管直径、乳头切口、乳头旁憩室、胆道手术史等,年龄≥70岁、胆总管直径≥12 mm、乳头切口≥10 mm、伴有乳头旁憩室、伴有胆道手术史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借助智能手机建立多功能教育平台对中青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门诊拟行结肠镜检查的中青年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手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手机组在预约肠镜时给予口头宣教,后续通过智能手机多功能宣教平台进行:微信公众号多媒体教育,推送文字、图片和视频形式的肠道准备知识网页;微信公众号咨询指导,实时解答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备忘录闹钟提醒服务,对饮食调整和肠道清洁剂服用的各个关键节点分别进行定时提醒。常规组在预约肠镜时给予口头宣教,并发放纸质说明材料由患者带回参阅。观察两组肠道准备方案的执行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教育指导满意度,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情况,肠道准备临床失败率(BBPS<6分),平均进镜时间。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手机组饮食调整(22.5±2.1 vs 18.7±4.5,t=5.927,P<0.001)和缓泻剂服用(18.2±2.2 vs 15.4±3.3,t=5.469,P<0.001)的遵从执行程度提高,呕吐(8.3% vs 23.3%,χ2=5.065,P=0.024)和腹胀(5.0% vs 16.7%,χ2=4.227,P=0.040)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教育指导满意度提高(8.7±1.2 vs 7.9±1.7,t=2.978,P=0.004),BBPS评分改善(7.4±1.2 vs 6.6±1.5,t=3.226,P=0.002),肠道准备临床失败率降低(6.7% vs 21.7%,χ2=5.551,P=0.018),进镜时间缩短(9.1±3.3 vs 10.6±4.2, t=2.175,P=0.0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借助智能手机建立多功能宣教平台,提高了中青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依从性、安全性和满意度,改善了肠道准备质量,有助于结肠镜检查的成功顺利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8例,根据胆囊管及胆总管直径、腹腔感染及组织水肿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16例);B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94例);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一期胆总管缝合(48例)。评价手术时间、结石残留率、并发症率(出血、胆漏、伤口感染)。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5.1±14.7) min,B组为(102.2±18.1) min,C组为(110.1±16.4) min,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20,P=0.887)。A组有1例术后出现结石残留,B、C组无结石残留,总体结石清除率为99.4%。总体并发症率为1.9%,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在适合的人群中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靶向Ras-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的新药P162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对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P162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增殖抑制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162对Eca109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p75NTR的表达。结果:P162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5、5.0、10 μmol/L P162对Eca109细胞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54、2.35和2.33。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食管癌细胞中p75NTR的表达增加,经5 μmol/L P162处理的实验组中p75NTR的表达明显低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结论:P162对Eca10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并且能抑制食管癌干细胞p75NTR的表达。P162的增敏作用可能与抑制食管癌干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睡眠不足对小鼠肝脑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0只4 周龄野生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睡眠剥夺组(n=10),睡眠剥夺组小鼠睡眠剥夺45 d后,观察2组小鼠体质量变化;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2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测量各组小鼠肝重指数、脾重指数和肾重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酶标比色法检测海马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和肝脏TNF-α、P53、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睡眠剥夺组小鼠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缓慢,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肝重指数和肾重指数均增高(t=4.274,P=0.000;t=3.629,P=0.002),脾重指数明显降低(t=2.380,P=0.02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小鼠血清TNF-α[(24.440±4.468) vs. (53.719±4.128)]、IL-6[(14.265±3.718) vs. (31.766±4.535)]和IL-1β[(20.383±3.230) vs. (41.916±4.819)]明显增高(t=10.762,P=0.000;t=6.673,P=0.000;t=8.229,P=0.000),睡眠剥夺组海马和肝脏SOD活力和GSH含量明显降低(t=4.171,P=0.003;t=8.851,P=0.000;t=7.138,P=0.000;t=5.390,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睡眠剥夺组海马和肝脏TNF-α[(0.702±0.088),(0.818±0.074)]、P53[(0.626±0.103),(1.225±0.116)]和BAX[(0.978±0.078),(1.120±0.13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t=13.688,P=0.000;t=11.682,P=0.000;t=6.991,P=0.000;t=10.023,P=0.000;t=13.721,P=0.000;t=10.422,P=0.000),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0.365±0.059),(0.380±0.040)]明显下降(t=15.165,P=0.000;t=12.143,P=0.000),海马齿状回和门区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4.171,P=0.003)。结论:慢性睡眠不足可诱导大脑和肝脏的氧化应激,增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浓度,并通过细胞凋亡调节DNA损伤。  相似文献   
8.
【立论依据】 代谢改变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细胞无论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需通过糖酵解(glycolysis)途径吸收大量的葡萄糖产生能量,满足快速生长需求,肿瘤细胞的这一代谢特点是肿瘤细胞具有的普遍现象和规律,被称为Warbrug效应。基于上述效应和系列研究工作基础,采用光稳定性好的苯并吲哚类荧光探针对2-脱氧-D-葡萄糖进行标记并在体内外评价其对肿瘤的靶向成像能力,考察肿瘤在体内的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从而为肿瘤检测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一个新型检测探针。 【设计思路】 在新型苯并吲哚类荧光探针光稳定好以及肿瘤组织中存在异常旺盛的无氧葡萄糖酵解现象的基础之上,将苯并吲哚类荧光探针对2-脱氧-D-葡萄糖进行标记,设计合成苯并吲哚类荧光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探讨其在肿瘤糖代谢方面的应用。 【实验内容】 拟合成苯并吲哚类荧光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采用NMR、IR光谱及质谱表征苯并吲哚类荧光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的化学结构和纯度,测定其理化特性,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外细胞的荧光成像性能,评价其在活体动物内的光学成像能力,并通过肿瘤组织的免疫荧光病理检查,证实在体内肿瘤组织位置。 【材料】 1,1,2-三甲基-1氢-苯并吲哚,4-甲醛基苯甲酸,无水乙醇和醋酸铵,二氯甲烷,2-脱氧-D-葡萄糖。 【可行性】 前期研究和预实验结果表明苯并吲哚类荧光染料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合适的水溶性及很好的细胞膜通透性, 而且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荧光。这类染料的合成非常简单, 收率高,基于苯并吲哚类染料的荧光探针,并成功地将其用应用于活细胞荧光成像为本课题核心假设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创新性】 新型的苯并吲哚类荧光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1)光稳定性好;(2)可通过葡萄糖靶向介导作用,实现主动靶向介导内吞;(3)能够示踪肿瘤细胞是否发生转移及其治疗效果,是应用于检测动物实验肿瘤转移模型的最佳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10.
银杏内酯注射液血管刺激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银杏内酯注射液血管刺激性进行研究。方法:考查不同固定剂、不同浓度供试液、不同稀释剂对银杏内酯注射液血管刺激性作用的影响;考察停止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14 d后血管刺激恢复情况。结果:FAA固定液对血管刺激性的判断有一定影响;使用10%福尔马林溶液或10%福尔马林生理盐水溶液作为固定剂较好;银杏内酯注射液稀释成1.0 mg?ml-1浓度对兔血管有刺激作用,0.5mg?ml-1、0.2mg?ml-1浓度对血管未见刺激作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两种稀释剂配制药物对血管刺激性无影响;停药14 d后血管刺激作用能部分恢复。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现行标准中的“刺激性试验”检查应当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