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7篇
  免费   1276篇
  国内免费   506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400篇
妇产科学   213篇
基础医学   455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727篇
内科学   2475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3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735篇
综合类   5111篇
预防医学   518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871篇
  21篇
中国医学   2014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563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618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1044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1290篇
  2011年   1383篇
  2010年   1265篇
  2009年   1083篇
  2008年   1389篇
  2007年   1166篇
  2006年   968篇
  2005年   934篇
  2004年   989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基于肥胖“从胆论治”的学术观点,研究利胆软坚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降脂减肥作用及其对血清胆汁酸轮廓谱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大鼠高脂饲料喂养9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取24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30,15 g·kg^-1),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4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等肥胖指标;胆管插管术引流监测2 h内胆汁流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谱中各胆汁酸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2 h内胆汁总分泌量及各测试点胆汁流量均降低,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下降(P<0.05),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胆汁酸轮廓谱中胆酸(CA),脱氧胆酸(DCA),鹅去氧胆酸(CDCA),猪去氧胆酸(HDCA),牛磺胆酸(T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甘氨去氧胆酸(GDC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体质量、肝脏质量明显降低(P<0.05,P<0.01),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低剂量组TG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1.5 h胆汁流量明显增加(P<0.05),高、低剂量组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升高(P<0.05),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TCA,DCA,甘氨胆酸(GCA),G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低剂量组仅TCA,TC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胆软坚方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加初级胆汁酸合成及调节胆汁酸轮廓谱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研究肥胖儿童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临床特征。 方法 对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行多导睡眠监测的肥胖并诊断为OSA的33例7~15岁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50例体重正常的、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OSA患儿作为对照组。 结果 33例合并肥胖的OSA儿童中,常见的日间症状前3位为:注意力不集中30例(91%),嗜睡22例(67%),晨起疲劳21例(64%);夜间症状前3位为:打鼾27例(82%),张口呼吸20例(61%),出汗16例(48%)。与正常儿童参考值相比,肥胖OSA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浅睡眠延长,深睡眠缩短,快速动眼期明显缩短,但两组之间这些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肥胖OSA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快速动眼期及非快速动眼期氧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肥胖OSA组睡眠期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肥胖合并OSA儿童临床日间症状以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晨起疲劳为主,夜间症状以打鼾、张口呼吸、出汗为主。与体重正常OSA患儿相比,肥胖合并OSA儿童的睡眠结构无明显差别,但呼吸事件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更严重。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5.
超重和肥胖大都与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有关.这可能是造成肥胖的最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人工作很忙.早上没有时间吃早饭.中午和晚上就吃得特别多;有的人经常加班.回到家就已经很晚了.吃过晚餐后只能直接睡觉。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的标志,β细胞功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2020年4月,JCEM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减重改善重度肥胖伴空腹糖耐量受损患者β细胞功能:一个治疗窗》的文章[Rothberg AE,Herman WH,Wu C,et al.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20,105(4):e1621-e1630]。该文为开放获取文章,本文对其进行了中文编译。该文通过对58例重度肥胖伴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受损和早期2型糖尿病的患者以及13名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个体进行研究,评估医学减重对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量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减重能够改善肥胖伴空腹糖耐量受损患者的β细胞功能,效果可维持2年,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一个治疗窗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及肥胖女性孕中期子宫-胎盘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唐都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127例。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将孕妇分为正常对照组55例、超重组45例和肥胖组27例。对3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子宫-胎盘血流、胎儿生物学测量指标和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孕妇相比,超重组及肥胖组孕妇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及搏动指数(PI)均升高,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肥胖组孕妇双侧子宫动脉PI较超重组升高(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和超重组胎儿脐动脉游离段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减低,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s:F值=4.41,P=0.01;Vd:F值=4.03,P=0.02);进一步两两比较,超重组与正常组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正常组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女性孕中期子宫-胎盘循环血流动力学已经出现明显改变,应用超声实时监测这些参数变化对指导临床合理控制孕期体重,避免或减少相关并发症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李爱华  王晓静  董欢 《北京医学》2021,43(3):203-206,210
目的 探讨间歇性断食联合多元化管理模式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减重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超重/肥胖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间歇性断食模式,干预组实施间歇性断食联合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减重干预,包括采用搭配营养膳食、合理运动、健康教育、互联网监测及心理疏导等综合手段.观察12周后两组的BMI、腰围、腰臀比、血脂、饥饿感、饱腹感、满足感的变化情况.结果 剔除退出、失访、不严格执行间歇性断食的患者,最终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纳入52例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后各指标(体质量、腰围、腰臀比、BMI、血脂)及饥饿感、饱腹感、食物满足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间歇性断食与多元化管理相结合,有效改善了减重患者的体质量、腰围、腰臀比、BMI、血脂各指标,增强食物饱腹感及满足感,减少饥饿感,提高了患者的减重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验证已报道的子痫前期的几种临床危险因素,以及判断中国人群中的特异性危险因素。同时,积累针对中国人群子痫前期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方法针对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中国人群开展回顾性研究,共包括全国10个省份的14家代表性医院。通过分娩并发症注册平台,将分娩数据基于网络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收集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观察结果是子痫前期,包括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次要观察结果包括:子痫前期34周前分娩及其他母儿不良结局。针对各临床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中国人群子痫前期发病比例为4.2%(4 216/99 535),最终纳入分析的分娩病例为98 020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子痫前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慢性高血压疾病[OR=45.99,95%CI(36.82,57.44)]、既往子痫前期病史[OR=29.21,95%CI(21.23,40.18)]、BMI≥28kg/m~2[OR=4.51,95%CI(3.89,5.23)]、肾脏疾病[OR=3.03,95%CI(1.95,4.71)]、多胎妊娠[OR=2.63,95%CI(2.23,3.10)]、心脏病[OR=2.32,95%CI(1.69,3.18)]、BMI 24~28kg/m~2[OR=2.01,95%CI(1.83,2.22)]。BMI的剂量-反应效应在主要观察结果(子痫前期)和两个次要观察结果(子痫前期34周前分娩、其他母儿不良结局)中均存在[超重分别为:OR=2.01,95%CI(1.83,2.22);OR=2.71,95%CI(2.24,3.28);OR=1.95,95%CI(1.54,2.47);肥胖分别为:OR=4.51,95%CI(3.89,5.23);OR=3.90,95%CI(2.93,5.17);OR=2.57,95%CI(1.77,3.74)]。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群中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中国人群中越来越普遍的超重或肥胖因素是子痫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计划妊娠前保持健康的BMI标准有利于降低部分女性患子痫前期的风险。这一数据结论对指导预防中国人群子痫前期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