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室性期前收缩V1~V3导联ST段明显抬高对Bmgada综合征的诊断及心源性晕厥的预警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一例两次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发作前的心电图,观察V1~V3室性期前收缩对ST段抬高的类型及程度的影响。结果两次晕厥前均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1~V3ST段均呈马鞍型明显抬高,更濒临晕厥的一次室性期前收缩的ST段抬高更明显;同导联窦性心动的ST段抬高程度无明显改变。结论V1~V3室性期前收缩时ST段“扩增”抬高,伴有同一导联窦性心动ST段抬高如常,亦是支持Bmgada综合征诊断的一种有力佐证,ST段抬高越明显,可能预示更濒临晕厥发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体表心电图QRS波群电轴与射频消融成败的关系,对23例IVT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左室IVT15例、右室IVT8例。在左室IVT中,10例QRS波群电轴左偏(-81°±9°)者均消融成功;5例电轴右偏者(+110°~+230°)中只有1例(+110°)消融成功。电轴左偏与电轴右偏患者的消融成功率比较(10/15vs1/5),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右室IVT中,5例电轴正常或轻度右偏患者均消融成功;另3例电轴左偏患者均消融失败。结果提示室性心动过速(VT)时QRS波群电轴对术前判断VT的起源部位及消融难易程度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 (冠脉 )导引钢丝的出现是冠脉介入治疗的革命性进展[1] ,由于导引钢丝的方向可控 ,具有柔软性及一定的推送力和支持力等特点 ,使其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在肺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冠脉导引钢丝在两例多发性肺动静脉瘘介入封堵  相似文献   
14.
分析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戒烟时间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丙二醛浓度的影响。将 10 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及戒烟组 ,其中戒烟组又根据戒烟时间长短分为近期戒烟组和长期戒烟组。分别用颗粒增强超敏透射比浊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丙二醛浓度。结果发现 ,吸烟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丙二醛浓度较不吸烟组明显升高 (分别为 4 .82± 0 .37mg L比 1.74± 0 .31mg L和 1.0 8± 0 .31mmol L比 0 .86± 0 .2 0mmol L ,P均 <0 .0 1) ;长期戒烟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近期戒烟组相比明显降低 (1.91± 0 .2 6mg L比 4 .6 6± 0 .2 4mg L ,P <0 .0 1) ;但丙二醛浓度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0 .93± 0 .17mmol L比 0 .95± 0 .14mmol L ,P >0 .0 5 )。结果提示 ,吸烟对氧化应激及炎症介质均有影响 ,但对两者的作用时间长短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和冠状动脉造影组,于术前0.5h和术后24h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对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的基础分泌和脂多糖刺激后的分泌;并检测血浆炎性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观察它们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术后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对白细胞介素1β(152.3±72.6ngL比99.4±60.2ngL,P<0.01)、白细胞介素6(127.5±44.3ngL比65.6±36.5ngL,P<0.01)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102.8±54.4μgL比78.4±49.6μgL,P<0.05)的基础分泌增加,接受脂多糖刺激后这种分泌作用更加显著;均与对应的血浆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0.01)。随访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的亚组分析发现,炎性标志物较高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炎性标志物较低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促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激活和全身炎症反应,后者可能对其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处理策略。方法 12例心脏压塞患者,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28~52岁。其中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8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2例,右心室起搏1例。根据心脏穿孔的不同原因、可能的部位及心脏压塞情况,分别采用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穿刺引流与开胸修补或开胸置管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 3例单纯心包穿刺引流均痊愈;8例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开胸修补有7例痊愈,1例主动脉根部破裂者因心源性休克时间过长,死于呼吸衰竭;1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者左回旋支穿孔,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心包切开、胸腔置管引流痊愈。结论 根据心脏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不同原因、可能部位及心脏压塞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治疗此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根据牛顿第二定理,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34例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球囊扩张术后的右室射血力(F)。结果:瓣口面积明显增大,F值明显增加(p<0.05),F值与心导管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输出量(RCO)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83(p<0.01);以F值估测右室功能准确可靠;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患者右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在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行右心导管检查中,通过检测应用维拉帕米(VP)前后的右室血浆心钠素(ANF)浓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①应用VP前ANF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正相关;②应用VP后伴肺动脉高压(PAH)的CHD患儿ANF浓度与mPAP均明显降低;而肺动脉压正常患儿无明显变化。③VP对平均右房压,平均右室压和平均心率均无影响,本文提示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可降低CHD伴PA  相似文献   
19.
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指导下,应用连续波多普勒超声获取23例冠心病患者的二尖瓣返流频谱。计算左室压力上升速率,与心导管法△P/△t比较,二法具有高度相关性;与心血管造影EF比较,r=0.87,P〈0.001。表明多普勒超声无创性测定左室△P/△t准确可靠,能真实反映左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Ⅱ型斑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妊娠相关蛋白酶-A(PAPP-A)和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MDA-LDL)水平,从临床角度探讨斑块破裂的原因。方法收集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斑块形态,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即I型病变(表面光滑)组(n=31),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n=35)及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n=19),冠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纳入研究。检测各组血浆PAPP-A、MDA-LDL、LDL、HDL。结果Ⅱ型病变组平均血浆PAPP-A、MDA-LDL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型病变组、Ⅲ型病变组(P均〈0.01)。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与LDL、HDL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MDA-LDL与PAPP-A呈中度正相关(r=0.630,P〈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斑块破裂的冠心病患者血浆PAPP-A、MDA-LDL水平明显升高;MDA-LDL与与PAPP-A呈中度正相关。提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加强均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且氧化应激可能通过诱导、加剧炎症反应或与炎症因子交互作用发挥其致斑块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