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血浆8-isoprostane及CRP浓度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通过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CfuP)和8-异构前列腺素(8-isoprostane)的浓度分析急性冠脉事件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正常对照组4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s-CRP、8-isopros.tang的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的hs—CRP和8-isoprostane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浓度,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8-isoprostan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冠心病早期即有脂质过氧化损伤,临床定量分析8-isoprostane水平评价冠心病发展成为可能,联合分析炎症标志物CRP,有助于临床医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02.
背景:60%的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ner defibrilator,ICD)植入患者认为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然而有30%-50%的患者术后有抑郁、焦虑症状,尤其是经过电击治疗的患者: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ICD植入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症状的调节作用。设计:以ICD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心导管室。对象:本研究于2000-10/2001-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心导管室完成。纳入标准: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合并心源性晕厥药物治疗无效,植入ICD者;排除标准:患者不合作或不能定期接受随访者;共有6例入选。均采用Medtronic公司的Micm JewelⅡ7213型ICD;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5-71岁,平均(57.3&;#177;2.4)岁;基础疾病诊断:冠心病2例、右心室心肌病2例,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心室颤动1例,Brugada综合征1例。方法:采用森田“不问疗法”的技巧,要求患者把精神能量转移到现实生活切实可行的目标中去,症状很快会得到改善。治疗前后按精神疾病症状程度评定量表(SCL-90)予以评分比较。主要观察指标: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治疗前后精神疾病症状程度评定量表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在躯体化、强迫观念、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焦虑等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lt;0.05或&;lt;0.011。结论:在ICD植入术后随访中,不应忽视心理治疗,尤其对有电击经历而有抑郁焦虑症状者,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消除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对比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与寻常的双腔起搏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PAT)的效果。方法 将具备起搏器适应证 ,抗心律失常药物防治PAT无效的 4 0例非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植入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器 (三腔组 )及寻常的DDD双腔起搏器 (双腔组 ) ,术后 3、6、12、2 4及 36个月各随访一次 ,观察比较PAT发作情况及生活质量 (SF 36 )评分。结果 三腔组的PAT发作次数及SF 36评分在术后 3个月时改善不显著 (P >0 0 5 ) ,但 6、12、2 4及 36个月时改善明显 (P <0 0 5 ) ;三腔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或停用。结论 与普通双腔起搏比较 ,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具有明显的预防PAT作用 ,其作用在中、长期逐渐显现 ,并能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干细胞因子(SC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78只大鼠结扎前降支,术后6h尚存活60只。将此6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再将每组分为1,2,4周3个亚组。治疗组皮下注射G-CSF和SCF,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计算心室肌质量/体重的比值、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心室肌总面积的百分比,行心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心室肌质量/体重的比值:第4周治疗组的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第4周的比值大于第1周(P<0.01)和第2周(P<0.05);治疗组中第4周的比值大于第1周(P<0·01)。(2)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心室肌总面积的百分比:第2,4周治疗组的面积百分比小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各自组内比较,第4周的面积百分比小于第1,2周(P<0.01)。(3)第4周时HE染色显示治疗组心肌梗死区的心肌较多,而对照组几乎为透壁的疤痕。1~4周治疗组均可见Brdu与TroponinT-I双染阳性的心肌细胞,以第2周时最多,对照组双染阳性细胞少见或偶见。结论G-CSF、SCF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可以促使心肌细胞分化,减轻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导管介入法堵闭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对21例经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峡部造影证实后的PDA患者,12例用海绵塞,4例用Gianturco弹簧圈,5例用Amplatzer导管堵闭器堵闭. 结果 20例堵闭术获得成功.对成功的病例平均追踪43个月,18例完全堵闭,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3月后脱落,无其它并发症. 结论导管介入法堵闭PDA适用于各种年龄患者,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可使大多数PDA患者免除开胸之苦.  相似文献   
106.
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明确脂蛋白 (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 ,对 74例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其中病变组 48例 ,正常组 2 6例 ,分别测定其脂蛋白 (a)及其它血脂成分。结果发现 ,脂蛋白 (a)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呈正相关。此结果提示脂蛋白 (a)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对预测有 /无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氧化应激、炎症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斑块破裂的原因及其与氧化应激、炎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斑块形态,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n=31),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n=35)及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n=19),冠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MDA-LDL,hs-CRP,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结果: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型病变组、Ⅲ型病变组(均P〈0.01)。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与LDL,HDL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与hs-CRP呈中度正相关(r=0.630,P〈0.01)。结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加强均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且氧化应激通过诱导、加剧炎症反应或与炎症因子交互作用发挥其致斑块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内膜增生及其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行右侧颈总动脉球囊成形术,分为两组,一组饲以氟伐他汀10mg·kg-1·d-1,一组饲以普通饮食,分别于球囊损伤后2周、4周处死,抽取血标本及双侧颈总动脉标本,两组左侧颈总动脉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组织形态学检测内膜增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0表达.结果氟伐他汀治疗组球囊损伤后2周及4周内膜增生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中层面积无明显区别.氟伐他汀组2周、4周时血管壁CD40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未见内膜增生及CD40表达.结论氟伐他汀可显著减低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内膜增生程度,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壁CD4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 (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对 4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患者 ,进行术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 :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 (P <0 .0 1) ,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术后单支病变QTd及QTcd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多支病变 (P <0 .0 1)。 9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术后该症状消失。结论 :冠心病患者QTd及QT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其降低程度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对有心功能损害、心律失常、胸痛及/ 或心前区紧压感等症候一种以上,且一月内有带咽痛的上呼吸道感染史的患者568 例,作99 m Tc M I B I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表明,有404 例(7112 % ) 支持临床对心肌炎的诊断。另108 例患者一月内仅有咽痛的上呼吸道感染史,其中6 例(55 % ) 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支持心肌炎,其血清柯萨奇 B 组病毒 Ig M 抗体呈阳性,诊断为病毒感染所致心肌反应,一月后有3 例出现心律失常。症候学结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是诊断心肌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