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手术治疗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附5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要点,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12例来收治的55例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经验。结果 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47例通过多种手术术式治愈,没有手术死亡。结论 保守治疗多用于瘤体较小、浅在、早期和破口较小易于压迫控制的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要点在于有效地控制动脉出血和重建动脉血流。对接近主动脉弓的巨大假性动脉瘤,使用体外循环或血液快速回收输入装置辅助,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旁路移植转流术是缺血性病症主要的治疗手段.人工血管转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因吻合口内膜过度增生引起吻合口狭窄,继而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人工血管完全阻塞,造成肢体缺血加重,甚至因此导致截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诊治白塞病合并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初步体会,探讨对该病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组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具有典型的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因反复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形成,共接受8次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手术前、术后针对原发病予以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1例患者自始至终对原发病未进行任何处理。结果对原发病进行药物干预,待急性期过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疗效满意;对原发病未行任何治疗即急于外科手术者,随访期间动脉瘤/假性动脉瘤频繁发生,疗效甚差。结论白塞病合并(假性)动脉瘤在治疗上尚有很多问题未解决,关键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切勿忽视原发病的治疗。应严格掌握治疗原则及手术技巧,并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周围动脉损伤211例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周围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2年6月诊治的211例急性周围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有钝性伤73例,锐性伤99例,医源性损伤37例,枪弹伤2例,治疗包括动脉侧壁修补(补片)28例,单纯结扎17例,端-端吻合41例,自体静脉移植37例,人工血管移植29例,单纯取栓14例,假性动脉瘤切除36例,介入溶栓2例,超声引导下压迫2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治愈192例,截肢10例,截趾2例,垂足3例,死亡4例, 治愈率91.0%,截肢率为4.7%,死亡率为1.8%,钝性损伤截肢率显著高于锐性损伤(P<0.01),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和创伤后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早期诊断,有效的控制出血和抗体克治疗,快速优质的血管重建,早期筋膜切开,合理的处理动脉复合伤,可减少病残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
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在血管外科疾病53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在血管外科疾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年间行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锁骨下动脉闭塞46例;锁骨下动脉瘤3例,锁骨下动脉创伤4例,仅有肢体缺血症状的33例;同时伴有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的18例,2例真性动脉瘤患者无缺血和窃血症状。结果:53例患者术后上肢缺血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消失,动脉瘤得以根治,患肢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双侧肱动脉压力差均小于或等于10mm Hg,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39例得到术后随访,随访率为74%,平均随访时间3年3个月,所有转流人工血管均通畅良好。结论: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一种方法简单易行,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术式,特别适合于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年老,体弱或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难以显露,分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腹主动脉闭塞及其并发症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8月至2003年8月间治疗急性腹主动脉闭塞32例,其中手术治疗30例,未手术治疗2例。结果32例中死亡13例。手术组死亡11例(34.6%)。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肢体保存率78.9%。结论急性腹主动脉闭塞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最大程度地缩短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是急性腹主动脉闭塞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有效防治是急性腹主动脉闭塞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估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球囊扩张(PTA)及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7例SMA狭窄患者,术后随访6~58个月,观察腔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6例经CT血管成像(CTA)确诊,全部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6例采用1枚支架,1例采用2枚支架.有6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最快者术后当天腹痛消失,第2天肠梗阻即解除.6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至半年内体重恢复至接近正常.1例虽然术后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但仍有间歇腹部不适,体重恢复不明显.2例患者随访期内死于其他疾病,生存期间症状未复发.随访期间复查腹部血管超声未发现SMA再狭窄.结论:CTA等影像学检查对确诊具有重要意义;腔内治疗对于SMA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糖尿病对血管重建(腔内及手术)治疗慢性重症下肢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北京朝阳医院因慢性重症下肢缺血行下肢血管重建治疗的121例患者(130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组(DM组)55例(60条肢体),行动脉转流手术27条肢体,单纯经皮动脉球囊扩张(PTA)9条肢体,PTA+支架20条肢体,转流手术+腔内治疗杂交手术4条肢体;非糖尿病组(NDM组)66例(70条肢体),行动脉转流手术28条肢体,单纯PTA 10条肢体,PTA+支架24条肢体,转流手术+腔内治疗杂交8条肢体。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后1年生存率及保肢率。结果围手术期病死率DM组为9.1%,NDM组为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生存率DM组为88.1%,NDM组为93.1%,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保肢率DM组为81.6%,NDM组为83.4%,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慢性重症下肢缺血行下肢血管重建的患者,糖尿病并不增加其围手术期病死率,也不降低其远期生存率及保肢率。笔者认为,对于糖尿病慢性重症下肢缺血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20.
187例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2年 1月至 2 0 0 4年2月 1 87例择期行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 (或同时切除髂动脉瘤 )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心梗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0 . 5 4 %。手术时间 3~ 6h ,平均 3 8h ;出血量 2 0 0~ 1 5 0 0ml,平均 4 70ml;输血量 0~ 1 5 0 0ml,平均 4 4 5ml。ICU停留时间 1 2~ 2 4h。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 1 7例 ,呼吸衰竭 8例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急性脑梗死 1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3例 ,无术后严重出血或失血性休克发生 ,无下肢动脉栓塞发生。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7. 0 %、84. 6 %、78 . 3%,患者随访期间的死亡与腹主动脉瘤和手术无关。结论 瘤体直径不能作为手术指征。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严重的心肺疾患和肾功能不全等。手术切除腹主动脉瘤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