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鹤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批北京市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周围血管科的诊疗工作四十余年,对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在中医学中多归属于"筋瘤""水肿""湿毒疮"和"臁疮"等范畴,现代医家多从虚、湿、瘀、毒、热等角度治疗[1-3].然而笔者在跟诊过程中注意到,本病患者在夏季易感受暑湿之邪,可见乏力、食欲减退、大便黏腻、舌苔白腻、脉濡滑等症状.庞鹤教授治疗此证型时多采用益气清暑祛湿法,疗效显著.现择其验案2例,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2位研究者对符合入选标准者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价偏倚风险,提取资料,并应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总病例数1496例,结果显示,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PICC致静脉炎与常规静脉炎护理方法相比较,静脉炎发生率更低,临床有效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0.12,0.26),P0.000 01];如意金黄散单独应用预防PICC致静脉炎与常规静脉炎护理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0.08,0.26),P0.000 01];如意金黄散联合常规治疗预防PICC致静脉炎与常规静脉炎护理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3,0.42),P0.000 01]。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PICC致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方法,临床有效性更高。但由于文献研究质量偏低,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提供高级别证据,以进一步验证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临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血管外科实习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理论与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带教对策,以提高学生的感染预防控制能力.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10月进入血管外科的54名本科实习生,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及循证医学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比较实习生实习前后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理论与行为的知晓情况.结果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与循证医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后,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认识普遍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自我修养方面如沟通协作能力实习前(44.51±7.22)分,实习后(90.04±1.78)分,提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行为规范、医院感染知识、自我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理解能力等均有普遍的提高.结论 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意识,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实习生专业能力与职业行为规范的训练,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椎动脉硬化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4例颅外椎动脉狭窄病例.MoriA型21例,Mori B型3例.动脉狭窄率60%~95%,平均狭窄率79%±10%.结果 24例共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24枚.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平均狭窄率下降至4%±6%.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22个月.17例有症状病例中,术后15例症状消失.1例治疗部位再狭窄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前检查提示多发梗死伴随共济失调、发作性眩晕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但无进一步脑卒中发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显示:治疗部位狭窄率>50%5例,再狭窄发生率20.8%.按Malek评分法评定,1分22例,2分1例,4分1例.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椎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通过技术改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狭窄率.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for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 VA ) stenosis caused by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W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data of the 24 patients with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who had been placed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from April 2006 to March 2010. According to Mori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21 type A and 3 type B among all cases.The artery stenosis rate was 60% -95% , the average was 79% ± 10%. Results Twenty-four balloon mounted stents were placed, the successful rate was 100%. Postoperatively the stenosis rate decreased to 4% ± 6%.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3 to 36 months, the average was 22 months. Symptomes disappeared in 15 out of 17 patients. Postoperative restenosis on the treatment site with transient brain ischemia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The symptoms in another patient of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taxia and episodic vertigo were not relieved, although the patient didn't suffer from apoplectic seizure after the intervention. Postoperativ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revealed an over 50% residual stenosis in 5 patients. The postoperative restenosis rate was 20. 8%. According to Malek scoring, 22 patients were scored 1 point, 1 patient scored 2 and one scored 4. Conclusions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with stent placemen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The restenosis rate could be futher reduced by technology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周围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 30例 80岁以上高龄的急、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共施周围血管手术 32例次 ,术后 30d内病死率为 16 .7% (5 30 ) ,肢体保全率为 71.9% (2 3 32 )。其中急诊死亡为 2 7.3% (3 11) ,择期死亡为 10 .5 3% (2 19)。随访 2 4个月 ,全组生存率为 76 .7% (2 3 30 ) ,肢体保全率为 6 5 .6 % (2 1 32 )。结论 对经选择的 80岁以上患者施行周围血管手术是可行的 ,术后死亡率低 ,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杨宝钟  吴庆华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39-1140
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yonephropathic metabolic syndrome,MNMS)是急性广泛、重度肢体缺血的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已引起愈来愈高度的重视。本实验旨在探索急性广泛、重度缺血肢体代谢产物的早期变化趋势以及MNMS的有效防治方法,为血滤在临床上防治急性动脉闭塞后MNMS的有效性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髂动脉破裂外科治疗23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主髂动脉破裂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分析1984年4月至2003 年12月手术治疗的23例主髂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髂动脉瘤破裂18例,外伤性破裂5例。其中破损修补2例,人工血管置换21例。结果 23例患者中,手术抢救成功19例,死亡4例,其中术后48 h内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应激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72 h内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结论对于主髂动脉破裂患者须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同时迅速有效控制主髂动脉血流后尽快修补血管或行人工血管置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下腔静脉滤器(vena eava filter,VCF)置入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7月~2003年11月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放置永久性VCF11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术中应用彩超定位,将VCF确切的放置于平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术后常规肝素和华法令抗凝。结果 本组均获成功。术后7~26月随访,无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无VCF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不利于搬动的重症患者适合在床旁用此种方法放置VCF。在术前胃肠道准备是必要的。彩超确定下腔静脉和施放VCF的静脉通路无血栓形成,测量下腔静脉直径,明确肾静脉于下腔静脉开口的位置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彩超引导下行VCF置入术是可行的和方便的,但是还需要同其它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比较,以验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腋-股动脉旁路移植救治慢性重症下肢缺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腋-股动脉转流救治慢性重症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1月的63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行腋-单股和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出院时静息痛消失,19例患者间歇跛行消失,平均踝/肱比从术前的0、18(0-0.49)提高到0.68(0.29~1.04)。本组肢体救治率87.4%,截肢率7.9%。3例死亡,手术死亡率是4.7%。1、3、5年通畅率分别为93.2%、79.8%、64.1%。结论 因主髂动脉闭塞导致慢性重症下肢缺血的高危患者,通过腋-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可有效的挽救肢体和生命。  相似文献   
10.
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难以被及时诊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且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中医学认为该病责之于瘀,因瘀致病.根据《血证论》"从瘀论治,以和为法"的思想,治瘀不单祛瘀,强调祛、宁、补三法结合,辨证治之,灵活运用活血祛瘀、行气散结,祛痰利水、息风降火,补肺生津、固肾平喘,宁心安神、双补气血之法,以求阴阳平衡、气血调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