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1.
劈离式肝移植中供肝分离的手术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劈离式肝移植中供肝分离的手术经验。方法自2004年3月1日至9月1日,共计施行了10例体外供肝的劈离,将其分为左肝外侧叶(Ⅱ、Ⅲ段)和扩大右半肝(Ⅰ、Ⅳ~Ⅷ段)两部分,并为19位病人施行了劈离式肝移植。供体的平均年龄为32.7岁(15~51岁),平均体重64.5kg(45-75kg),ICU平均救治时间为2.4d(1~8d)。结果劈离前整体供肝和劈离后左肝外侧叶的平均重量分别为1322.6g(956~1665g)和281.8g(198~373g),后者与前者的平均比值为0.215(0.178~0.274)。左肝外侧叶部分的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GRWR)的平均值为2.44%(1.22%~5.41%),而扩大右半肝部分GRWR的平均值为1.73%(1.31%~2.30%)。供肝劈离平均花费的时间为105min(85-135min)。共出现5例解剖变异,包括左肝静脉变异2例、肝动脉变异2例、胆管变异1例。结论劈离式肝移植已经成为扩大供肝来源的一种成熟的外科技术,且效果满意。在供肝劈离中需要正确应对各种可能的解剖变异,尤其是左肝静脉、左肝动脉和胆管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增加供肝的肝糖原贮备能否减轻心脏停搏大鼠供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被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供者正常饮水;B组供者术前连续4d饮糖水;C组供者在B组的基础上于供肝获取前3~4h注射500g/L的葡萄糖。A、B、C三组再按供者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心脏停搏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各分为4个小组,行原位肝移植术并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肝糖原和ATP的含量;同时观察受者术后1周存活率以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B、C两组供肝的肝糖原贮备和ATP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1);B-60min、B-90min、B-120min和C-90min、C-120min、C-150min组受者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80%、50%、1()%和70%、60%、20%,部分受者可长期存活;B、C两组受者MDA水平明显低于A组,SOD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术前增加大鼠供肝的肝糖原贮备能明显减轻供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的发生,提高了心脏停搏供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扩大根治术中的血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方法 ,以及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组(n=51),B组为术中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组(n=5),C组为未行血管处理组(n=186),比较三个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血管阻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分析.结果 三个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42.85±102.32)min、(348.62±92.31)min和(315.00±83.43)min,术中平均输血量为(1430.83±1092.43)ml、(1420.22±794.41 ml)和(928.19±571.57)ml,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8.4个月,不合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组的胰腺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6.1个月,生存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P 0.05).51例联合血管切除的患者中,行血管壁部分切除7例,行血管节段切除44例,44例血管节段切除患者中38例行端端吻合,6例行间置移植物,血管切除长度平均(2.92±1.35)cm;5例术中医源性动脉损伤的血管分别为肝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腹腔干3例,处理方式为4例行端端吻合,1例行局部修补.结论 积极合理的开展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癌扩大根治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局部的解剖关系复杂,术中较易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应引起术者重视并加以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4.
总结复习晚期移植肝功能不全各方面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肝移植术后晚期移植肝功能不全的原因。结果显示晚期移植肝功能不全是比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病因主要包括有排异、胆道或血管并发症、原发病的复发、感染、以及其他原因等,随着肝移植存活率的不断提高,晚期移植肝功能不全将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6月~2005年12月,共施行185例肝移植,其中再次肝移植8例,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再移植率4.32%。首次肝移植和再次肝移植前病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15.6分和23.9分;再次肝移植距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316 d(78~725 d);再次肝移植原因中胆道并发症3例,慢性排异2例,肝动脉栓塞、急性排异、乙型肝炎复发各1例。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期,前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1、16和28天因严重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后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存活至今达27、12、8、4和3个月。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挽救移植肝失功的有效手段。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和围手术期的精心处置,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6月~ 2005年12月,共施行185例肝移植,其中再次肝移植8例,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再移植率4.32%.首次肝移植和再次肝移植前病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15.6分和23.9分;再次肝移植距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316 d(78 ~ 725 d);再次肝移植原因中胆道并发症3例,慢性排异2例,肝动脉栓塞、急性排异、乙型肝炎复发各1例.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期,前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1、16和28天因严重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后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存活至今达27、12、8、4和3个月.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挽救移植肝失功的有效手段.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和围手术期的精心处置,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肠系膜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部分静脉结扎制备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干预组、手术对照组和手术干预组。术后1周起,假手术干预组和手术干预组给予2 mg/(kg·d)雷帕霉素腹腔注射,持续2周,而假手术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二甲基亚砜腹腔注射。病理学和血液动力学分别评估肠系膜血管新生和门静脉压力。Western印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m TOR信号通路标志物P-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和P-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的表达。结果:术后3周,部分门静脉结扎大鼠脾脏肿大,肠系膜血管新生和门静脉压力显著增高(P<0.01);VEGF、P-P70S6K和P-4E-BP1的相对表达量也明显增高(P<0.01)。雷帕霉素干预2周后,有效改善脾脏肿大,抑制肠系膜血管新生和降低门静脉压力(P<0.01),下调VEGF蛋白表达量、P-P70S6K和P-4E-BP1的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活化促进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肠系膜血管新生,雷帕霉素阻断该通路,可抑制肠系膜血管新生,降低内脏血流高动力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肉瘤胰腺转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 例骨肉瘤的原发灶手术切除及化疗,以及3 年后胰腺转移灶的手术治疗.结果 左膝关节近侧肿胀伴活动受限半年,经影像及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骨肉瘤后行左股骨远端骨肉瘤切除及手术前后19 次化疗.术后2 年半出现上腹部胀痛和阻塞性黄疸,CT 等影像学检查为骨肉瘤胰腺转移,术前经内镜胆道引流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肿块6 cm×5 cm×4 cm,病理证实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胰腺转移.术后8 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骨肉瘤是胰腺转移瘤的原发灶之一.在骨肉瘤原发灶切除的基础上,数年后出现胰腺转移,仍可手术切除机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