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近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安全可行.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311例拟诊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分为A、B两组;A组130例行双甲全/近全切术;B组181例行双甲次全切或/和大部切除术.结果 A、B两组各有6例和2例术中冰冻报告良性,但术后石蜡切片报告为乳头状癌.A组不需再手术,B组需再手术;两组术后各3例(2.42%,3/124 vs.1.68%,3/179)有暂时性声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术后2月A组2例有音调改变,无法发高音,喉镜示双侧声带活动好;B组1例有声嘶,喉镜示一侧声带活动减弱.两组术后各有11(8.87%,11/124)和9例(5.03%,9/179)术后48 h内有低钙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两组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B组术后2例(1.12%,2/179)因出血需再手术.A组术后无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B组12例复发(6.70%,1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双甲全/近全切除术可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且并发症并无增加,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肝移植后肝脏组织活检的动态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肝脏组织活检在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52例原位肝移植中,27例因肝功能障碍在术后0~330d不等接受肝脏活检。其中经皮肝穿刺44次,肝脏楔形活检6次,总计活检50次。标本经常规行HE染色,并根据需要加染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作显微镜观察。结果:急性排斥反应分别占受检病例及总移植病例数的48.15%和25.00%;慢性排斥反应分别占两者之14.81%和7.69%;保存/再灌注损伤分别占25.93%和13.46%;肝动脉栓塞分别占11.11%和5.77%;肝内胆道损伤占7.41%和3.85%;CMV感染占3.70%和1.92%;肝炎复发占3.70%和1.92%;可疑药物性肝损伤占11.11%和5.77%。结论:急性排斥反应和保存/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后早期肝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肝动脉栓塞和供肝冷缺血可导致肝内胆道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关;而药物诱发的肝损伤因缺乏特异性改变则应密切结合临床并采取排除诊断法。  相似文献   
53.
辅助性原位尸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的疗效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我院2002年7月19日施行的辅助性原位尸体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病例,探讨该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双灌注快速取肝法获取血型为A型的供肝;在整型台上用CUSA沿肝脏镰状韧带的左侧劈离肝脏,取第Ⅱ、Ⅲ段为重230g的部分移植供肝,仔细结扎断面的管道系统,历时185min。受体女性,22岁,血型A型,因锥体外系症状逐渐加重而具肝移植指征,切除受体病肝左外侧叶(Ⅱ、Ⅲ段),将供肝(Ⅱ、Ⅲ段)原位植入。用5鄄0Prolene缝线分别对供体鄄受体的肝左静脉和门静脉左支行端端连续吻合,均预留“增宽因子”,于受体胃十二指肠动脉水平与供肝的左肝动脉以8鄄0Prolene缝线间断吻合。胆道对合取左肝管鄄空肠Roux鄄en鄄Y式吻合。术中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1000mg,术后采用激素、FK506和骁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热缺血时间为6min,冷缺血时间15.5h,手术时间6.5h,术中输血1400ml。术后第3天开始进食和离床活动,至今病人已生存1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移植肝脏体积无明显萎缩,手足震颤明显减轻。结论:辅助性原位尸体部分肝移植是治疗Wilson病的良好方法,同时可避免活体部分肝移植给供体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肝移植术后再次手术的2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病人术后行32次再手术,其中5例行2次再手术,再手术率为14.2%。再手术的原因包括:腹腔内出血17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53.1%;胆道并发症11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34.3%;肝动脉栓塞2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6.3%;其他2例次,包括上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出血1例,占再手术总例次的6.3%。27例病人中,7例再手术后死亡,病死率为25.9%。结论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腹腔内出血及胆道并发症是其两大主要原因。正确认识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对降低肝移植病人术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MELD评分与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ELD评分与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移植前最后一次检测血清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依据,计算患者的MELD评分。根据MELD评分的不同将患者分成3组。A组:MELD评分<15分81例(50.6%);B组:MELD评分为15~24分45例(28.1%);C组:MELD评分≥25分34例(21.3%)。分别统计各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MELD评分高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多,与MELD评分低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高的患者术后肺部严重感染或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血管并发症、移植相关性脑病、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较高,与MELD评分低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无肝期时间、围手术期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及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D评分与肝移植围手术期肝外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MELD评分≥25分的患者是肝移植的高危受者,应加强围手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的调理及支持。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在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中,不同的灌洗速度与压力对供肝质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按供肝获前供体大鼠经历心脏停搏时间0、15,30min,和2种灌洗速度A(8ml/min)、B(2ml/min)随机共分为6组,即0-A、15-A、30-A、0-B、15-B和30-B。灌洗液采用4℃乳酸林格氏液,经腹主动脉共灌洗10ml。每组各行8对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灌洗压力、冷灌洗后的肝脏病理、要后肝功能变化和1周存活率。结果 随着供肝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的延长,高速率灌洗对供肝造成的存活率分别为75%(6/8)、12.5%(1/8)、0%(0/8)、100%(8/8)、75%(6/8)和62.5%(5/8)。结论 缓慢低压灌洗可以减轻对心脏停搏供体移植在灌洗这一环节的损伤,提高此类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7.
在活体肝移植中,供肝移植物达到受体标准肝体积的50%是满足受体正常肝功能的必要条件[1],主要的解决方法是切取供体占全肝60%~70%的右半肝、采用辅助式原位肝移植或给一个受体植入2个移植物.既往文献报道中,双供体活体肝移植都用于成人间[2-5],而成人-儿童间的双供体活体肝移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8.
肝移植热缺血损伤与ICAM-1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是否参与肝移植热缺血再灌注这一病理损伤过程。方法:实验以大鼠供肝获取前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0、30、和60min分为3组,分别为HB组,NHBD-30组和NHBD-60组,而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每组各20对,于术后1,3,6和24h处死取材,分别检测血清中TNF-α和ICAM-1的表达,以及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随着供肝经历的热缺血时间的不断延长,术后血清中TNF-α和ICAM-1的表达,以及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天经地义:ICAM-1颂与肝移植中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时,联合下腔静脉切除和重建的处理方法.方法:同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4例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及下腔静脉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实施肿瘤的完整切除,腔静脉的重建方法包括:下腔静脉侧壁部分切除,单纯修补7例:部分腔静脉切除(<2 cm)端端吻合4例;部分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3例.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12例,平均生存时间(38.6±5.8)个月.结论:术前B超、CT、MRI及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下腔静脉受累并非手术的禁忌.为减少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联合下腔静脉切除和重建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肝细胞凋亡与肝移植中热缺血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细胞凋亡是否参与肝移植中热缺血再灌注这一病理损伤过程。方法:实验以大鼠供肝获取前供体所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0、30和60min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HB组、NHBD-30组和NHBD-60组,而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每组各20对。于术后1、3、6和24h处死取材。移植肝标本采用HE染色、TUNEL技术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并采集血样以测定TNF-α。结果:HB组几乎未出现肝细胞凋亡。移植术后3-6h,NHBD-30组出现了少量肝细胞凋亡,而NHBD-60组则出现了大量肝细胞凋亡。移植术后24h,NHBD-30组和NHBD-60组则分别出现了局灶性和大片肝细胞坏死。随着供肝遭遇的热缺血时间不断延长,术后TNF-α呈上升趋势,在术后3h达到峰值。结论:肝细胞凋亡参与肝移植中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凋亡可能是坏死的原因,并且肝细胞凋亡与TNF-α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