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75篇
  免费   2040篇
  国内免费   887篇
耳鼻咽喉   781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540篇
基础医学   1469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3104篇
内科学   1690篇
皮肤病学   243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11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2054篇
综合类   7488篇
预防医学   1280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243篇
  48篇
中国医学   524篇
肿瘤学   3933篇
  2024年   240篇
  2023年   967篇
  2022年   858篇
  2021年   1049篇
  2020年   950篇
  2019年   881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712篇
  2016年   829篇
  2015年   883篇
  2014年   1356篇
  2013年   1215篇
  2012年   1466篇
  2011年   1586篇
  2010年   1312篇
  2009年   1366篇
  2008年   1324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070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877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702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中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 1,FSP1/S100A4)、平滑肌肌动蛋白-ɑ(ɑ-smooth-muscle actin,ɑ-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activated protein,FAP-ɑ)的表达,探究其与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FSP1/S100A4、ɑ-SMA、FAP-ɑ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重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SP1/S100A4、ɑ-SMA和FAP-ɑ在PTC间质细胞中可见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滤泡上皮或间质细胞内均不表达。患者肿瘤的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的不同分期与FAP-ɑ的阳性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6.833,P<0.05;χ^2=10.296,P<0.05;χ^2=4.910,P<0.05);ɑ-SMA阳性病例数在是否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χ^2=6.008,P<0.05;χ^2=11.766,P<0.05),而S100A4的阳性病例数在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的大小、有无被膜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TNM分期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TAFs的存在可能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TAFs有望成为PTC诊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究miR-1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52例PT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qPCR分析miR-143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miR-1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T-qPCR发现在PTC肿瘤组织中miR-143表达为(3.60±2.98),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143表达为(20.23±7.09),miR-143表达在PTC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明显降低(t=-21.39,95%CI,18.20~1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43低表达与PTC患者中央区转移数目≥3(t=10.13,P=0.012)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t=-4.67,P<0.001)相关。结论miR-143在PTC中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参与PTC淋巴结转移。miR-143可作为PTC治疗中潜在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 esophagectomy,MI-ILE)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MI-ILE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48例资料。SiewertⅠ型11例,Ⅱ型31例,Ⅲ型6例。病灶距门齿距离(38.8±2.5)cm。结果手术时间(250.8±42.0)min,术中出血(120.3±67.0)ml。均行R0切除。27例术前新辅助治疗,26例(96%)术后病理显示部分缓解。清扫淋巴结(28.6±10.6)枚,36例淋巴结转移(8.0±5.0)枚。术后吻合口漏2例(4%),1例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均痊愈。术后住院日(9.7±3.2)d。平均随访14个月(5~22个月),肿瘤均无复发,无死亡。结论MI-ILE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可以保证满意的上下切缘和足够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分析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完成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的SiewertⅡ型AEG病例(均达到胃癌D 2根治标准),统计病人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及标本的病理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位置、侵犯深度、分化程度、神经及脉管侵犯情况等),计算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率,采用IBM 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影响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SiewertⅡ型AEG病人142例,No.5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0.81%(8/74),No.6组淋巴结阳性率为8.33%(11/132)。病人No.5、No.6组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者在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位置(贲门左/贲门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病人No.5、No.6组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者在肿瘤的侵犯深度、分化程度、神经及脉管侵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5淋巴结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25.0%,No.5淋巴结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5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6淋巴结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18.2%,No.6淋巴结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iewertⅡ型AEG,当肿瘤侵犯胃壁全层、低分化、脉管神经侵犯时,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3年生存率低,可能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更适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No.4d、5、6、12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行全胃切除的AEG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即No.4d、5、6、12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其相关性,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该研究共纳入77例病人,其中48例(62.33%)合并淋巴结转移,转移率较高的为No.3、1、7组淋巴结,分别为43.42%、22.08%、22.08%。No.4d、5、6、12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6%、3.90%、1.30%、1.37%,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整体的转移率为9.09%。对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仅病理T分期与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单中心回顾性数据显示,AEG病人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整体转移率为9.09%,pT 4期为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肺腺癌转录子1(MALAT1)在舒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大鼠36只,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再灌注损伤+舒芬太尼组(SUF组),每组12只。IR组和SUF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UF组于再灌注前10 min尾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μg/kg,Sham组和IR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后2 h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同时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caspase-3和Caspase-3含量;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lncRNA-MALAT1和miRNA-145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UF组CK-MB和cTnT浓度明显升高,LDH活性明显增强,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大,心肌组织中Bax/Bcl-2比值明显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lncRNA-MALAT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而miRNA-145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UF组CK-MB和cTnT浓度明显降低,LDH活性明显减弱,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Cleaved-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lncRNA-MALAT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miRNA-145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lncRNA-MALAT1、升高miRNA-14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全甲状腺切除术(TOETV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淋巴结转移(cN0)。其中51例行TOETVA(经口组),59例行开放甲状腺手术(开放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学指标、手术效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喉返神经信号减弱比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单双侧甲状腺清扫比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阳性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经口组与开放组病人的Tg和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0.206),且均未发现两组有甲状腺残留及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征象。结论 TOETV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开放手术,且体表无手术瘢痕,尤其适合有美容要求的临床低危PTC病人。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新发患者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占50%以上。手术是治疗PTMC的首选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并比较全腔镜根治术与开放根治术治疗PTMC的效果。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PTMC患者资料,均为首次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全腔镜组(n=46)和开放手术组(n=34),全腔镜组患者接受全腔镜PTMC根治术,开放手术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切口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24h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对于切口美容的满意度。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全腔镜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切口引流量较多(P0.05);而两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腔镜组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呛咳1例,手足麻木4例,切口感染1例;开放手术组出现声音嘶哑1例,手足麻木3例,无呛咳及感染病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术后患者美容满意度进行调查,全腔镜组总满意度为86.96%,开放手术组为20.59%;全腔镜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两组患者手术的效果均达到预期。结论:全腔镜根治术可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效果,远期预后一致,且患者术后切口美容满意度明显更高,故全腔镜PTMC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美容要求较高的低危型PTMC患者可视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