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分析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完成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的SiewertⅡ型AEG病例(均达到胃癌D 2根治标准),统计病人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及标本的病理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位置、侵犯深度、分化程度、神经及脉管侵犯情况等),计算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率,采用IBM 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影响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SiewertⅡ型AEG病人142例,No.5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0.81%(8/74),No.6组淋巴结阳性率为8.33%(11/132)。病人No.5、No.6组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者在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位置(贲门左/贲门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病人No.5、No.6组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者在肿瘤的侵犯深度、分化程度、神经及脉管侵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5淋巴结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25.0%,No.5淋巴结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5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6淋巴结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18.2%,No.6淋巴结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iewertⅡ型AEG,当肿瘤侵犯胃壁全层、低分化、脉管神经侵犯时,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3年生存率低,可能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更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灶性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以及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胃癌病人2012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多灶性胃癌病人36例,收集3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病灶数目、部位、分化、T分期、最大直径,脉管、神经侵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依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两组,淋巴结阳性组19例,淋巴结阴性组17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统计两组3年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多灶性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主灶侵犯深度、神经侵犯及主辅灶分布不同区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主灶侵犯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结果表明,淋巴结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52.6%,淋巴结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88.2%,阳性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灶性胃癌是一种特殊类型胃癌,主灶的侵犯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可能表明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中RNA甲基化酶NSUN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9例胃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NSUN2的表达,并分析NSU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的关系。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20对新鲜冷冻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NSUN2的表达。结果 NSUN2在胃癌组织的高表达率为65.1%(71/109),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15.6%(17/1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NSUN2 mRN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胃癌中NUSN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远端转移、脉管浸润、神经侵犯、临床分级、TNM分期及患者预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直径无关(P0.05)。结论 NSUN2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和侵袭性显著相关,NSUN2表达影响患者预后,NSUN2对于胃癌诊断和预后的评判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对比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英文文章,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试验、7篇非随机对照试验,共1 338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691例,开腹组6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后,两组患者环周切缘阳性(OR=1.24,95%CI:0.74~2.08,P=0.42)、淋巴结摘除数量(WMD=-0.35,95%CI:-1.48~0.78,P=0.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WMD=26.26,95%CI:4.59~47.92,P=0.02),但术中出血量(WMD=-46.48,95%CI:-72.85~-20.11,P=0.0006)、术后住院时间(WMD=-1.80,95%CI:-2.85~-0.74,P=0.0009)、术后并发症(OR=0.77,95%CI:0.60~0.99,P=0.04)均少于开腹组;二次手术(OR=1.30,95%CI:0.61~2.77,P=0.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疗效、病理学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LOD3在直肠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预后价值。方法:GEPIA2、GENT2、TIMER、HPA、K-M Plot、cBioPortal、UALCAN、NetworkAnalys、GeneMANIA、Metascape、DAVID和SurvivalMeth用于分析PLOD3基因在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和生物学功能。结果:与正常直肠组织相比,直肠癌中PLOD3基因的mRNA和蛋白呈显著高表达状态。高表达PLOD3与直肠癌患者较短的总生存期(OS)显著相关。PLOD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免疫浸润细胞CD8+T呈负相关。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中PLOD3基因突变率约为10%。K-M生存分析发现在肿瘤突变负荷(TMB)高危组中,PLOD3的mRNA高表达与直肠癌患者较短的OS显著相关。功能富集分析(KEGG、GO)显示直肠癌中PLOD3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蛋白质羟基化、胶原蛋白生物合成和修饰酶、赖氨酸降解、细胞修饰氨基酸代谢过程、脂肪酸氧化。直肠癌组织中PLOD3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危组患者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高危组与较短的OS显著相关。结论:PLOD3是直肠癌预后新的生物标志物,为直肠癌的诊断、寻找潜在治疗靶点、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