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2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E1(PGE1)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动脉狭窄程度及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结果 XFZY组显效率为82.9%,对照组为54.8%(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动脉狭窄程度等指标均有改善,XFZY组较治疗前可明显提高ABI(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注射液合用能显著改善ASO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增加组织灌流量。  相似文献   
72.
血府逐瘀汤治疗40例胸痹心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胸痹心痛患者,分戍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观察组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率为85.00%,明显优于对照组改善率6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患者,能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合并心肌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30例,西药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新血府逐瘀软胶囊,两组共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CP)、型胶原(P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ox-LDL、ET、PCP、PC及TGF-β1水平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ox-LDL、ET、P CP、PC、TGF-β1及NO水平与西药组比较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血府逐瘀软胶囊能调整血脂、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心肌胶原含量,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逆转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影响缺血区血管生长和修复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血管栓塞法制作下肢缺血大鼠模型,将DAPI荧光标记的内皮祖细胞由尾静脉注射植入模型鼠体内,继而给予不同剂量血府逐瘀汤灌胃,于给药第3天和第7天,分别采血并取材缺血坏死部位肉芽组织和肌肉组织,行冰冻切片分析荧光表达,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各组样本坏死病变情况并计数局部血管数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缺血下肢大体观察延续至30天。结果给药3天和7天,高剂量药物组缺血区荧光强度和肉芽组织血管数量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药物组和生理盐水组,给药7天后常规剂量药物组的上述指标也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另外高剂量及常规剂量药物组两个时相点血清NO含量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给药30天,高剂量药物组造模下肢肌肉萎缩现象最不显著。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提高NO水平诱导内皮祖细胞迁移至缺血区,促进血管新生,进而改善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75.
张秋香 《河北中医》2012,34(5):690-692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加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5例加巴氯芬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疗效和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明显改善患者患肢的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血府逐瘀组、吡格列酮组。高脂饲料伴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相应的干预措施。在给药的第2、5、8周眶后取血,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脂、血清胰岛素(FINS)及脂联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毗格列酮组在干预的第2周时TC、LDL-C、ISI,干预的第5周时TC、TG、LDL-C、FBG、FINS、ISI、血脂联素,干预的第8周时TC、TG、LDL-C、FBG、FINS、ISI、血脂联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府逐瘀组在干预后的第2周时TC,干预的第5周时TC、TG、血脂联素,干预的第8周时TC、TG、LDL-C、FINS、ISI、血脂联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从而降低外周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脂联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加减。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治疗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有显著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78.
夏平 《中医临床研究》2012,4(7):67+69-67,69
脑震荡后失眠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中医认为脑震荡后气血循失常,瘀血阻滞脑络,致使营卫二气运行失调,阳不入阴。阳主兴奋,阴主安静,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如果阳不入阴,就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不易入睡。血府逐瘀汤调理气血、燮理阴阳,切合脑震荡后病机,能有效治疗脑震荡后失眠。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三种剂型转移因子联合中成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干燥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TF(转移因子)胶囊和血府逐瘀口服液;B组TF(转移因子)口服液和血府逐瘀口服液;C组TF(转移因子)注射液和血府逐瘀口服液。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3.3%和80.9%,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剂型转移因子联合中药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干燥综合症的疗效相似,作者认为TF(转移因子)胶囊和血府逐瘀口服液更简便,患者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1剂/d。疗程均为12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记录痰浊血瘀证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每周监测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3.0%,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降脂疗效总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的79.1%(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C,HDL-C)均明显改善,观察组TC,TG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8,12周,观察组痰浊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APN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vWF,hs-CRP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能减少SAP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痰浊血瘀证积分,调节脂代谢,改善心电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APN,vWF,hs-CRP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