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67篇
  免费   6072篇
  国内免费   3957篇
耳鼻咽喉   2108篇
儿科学   385篇
妇产科学   2390篇
基础医学   5312篇
口腔科学   591篇
临床医学   8755篇
内科学   5530篇
皮肤病学   1933篇
神经病学   742篇
特种医学   50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16644篇
综合类   1361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259篇
眼科学   250篇
药学   4047篇
  13篇
中国医学   389篇
肿瘤学   21427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901篇
  2022年   1620篇
  2021年   2192篇
  2020年   2104篇
  2019年   1850篇
  2018年   1701篇
  2017年   2059篇
  2016年   2643篇
  2015年   2361篇
  2014年   4721篇
  2013年   4161篇
  2012年   5219篇
  2011年   5811篇
  2010年   5049篇
  2009年   4867篇
  2008年   4827篇
  2007年   5278篇
  2006年   4933篇
  2005年   4799篇
  2004年   3762篇
  2003年   3280篇
  2002年   2801篇
  2001年   2709篇
  2000年   2221篇
  1999年   1691篇
  1998年   1455篇
  1997年   1284篇
  1996年   801篇
  1995年   706篇
  1994年   609篇
  1993年   373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226篇
  1987年   187篇
  1986年   170篇
  1985年   144篇
  1984年   100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92篇
  1981年   88篇
  1980年   78篇
  1979年   58篇
  1978年   45篇
  1977年   38篇
  1976年   36篇
  1975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3(NOS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1例肝细胞癌组织NOS3和VEGF的表达。【结果】NOS3和VEGF在51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和63%;NOS3在复发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1);VEGF在小肝癌组、门静脉癌栓组和2年内复发组的阳性率分别高于大肝癌组、无门静脉癌栓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P<0.05);肝细胞癌组织中NSO3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NOS3、VEGF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喉癌的手术治疗(12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分析1985-1996年129例喉癌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手术方法为全喉切除50例、水平垂直(3/4)喉部分切除10例、声门上喉部分切除8例、额侧喉部分切除3例、垂直部分喉切除术50例和声带切除8例。结果 喉部分切除全部病例术后恢复发音功能,2-3周拔除鼻饲管,67例拔除气管套管,12例不能拔管。喉部分切除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70.8%,全喉切除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6.0%,72.0%。结论 喉部分切除术是保留喉功能的根治性手术。喉癌患者经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可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及疗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经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及肝动脉 栓塞化疗(TAE)后癌块最大直径、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血白细胞、肝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立体定向适形放 疗组(A组)21例,其中肝功能Child A级13例、B级8例,癌块直径小于5 cm 2例、大于10 cm 6例、5~10 cm 13例。 TAE组(B 组)20例,Child A级 12例、B级 8例,癌块直径小于 5 cm 5例、大于 10 cm 3例、5~10 cm 12例。结果两组 瘤体平均直径缩小值、瘤体直径缩小率、血AFP降低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及肝功能改变发生率分别为,A组:(2.58±1.80)cm、 66.67%、86.6%、19.05%和9.52%;B组:(1.20±0.68)cm、30%、43.75%、50%和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立体定 向适形放疗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较好的方法之一,且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本质的认识,了解其家庭易感性及聚集倾向。方法对5例 HNPCC家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NPCC的主要特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灶好发于右半结肠,伴发大肠以外器 官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轻。结论应对HNPCC患者及其家族严密监测、随访,以便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构建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Single-chainvariblefragments,ScFv)库并加以鉴定。方法从经肝癌细胞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中提取mRNA,RT-PCR扩增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连接成ScFv基因并扩增,克隆到pCANTAB5E,导入大肠杆菌TG1培养并计数。PCR检测ScFv基因插入情况并对ScFv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ELASA检测。结果抗体库库容为2.14×106;90%的噬菌体基因中有ScFv基因的插入;核酸序列分析显示抗体库基因结构正确;ELASA检测证实ScFv的表达。结论所建抗肝癌噬菌体ScFv库库容大,质量良好,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提高抗CEA单抗二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的诊断效果。方法 荷人结肠癌裸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物素化抗 CEA单抗 100μg,48 h后腹腔注射亲和素 80μg,0.5 h再经腹腔注射153Sm标记的 SA 3.7 MBq/15μg(放大促排组)。以 二步法(生物素化CEA单抗-153Sm标记链霉亲和素)和153Sm标记的CEA单抗作为对照组。在注射放射性标记物后4 和 24 h进行体外 γ CT显像和体内标记物分布测定。结果亲和素放大促排组 4 h即见肿瘤部位浓聚放射性,而对照组 无明显显影。亲和素放大促排组瘤/血放射性比值在注药后 4 h和 24 h分别为 1.55±0.058和 4.62±1.076,高于对照组 (二步法组和直接标记法组分别为1.004±0.221和2.028±0.367及0.260±0.084和0.847±0.368)。结论亲和素放大促排 能迅速降低血本底,提高靶/非靶(T/NT)放射性比值,缩短显像时间,改善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索应用保留假体的"多米诺"序贯疗法治疗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共11例采用保留假体的序贯疗法治疗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51.82±15.57)岁(范围21~74岁)。股骨远端肿瘤膝假体6例,胫骨近端肿瘤膝假体2例,骨盆假体感染2例,股骨中段假体1例。术前8例发热,2例出现窦道。序贯疗法治疗失败定义为:感染复发。治疗方法为保留假体的清创灌洗同时全身联合局部应用药物敏感的抗生素,评估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手术部位X线及CT扫描,并进行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结果微生物培养阳性率72.7%(8/1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停乳链球菌(C群)1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由(10.91±2.31)分提升至(20.73±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2,P<0.05)。3例序贯治疗感染控制失败,手术成功率72.7%(8/11),其中1例截肢,1例长期创面换药,1例改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髓内钉反向双插技术控制感染。结论对临床感染症状短于1个月的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采用保留假体的"多米诺"序贯疗法治疗可取的较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8.
Background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human skin allografts is a frequent cause of allograft discard. Our purpose was to evaluate the discard rate of skin bank contaminated allografts and specific procedures used to reduce allograft contamination without affecting safety.MethodsWe conducted at the Lille Tissue Bank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ll deceased donors (n = 104) harves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Skin procurement was split into 3 zones: the back of the body and the two legs that were processed separately. It represented 433 cryopreserved skin allograft pouches of approximatively 500 cm² each. Donors were almost equally split between brain-dead (53%, 55/104) and cadaveric (47%, 49/104) donors.ResultsOut of all donors, 42 (40.5%) had at least one sampling zone with a positive microbiological test resulting in 106 (24%) contaminated skin pouches. The contamination rate did not vary according to the harvested zone or type of donor. Traumatic deaths showed significantly less contamination rates than other death types (p < 0.05). Contamina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time spent in the antibiotic solution. The risk of having contaminated allografts was five-fold higher when the skin spent less than 96 h in the antibiotic cocktail (p < 0.05). According to our validation protocol, most donors (32/42, 76%) had skin allografts contaminated with bacteria (mainly Staphylococcus spp) compatible with clinical use. No recipient infection was recorded as a result of skin graft contaminated with saprophytic or non-pathogenic germs. By harvesting 3 separate zones per donor, the total surface area for clinical use increased by 53% for contaminated donors. Overall, the proportion of contamination-related discarded allografts was 3.2% (14/433 of pouches).ConclusionFew simple pragmatic measures (including skin incubation in the antibiotic bath for at least 96 h at 4 °C, splitting the skin harvesting areas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cross-infection and clinical use of allografts contaminated with saprophytic and non-pathogenic germs) can reduce the discard rate of contaminated allografts without affecting clinical safety.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不同中国肝癌分期(CNLC)肝癌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单一治疗组收治的行肝癌根治术的549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462例(84.2%),女性87例(15.8%);中位年龄57岁(范围:21~84岁)。观察患者的术前变量、术中及术后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等。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生存过程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549例HCC患者中,CNLC Ⅰa期200例(36.4%),CNLC Ⅰb 期148例(27.0%),CNLC Ⅱa期49例(8.9%),CNLC Ⅱb期32 例(5.8%),CNLC Ⅲa期101例(18.4%),CNLC Ⅲb期19例(3.5%)。患者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8%、69.0%、54.2%、37.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0%、44.2%、36.0%。CNLC Ⅰa期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3%、90.6%、80.5%和83.9%、65.0%、54.0%;CNLC Ⅰb期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9%、71.0%、47.7%和58.4%、42.3%、33.4%;CNLC Ⅱa和Ⅱb期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Ⅱa期:37.2%,Ⅱb期:44.3%)与CNLC Ⅰb期类似。CNLC Ⅲb期患者 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3%、13.2%、0和23.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状、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术前总蛋白水平、术前AST水平、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术中出血量、术中或术后输血、术后并发症、肿瘤最大径和数目、微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是HCC患者长期生存(≥5年)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ST水平、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级是HC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不同CNLC的HCC患者具有不同的复发模式及预后。经过严格术前评估的CNLC Ⅱa~Ⅲb期HCC患者可从外科根治切除术中获得生存获益。术前AST水平、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HC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指南(2020版)》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预后极差。随着对胰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及综合治疗理念的普及,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中国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指南(2020版)》,就胰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为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对指南中的新辅助治疗前准备、指征把握、方案选择、新辅助治疗后的再评估及手术策略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解读,进一步探讨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