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49篇
  免费   933篇
  国内免费   345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495篇
妇产科学   185篇
基础医学   3952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1164篇
内科学   2727篇
皮肤病学   266篇
神经病学   1026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16篇
综合类   1343篇
预防医学   2097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794篇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573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1032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569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323篇
  1991年   335篇
  1990年   267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260篇
  1987年   208篇
  1986年   191篇
  1985年   281篇
  1984年   240篇
  1983年   152篇
  1982年   169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43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41篇
  1976年   22篇
  1972年   11篇
  197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海南省1999~2004年流行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确定海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别,从分子水平揭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控制麻疹策略的制定提供本底资料。方法采用B95a细胞从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序。结果在57份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4株麻疹病毒,经测序全部为H1基因型。结论引起海南省1999~2004年麻疹爆发和散发的病原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尚未发现有其它基因型传入引起的麻疹病例。  相似文献   
992.
河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和运转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河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LNW)在加速控制麻疹中的作用。方法对1999~2004年MLNW检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河北省1999~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调查疑似麻疹5 474例,MLNW检测血清标本4 560份,实验室诊断率平均为83.30%,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9.06%,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5.59%。2003、2004年MLNW接收标本后3d内及时检测率为73.60%(1 701/2 311)。2000~2004年发放考核标本763份,符合率为97.25%。2001~2004年复核检测标本730份,符合率为95.80%。2001~2004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接受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考核和标本复核检测,均为100分。河北省CDC共分离到3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结论MLNW的建立和正常运转,在麻疹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3d内标本检测率、标本的检测符合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现阶段河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99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利用2004、2005年疫情网络直报资料,人群麻疹抗体监测资料,MV强化免疫接种率、免疫成功率监测资料,探讨MV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2004年MV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显著升高,与2004年同期相比,麻疹病例锐减。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MV强化免疫成效显著,已建立了麻疹免疫屏障,但强化免疫质量有待提高;尽快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及服务质量是长期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94.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95.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emerged as novel oncology therapeutics. These biologics exert anticancer effects via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of action including modulating the function of key regulatory molecul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of tumor cells such as blocking growth factor/receptor interaction and/or down‐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oncogenic proteins (e.g.,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on the cell surface; recruiting effector mechanisms of the immune system, such as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nd complement‐mediated cytotoxicity; as a targeting device in immnuoconjugates; and other mechanisms such as anti‐idiotype, catalytic antibodies, or antibodies that modulate patient's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s.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four such representative antibody therapeutics, rituximab (Rituxan®), trastuzumab (Herceptin®), cetuximab (Erbitux®), and bevacizumab (Avastin®), approved for treating non‐Hodgkin's lymphoma,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nd colorectal cancer, respectively. The biology behind each antibody target, their proposed mechanisms of action, as well as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these antibodies are the topics of this article. Experience drawn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se four antibodies is instrumental for ongoing and future antibody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addition, perspective views 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oncology antibody therapeutics are presented. Drug Dev. Res. 67:699–728, 2006. © 2006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996.
bFGF单克隆抗体对卵巢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及其单克隆抗体bFGFMAb对人卵巢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bFGF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部位和强度;以及bFGF的表达强度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2)利用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周2次将不同浓度的bFGFMAb注射于瘤体周围,连续8周,每周测量肿瘤体积,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对移植瘤组织行Ⅷ因子的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bFGF主要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浆内表达,在交界性和恶性肿瘤中,部分细胞同时存在核表达;bFGF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逐步增强,同时MVD逐步增高,二者呈正相关(P<0.001);(2)30、20、10μgbFGFMAb组移植瘤体积分别是对照组的31.34%、49.20%和71.25%,MVD分别是对照组的27.80%、52.37%和81.86%(P<0.05),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bFGFMAb能明显抑制卵巢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有望成为卵巢癌生物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2004年3月至4月,赫章县松林乡小薯块村发生麻疹病例84人,罹患率为6.31%。在疫点内采集现症病人血标本10份,经实验室检测8份麻疹特异性IgM抗体为阳性。导致爆发的原因是基层不能及时报告疫情,村医生的报酬不落实(积极性不高)导致麻疹疫苗接种率低。  相似文献   
998.
5334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检测的意义。方法:对5334例受血者输血前用微粒酶免疫法检测抗HIV和抗HCV,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输血前受血者抗HIV阳性率0.26%,抗HCV阳性率1.18%,梅毒抗体阳性率0.41%。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作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能对受血者的健康状况作出判断,减少和杜绝医原性感染,防止医患纠纷,是一项对医患双方有自身保护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9.
颅脑损伤性肺水肿的发生与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性肺水肿(NPE)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内皮素(ET)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只,颅脑损伤后死亡组,颅脑损伤后6 h处死组,颅脑损伤后24 h处死组,各14只,建立弥漫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内皮素测定方法采用人内皮素-1酶免疫检测试剂盒。结果:颅脑损伤后总体死亡率为46.43%。颅脑损伤后大鼠的肺湿干比与PaO2、肺灌洗液白蛋白浓度、肺病理评分存在相关关系;肺组织匀浆ET-1与肺灌洗液白蛋白浓度及肺湿干比存在相关关系;肺灌洗液ET-1与PaO2、肺灌洗液白蛋白浓度、肺湿干比、肺病理评分存在相关关系。死亡组血浆、肺组织匀浆、肺灌洗液ET-1水平分别为(80.32±60.85)、(35.44±16.83)、(35.84±6.77)pg/mL,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颅脑损伤导致NPE发生;ET-1可促进NPE的发生,其浓度水平与肺水肿的严重程度有关,其中肺组织局部ET-1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抗磷脂抗体导致妊娠丢失的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结合近年来对抗心磷脂抗体的研究,阐述了抗磷脂抗体的免疫特性及其导致妊娠丢失等疾病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