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24篇
  免费   6409篇
  国内免费   2997篇
耳鼻咽喉   3108篇
儿科学   1075篇
妇产科学   1571篇
基础医学   3875篇
口腔科学   3217篇
临床医学   9627篇
内科学   7544篇
皮肤病学   724篇
神经病学   7081篇
特种医学   19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30677篇
综合类   12907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999篇
眼科学   4578篇
药学   3862篇
  175篇
中国医学   1218篇
肿瘤学   5830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2261篇
  2022年   2845篇
  2021年   4692篇
  2020年   4675篇
  2019年   3998篇
  2018年   3833篇
  2017年   3439篇
  2016年   3434篇
  2015年   3497篇
  2014年   6727篇
  2013年   6687篇
  2012年   5209篇
  2011年   5483篇
  2010年   4479篇
  2009年   4235篇
  2008年   4072篇
  2007年   4155篇
  2006年   3664篇
  2005年   3199篇
  2004年   2785篇
  2003年   2371篇
  2002年   1930篇
  2001年   1745篇
  2000年   1485篇
  1999年   1362篇
  1998年   1198篇
  1997年   1121篇
  1996年   856篇
  1995年   708篇
  1994年   642篇
  1993年   524篇
  1992年   476篇
  1991年   449篇
  1990年   351篇
  1989年   356篇
  1988年   304篇
  1987年   299篇
  1986年   312篇
  1985年   418篇
  1984年   358篇
  1983年   263篇
  1982年   236篇
  1981年   219篇
  1980年   189篇
  1979年   74篇
  1978年   67篇
  1977年   57篇
  1976年   35篇
  1975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年轻乳腺癌病人预后较差,与侵袭性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外科手术抉择需要综合权衡肿瘤生物学特征、病人的自身需求、社会家庭支持因素等各个方面。对于早期肿瘤应当积极开展保乳手术,对于临床分期较晚的肿瘤,建议参照分子分型积极开展新辅助治疗,或者实施合适的乳房重建技术。临床医师应当为病人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与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外科手术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尽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术式,内镜保胆取石手术在某些医院仍颇为流行。从历史和实践来看,内镜保胆取石并未体现外科技术的突破,反而可能违背了胆囊结石的医疗原则。行保胆取石的病人选择及操作的合理性均存疑问,诸多临床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欠妥,且术后长期随访数据匮乏,相关医生对继发胆囊癌变的问题普遍认识不足,更有一些医生及媒体对其进行夸大甚至错误的宣传。作为一项理念和技术均不成熟的外科操作,该术式目前尚不能作为胆囊结石治疗的规范手段,需医患双方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措施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总结在ERAS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营养干预、呼吸道管理、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5月到2020年7月肝胆外科收治的4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1例(传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27例(ERAS组),护理上传统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法,ERAS组患者实施护患共享决策健康教育、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多模式镇痛、制定呼吸功能锻炼及早期活动计划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相比传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3±1.4)d vs(6.3±2.4)d,P<0.05]、胃管拔除时间[(4.3±1.2)d vs(10.6±4.9)d,P<0.05]、第一次肠内营养时间[(3.8±1.0)d vs(10.0±4.7)d,P<0.05]更早,术后发热时间[(4.5±2.2)d vs(7.9±4.8)d,P<0.05]、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10.6±3.3)d vs(20.0±6.6)d,P<0.05]、住院时间[(18.4±2.0)d vs(31.1±3.7)d,P<0.05]更短,住院费用更低[(9.57±1.47)万元 vs(15.12±2.83)万元,P<0.05]。ERAS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7.4%(2/27)vs 33.3%(7/21),P<0.05]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7%(1/27)vs 23.8%(5/21),P<0.05]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疼痛管理、呼吸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并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索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采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9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管理的41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围术期管理的58例患者设为LEE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整体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LEER组在住院时间([ 9.75±1.29)d vs(8.23±1.52)d,t=6.896,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11±0.54)d vs(2.69±0.98)d,t=3.745,P=0.048]、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0.98)d vs (2.18±0.53)d,t=2.931,P=0.032]、术后饮食恢复时间[(4.38±1.81)d vs(3.52±1.34)d,t=2.525,P=0.049]、围术期疼痛控制满意度[(4.27±0.41)vs(4.76±0.32),t=1.568,P=0.036],就医体验[(3.98±0.48)vs(4.63±0.51),t=2.827,P=0.041]方面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精准、系统、全面、高效执行,整体促进术后患者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患者能获得较好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145例老年患者(65岁以上)择期行LC联合LCBDE手术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分为ERAS组(55例)和传统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 d的应激反应指标、肝肾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ERAS组术后1 d应激反应指标WBC [(10.83±2.06)×109/L vs( 11.94±1.68)×109/L,t=3.53,P<0.01]、CRP [(25.22±8.38) mg/L vs(28.42±9.29)mg/L,t=2.09,P=0.04]、血糖水平[(4.91±1.02)mmol/L vs( 6.01±1.10)mmol/L,t=5.99,P<0.01]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1 d及术后1 d肝肾功能指标(ALT、TBIL及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低(15/55 vs 71/90,χ2=37.6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RAS组恶心呕吐(3/55 vs 18/90,χ2=5.83,P=0.02)、戳孔疼痛(2/55 vs 18/90,χ2=7.69,P<0.01)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ERAS组肛门排气时间[(1.2±0.4)d vs( 1.6±0.5)d,t=4.45,P<0.01]、住院时间[(7.2±1.1)d vs( 9.0±2.4)d,t=5.36,P<0.01]、住院费用[(1.75±0.31)万元 vs(1.96±0.26)万元,t=4.29,P<0.01]及患者满意度[(94.34±13.42)分 vs( 82.78±10.71)分,t=5.73,P<0.01]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AS应用于老年患者LC联合LCDBE围手术期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供肝获取过程中发生撕裂伤的处理方式。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97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供肝撕裂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供肝撕裂伤进行分级分度:包膜撕裂<2 cm为A级,≥2 cm但<5 cm为B级,≥5 cm为C级;无明显肝实质裂伤即肝实裂深度<1 mm为I°,≥1 mm但<5 mm为II°,≥5 mm为III°。根据供肝撕裂伤分级分度情况分析处理方式及手术效果。结果 297例中共发生供肝撕裂伤31例(10.4%)。心脏死亡供者供肝损伤率明显高于脑死亡供者[14.7%(19/129)vs 7.1%(12/168),P<0.05]。损伤位于右肝的情况明显多于左肝(26例 vs 5例,P<0.05)。撕裂伤程度A级15例,B级12例,C级4例;I° 18例,II° 10例,III° 3例。裂伤U型缝合14例,包膜贴敷+U型缝合8例,包膜敷贴可以有效降低C级或III°创伤出血量。结论 基于撕裂伤分级分度选择肝脏U型缝合或包膜贴敷+U型缝合可以有效处理原位肝移植供肝获取中造成的肝脏撕裂伤,降低术中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标志物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替代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价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6月我科心脏外科手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78(63.3±4.5)岁;另选取心脏术后肾功能正常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77(61.7±3.8)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肌酶、sST2及NT-proBNP等心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NTproBNP显著升高,其变化幅度与其它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能够准确反映术后心功能的变化程度。而sST2变化幅度与其它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相近,基本能够反映心功能的变化程度。结论在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采用心力衰竭标志物sST2替代NT-proBNP作为心功能评价指标,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心功能变化程度,其优势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临床结果,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需要关注的临床问题,为更好开展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及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开展的计划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平均年龄(60.34±9.40)岁;女55例,平均年龄(56.09±12.11)岁。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肺结节数量及良恶性情况、术前Hook-wire定位情况、术前规划和具体实施的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总结经验教训。结果计划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的90例患者中,术前Hook-wire定位38例、直接手术52例;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87例、中转开胸3例。中转开胸患者中有1例行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有3例在完成肺段切除术后被动行肺叶切除手术。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98.58±56.42)min,术中出血量(129.78±67.51)mL,淋巴结采样数量(6.43±1.41)枚,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2.98±1.25)d,术后引流量(480.00±262.00)mL,术后住院时间(7.60±2.38)d。90例患者中,单发结节患者73例、多发结节患者17例。共切除肺结节113枚,其中良性结节14枚、恶性结节99枚,恶性占比为87.61%。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符合指征的肺实质内结节,根据术前薄层CT及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结果做好规划,可采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肺段间结节、不易扪及的外周纯磨玻璃结节,术前采用Hook-wire定位可保证有效切缘并减少非计划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Ebstein畸形的再次手术策略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2年7月至2017年7月因三尖瓣反流行再次三尖瓣手术的23例Ebstein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手术共421例),其中男9例(39.1%)、女14例(60.9%),中位年龄28.0(19.0,45.0)岁。结果8例(34.8%)患者行瓣膜再修复,15例(65.2%)行瓣膜置换。入组患者中,2012年之前的瓣膜修复率16.7%,2012年采用Cone重建技术后,瓣膜修复率54.5%(P=0.089)。瓣膜修复组中,采用Danielson或Carpentier技术成形3例(37.5%),Cone重建5例(62.5%)。无手术死亡,早期并发症3例(37.5%)。中位随访时间6.9(3.0~15.1)年,无不良事件。瓣膜置换组中,7例(46.7%)行机械瓣置换,8例(53.3%)行生物瓣置换。无手术死亡,早期并发症3例(20.0%)。中位随访时间6.5(2.5~15.3)年,死亡1例(6.3%),远期并发症4例(26.7%)。结论Ebstein畸形再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二次手术近、远期生存状况良好,再手术率低。Cone重建技术增加了瓣膜二次修复成功的可能性,降低了瓣膜置换的几率。三尖瓣置换术仍是可选的替代方法,生物瓣较机械瓣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同期处理左心耳的手术技巧及效果评价。方法纳入2013~2018年,84例OPCABG LVEF降低(<50%)的高龄(年龄≥70岁)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在我科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男54例、女30例,年龄70~82岁。将患者分为左心耳闭合组(n=56)和左心耳未闭合组(n=28),左心耳闭合组术后前3个月予以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3个月后改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左心耳未闭合组术后长期予以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心耳闭合组应用切割闭合器闭合左心耳44例,应用心耳夹闭合左心耳12例;左心耳闭合时间3~8 min,全组无桥血管及吻合口损伤现象。术后早期死亡2例(2.4%)。术后住院时间6~18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出院前复查心脏功能显示两组患者术后L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无脑卒中及重要脏器出血表现。82例出院患者随访1年时,两组均无脑梗死发生,但左心耳闭合组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左心耳未闭合组(3.6%vs.18.5%,P=0.036)。结论LVEF降低的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在OPCABG中同期闭合左心耳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正确合理的手术技巧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