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07篇
  免费   1597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205篇
妇产科学   135篇
基础医学   995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3616篇
内科学   1774篇
皮肤病学   285篇
神经病学   416篇
特种医学   7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386篇
综合类   6473篇
预防医学   2248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1671篇
  29篇
中国医学   7042篇
肿瘤学   720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554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594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738篇
  2014年   1133篇
  2013年   1055篇
  2012年   1360篇
  2011年   1375篇
  2010年   1243篇
  2009年   1146篇
  2008年   1330篇
  2007年   1123篇
  2006年   1056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1584篇
  2003年   1599篇
  2002年   1216篇
  2001年   1060篇
  2000年   918篇
  1999年   709篇
  1998年   642篇
  1997年   502篇
  1996年   470篇
  1995年   506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201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解读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协助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中医学理论角度,分析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及辨证论治。[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为湿邪与疫毒疠气合而为病,易耗气伤阴动血。浙江方案针对高风险人群推荐玉屏风散加减。针对肺炎患者分期分型论治,将其分为轻型-疫毒袭肺、普通型-疫毒郁肺、重型-疫毒壅肺、危重型-疫毒闭肺、恢复期-肺脾两虚,分别投以荆防败毒散、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葶苈泻肺汤、参附汤、香砂六君丸加减治疗。[结论]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体现浙派中医特色,融入中医治未病思想,以期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简述温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分期分型诊治与实践,协助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中医临床诊治实践,结合中医伤寒、温病学说,对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各期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观察疾病转归,并列举一例中期新冠肺炎患者验案加以佐证。[结果]温州地区新冠肺炎归属于“疫病”,本病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胃肠;病因为寒、热、湿、毒邪相抟,易耗气伤阴动血。结合肺炎患者分期分型论治,将其分为初期、中期、危重症期、恢复期,分别投以藿香正气散、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和苇茎汤、清瘟败毒散、参附汤或生脉散、参苓白术散合补肺汤加减治疗。验案中新冠肺炎患者辨为疫毒闭肺证,治以清热化痰、通腑泄热,予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和苇茎汤加减,疗效肯定。[结论]温州地区新冠肺炎中医分期分型方案可有效指导温州地区新冠肺炎的诊治工作,对于其他地区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8 年 12 月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接受全乳切除术或保乳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的302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体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2(Her-2)、Ki-67 的表达,并将患者划分为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HER-2 阳性型及三阴 性型。分析前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分型的关系。结果 患者中Luminal A 型134 例、Luminal B 型91 例、 Her-2 阳性型32 例及三阴性型45 例,各亚型中前哨淋巴结阳性者分别有31、37、7 及6 例。前哨淋巴结 阳性组年龄≤ 52 岁、T2 期、Luminal B 型占比均高于阴性组(P <0.05),TNM 分期是前哨淋巴结阳性的危 险因素[Ol ^ R=3.531(95% CI :1.936,6.438),P =0.000],Luminal A 型[Ol ^ R=0.242(95% CI :0.121,0.483), P =0.000]、年龄[Ol ^ R=0.202(95% CI :0.101,0.405),P =0.000] 是其保护因素。前哨淋巴结阳性组年龄≤ 52 岁、T2 期、Luminal B 型占比均高于阴性组(P <0.05), 年龄[Ol ^ R=0.250(95% CI :0.063,0.987), P =0.000] 是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的保护因素。检出组年龄≤ 52 岁、T2 期、阳性前哨淋巴结数量≥ 2 枚、前哨 淋巴结宏转移者占比均高于未检出组(P <0.05),前哨淋巴结阳性数量≥ 2 枚[Ol ^ R=27.926(95% CI :6.433, 121.222),P =0.000]、前哨淋巴结宏转移[Ol ^ R=10.662(95% CI :1.620,70.177),P =0.014] 是非前哨淋巴结转 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分子分型与前哨淋巴结阳性有一定关系,其中Luminal A 型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风险 低于Luminal B 型患者,但分子分型与是否伴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994.
背景 β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β)属于罕见内分泌疾病,临床极易误诊、误治。目的 总结RTHβ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了解本病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3-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诊断为RTHβ的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6例RTH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诊断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主诉、心电图检查结果、甲状腺触诊结果、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结果、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血清铁蛋白、脂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基因测序情况等。结果 6例RTHβ患者的诊断年龄均高于发病年龄,患者在确诊RTHβ之前均被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患者主诉均存在心悸、多汗,3例伴心房颤动。6例患者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均显示甲状腺双叶摄取率增高。5例RTHβ患者甲状腺超声显示有甲状腺肿大,4例显示多发结节。6例RTHβ患者血清FT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在参考范围,且TRAb均为阴性;血清SHBG和血清铁蛋白均在参考范围;甲状腺激素受体(TR)β基因测序均存在点突变。结论 RTHβ的临床表现存在高度异质性,临床诊断时需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区分,同时注意并非所有的RTHβ患者能检测出TRβ基因突变。对于高度怀疑为RTHβ的患者,可以采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左旋-三碘甲腺原氨酸(L-T3)抑制试验或TRH兴奋试验联合L-T3抑制试验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屎肠球菌株生物膜形成与ST分型和毒力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医院2011—2017年临床分离的不重复屎肠球菌共122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 PCR方法检测屎肠球菌临床株毒力基因表面蛋白(esp )、透明质酸酶(hyl )、表面聚集蛋白(asa1 )、明胶酶(gelE )、溶细胞素(cylA )等的分布。结果 122株屎肠球菌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49.2%,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主要表现为弱阳性。屎肠球菌毒力基因检测提示esp 和hyl 检出率分别为39.3%(48/122)和15.6%(19/122),所有菌株未检测到asa1 、gelE 、cylA ;其中esp 阳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关(P <0.05),而hyl 阳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无相关性(P >0.05)。MLST分型提示屎肠球菌临床株主要为ST78及ST18型,分别为26株及18株,其中ST78与ST18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p 更常见于ST78分离株。结论 临床分离屎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弱,其毒力基因esp 阳性更容易形成生物膜,而hyl 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显相关性,ST78与ST18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显差异,esp 更常见于ST78分离株。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盲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应用ESD治疗的41例盲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统计LSTs的表面形态分型(JNET分型)、病变大小,分析手术完整切除率、完全切除率(R0)、病理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并且随访手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病变平均直径为(1.91±0.83)cm;完整切除率为100%,R0为95.1%(39/41)。术后病理结果Type 1型中,77.8%(7/9)病灶被诊断为锯齿状腺瘤,22.2%(2/9)病灶被诊断为增生性息肉。Type 2A型中,71.4%(20/28)病灶被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8.6%(8/28)病灶被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Type 2B型中,100%(4/4)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ESD并发术中穿孔和出血率分别为7.3%(3/41)、4.8%(2/41),未见迟发性出血和穿孔。平均随访13.6个月无复发。结论 ESD治疗盲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盲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在胃癌不同预后组织学分型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组织学分型分为预后较差组和预后较好组,按照2 ∶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软件ITK SNAP从CT图像中分割胃癌原发病灶。采用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胃癌不同预后组织学分型最大相关性的临床特征,并以此构建临床特征模型。从所有分割图像中提取特征,再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筛选出有效特征,并以此建立影像组学标签。最后,拟合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性能评估。结果: 提取了985个二维图像特征,包括一阶统计量、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等。通过去冗余特征筛选,得到5个最有效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3个临床特征(年龄、性别、CT M分期)作为构建临床特征模型的参数。相较于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表现最佳,影像组学模型AUC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726 2(95%CI:0.676~0.776),0.707(95%CI:0.632~0.781)。结论: CT影像组学在术前无创预测胃癌不同预后组织学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8.
[摘要]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ligand 12 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L12-CXCR4)轴对脑胶质母细胞瘤前神经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 分析TCGA GBM基因数据库中CXCR4 mRNA在不同胶质瘤分子分型肿瘤组织中的水平差异及其对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人胶质瘤LN428、U87MG细胞经不同浓度CXCL12 (0、20、40、60、80、100 ng/mL)及20 μmol/L普乐沙福(选择性CXCR4拮抗剂)预处理48 h,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OLIG2、E-钙黏蛋白、YKL-40、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TCGA GBM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者相比,胶质瘤患者CXCR4 mRNA表达显著增高,且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间质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CXCR4 mRNA水平显著高于前神经型胶质母细胞瘤(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CXCL12组细胞间质型相关蛋白YKL-40、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前神经型相关蛋白OLIG2、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人胶质瘤LN428、U87MG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均<0.05);给予普乐沙福处理后,与CXCL12组相比,人胶质瘤LN428、U87MG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殖能力显著降低,且间质型相关指标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前神经型相关指标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CXCL12-CXCR4轴具有促进胶质母细胞瘤前神经间质转化,及迁移和侵袭、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64例确诊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4种分子类型,即LuminalA型8例、Luminal B型28例、HER-2过表达型16例及TNBC型12例,分析各分型患者肝转移瘤的MSCT影像表现。结果4种分型患者肝转移瘤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状、强化特征与分子分型无关联(P>0.05),但肝转移病灶边界、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Luminal B型患者病灶边界模糊占比最高,显著高于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患者(P<0.05);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患者病灶边界模糊者占比明显高于TNBC型(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患者病灶低密度占比明显低于Luminal A型、TNBC型(P<0.05),等密度占比明显高于Luminal A型、TNBC型(P<0.05)。乳腺癌肝转移病灶边界、密度与分子分型密切相关(P<0.05)。结论MSCT诊断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高,可显示肝转移瘤的多方面信息,尤其是不同分子分型患者转移灶边界、密度等存在一定特征,可作为诊断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14-117
目的 探究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早期鉴别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实际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60例子宫切口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经腹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组采取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的分型诊断结果、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达83.33%,灵敏度达84.62%,特异度达75.00%,高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60.00%、灵敏度68.42%、特异度45.45%(P0.05);观察组胚囊型符合率为68.75%(11/16),对照组为72.22%(13/18);早孕型符合率为60.00%(3/5),对照组为50.00%(2/4);不均质包块为88.89%(8/9),对照组为75.00%(6/8),两组三项符合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在对子宫切口妊娠的早期鉴别中相较经腹超声虽分型诊断结果无差异,但其具备符合率、特异性及灵敏度更高,因此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