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采用MRI不同翻转角脉冲触发三维扰相自旋回波(SPACE)序列测定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体积。方法:选取3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男女各15例,脑室分流前及分流后分别于3.0 T MRI上采用SPACE序列形成颅内与脑室的VR影像。通过软件测量获得颅内脑脊液总体积与脑室脑脊液的体积,并计算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体积。结果 :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V-P)分流前颅内脑脊液总体积、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体积均值分别为(577.6±112.3)cm3、(213.0±53.0)cm3、(364.6±88.5)cm3,分流后分别为(444.8±80.3)cm3、(156.6±45.9)cm3、(276.6±67.4)cm3。分流前后颅内脑脊液总体积、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分流前后2次测量的颅内脑脊液总体积、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体积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CE序列定量分析脑脊液含量可指导临床V-P术的选择,并为准确评价V-P分流术的疗效提供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ligand 12 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L12-CXCR4)轴对脑胶质母细胞瘤前神经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 分析TCGA GBM基因数据库中CXCR4 mRNA在不同胶质瘤分子分型肿瘤组织中的水平差异及其对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人胶质瘤LN428、U87MG细胞经不同浓度CXCL12 (0、20、40、60、80、100 ng/mL)及20 μmol/L普乐沙福(选择性CXCR4拮抗剂)预处理48 h,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OLIG2、E-钙黏蛋白、YKL-40、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TCGA GBM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者相比,胶质瘤患者CXCR4 mRNA表达显著增高,且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间质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CXCR4 mRNA水平显著高于前神经型胶质母细胞瘤(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CXCL12组细胞间质型相关蛋白YKL-40、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前神经型相关蛋白OLIG2、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人胶质瘤LN428、U87MG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均<0.05);给予普乐沙福处理后,与CXCL12组相比,人胶质瘤LN428、U87MG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殖能力显著降低,且间质型相关指标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前神经型相关指标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CXCL12-CXCR4轴具有促进胶质母细胞瘤前神经间质转化,及迁移和侵袭、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3.0TMRI融合图像术前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融合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客观显示三叉神经及动静脉的相关关系,确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原因.方法 用3.0TMRI对36例患者行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3DTrue FISP)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序列扫描.其中,6例并在注射对比剂后行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3D FLASH)序列扫描,使用OsiriX图像软件进行图像融合进行三维重建来评定神经血管压迫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微血管解压术(MVD)并术中录像,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与影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6例TN患者有症状侧经融合图像确认均有神经血管接触;其中,动脉30例,静脉6例.动脉性压迫严重程度为神经血管接触5例,神经有压迹17例,神经明显移位8例;均通过手术证实.结论 融合图像可以对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情况进行准确的术前预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后处理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256排Revolution 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后处理,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比较,术前CT-T分期的灵敏度为100.00%(32/32),符合率为87.50%(28/32),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65);术前CT-N分期灵敏度为93.75%(15/16),符合率为93.75%(30/32),与术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00);术前CT-M分期灵敏度为100.00%(5/5),符合率为100.00%(32/32),与术后病理M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1.000)。结论 Revolution CT平扫、增强及后处理的应用可有效显示直肠癌位置、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可以准确进行术前TNM分期,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新型聚多巴胺复合纳米颗粒,探究其对乳腺癌细胞的联合治疗。方法:以血清白蛋白,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AIPH),多巴胺为前驱物,通过一步氧化聚合法制备新型聚多巴胺纳米颗粒(AIPH@PB NPs);利用马尔文粒度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其理化学特性;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表征其产生烷基自由基的能力;利用近红外热成像仪表征其光热转换效能;采用4T1乳腺癌细胞体外验证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成功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AIPH@PB NPs,其粒径为165 nm。在808 nm近红外激光照射下,AIPH@PB NPs可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光热转换效率可高达31%)。同时,局部高温进一步诱导AIPH裂解并产生大量烷基自由基。细胞实验结果显示,AIPH@PB NPs介导光热消融并诱导烷基自由基的产生可协同抑制4T1细胞的生长。结论:成功制备AIPH@PB NPs,其具有较强的光热转换效能与高效的烷基自由基产生能力,可用于乳腺癌细胞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7.
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谷氨酸多体素^1H-MR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谷氨酸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对13例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及13位健康志愿者前扣带回行多体素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扫描,抑郁症患者经6周抗抑郁治疗后再次作1H-MRS扫描,测定谷氨酸(Glu)和肌酸(Cr)。结果:抑郁症患者双侧前扣带回皮质和白质的Glu/Cr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抗抑郁治疗后Glu/Cr值升高不明显。结论:前扣带回Glu的改变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晨  贺震民  吴旻  张礼荣 《海南医学》2013,24(2):187-189
目的探讨不同翻转角脉冲触发三维扰相自旋回波序列MR测量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量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翻转角脉冲触发三维扰相自旋回波序列MR测量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记录第一次及复查时患者总脑脊液量、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量的变化。结果 8例患者两次测量的总脑脊液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脑室内脑脊液量在前后两次测量中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男性患者总脑脊液量的变化(P=0.015)较女性患者总脑脊液量的变化(P=0.453)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总脑脊液量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不同翻转角脉冲触发三维扰相自旋回波序列MR测量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量的技术可以作为临床上检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实行消毒隔离技术和精心护理结果37例患儿症状减轻,停止留观离院,1例病情加重去上级医院。结论高质量的护理是防止该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WI图像,其中超急性期(小于4小时)3例,急性期(4~24小时)28例,观察和分析DWI图上异常信号的部位、强度和边界,选择并测量病变区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与同层对侧相应正常部位影像进行比较。结果:(1)所有急性脑梗死病灶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1例患者共诊断1cm以上急性梗死病灶39个;(2)随着b值的增加,弥散效果越好,梗死显示也越清晰。(3)梗死部位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部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病变显示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