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33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455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94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 PDA)的疗效。方法 :6例患者经静脉使用 6 F输送鞘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术后 2 4 h和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4 .4± 1.6 mm( 3~8m m) ,6例封堵均获成功。造影示无残余分流 5例 ,微量残余分流 1例 ,2 4 h超声心动图检查残余分流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安全简便、疗效可靠 ,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 3~ 8(4 .31± 1.35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6~ 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 3~ 8(4 .6 3± 1.5 9)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 1~ 6 (3.31± 1.19)mm。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 4~ 16 (6 .19± 1.91)mm。 14例封堵器到位后 15min左心室造影示无分流 ,2例少量分流。术后 1周经胸超声检查无分流 ,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自制非对称型VSD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盘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X线透视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13岁以下儿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采用经皮穿刺放置封堵器方法治疗继发孔型ASD16例,术后立刻、24h、1月、3月进行TEE或TTE和X线胸片检查,以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1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其中9例术后胸闷症状立即消失,第2天即能下床活动,无特殊不适主诉;另7例症状任2周后逐渐好转。1例术后仍有微量分流,3个月后分流才消失;术后1个月有8例右房及右室内径较术前缩小。14例术后3个月TTE显示ASD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良好;另2例失访。结论:经皮封堵治疗继发孔型ASD,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三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99年12月起我们应用自制的封堵器成功治疗了3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报告如下。1 方法和结果1.1 临床资料 3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9和13岁。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经心脏超声波检查确诊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入院。患者日常活动均不受限。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分别为90,85和78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肋间均可闻及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正常。X线胸片示心肺正常2例,右位心1例。经胸超声测得房间隔缺损直径分别为5,12和12.1mm。1例右心房增大,另2例心脏大小正常。血、尿、粪常规均正常,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介入心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此法无须开胸及损伤小,受到患的欢迎。我院于2000-03至今已成功封堵7例ASD,其中1例是巨大房间隔缺损,现将该例巨大型ASD的封堵过程中的超声所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即刻和近期疗效。方法:对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5分钟听诊,行右心导管检查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主动脉弓降部连续测压,术后一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7例均获盛典一即刻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7例中除1  相似文献   
17.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20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即刻和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0± 17( 0 .8~ 5 1)岁 ,体质量 37± 2 0 ( 6~ 70 ) 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5 .1± 1.8( 2 .9~ 10 .0 ) mm.经 6或 7F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1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mo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 .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6例有微 -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2 4h,术后 1mo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 10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 ,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l病例资料患者男,6岁,自幼发现C脏杂音,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闻(PDA),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保证治疗安全、有效、损伤小,患儿家属特来我院咨询而收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前胸部轻度隆起,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超声。0动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股静脉用Amplatzer封堵器及其推送系统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为6例巨大房间隔缺损(26-32mm,平均29.17mm)行房缺封堵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肝素和阿司匹林。结果:全部病例一次封堵成功。一例术中出现房性早搏,术后24h自行消失。术后即刻及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左向右分流,无并发症。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儿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及膜部室间隔缺损 (膜部VSD)患者 4 9例 ,在透视或 /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指引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2 4小时 ,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TTE、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ASD球囊测量缺损伸展径为 13~ 2 8(平均 19 3± 4 9)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13~ 30 (平均 2 0 6± 5 1)mm ;2 5例PDA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直径为 2~ 7 7(平均 3 9± 1 5 )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4~ 12 (平均 6 6± 1 9)mm ;8例膜部VSD造影测量VSD直径 3 4~ 8(平均 4 7± 2 3)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6~ 10 (平均 7 8±1 7)mm。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 10例存在残余分流 ,3个月TTE示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 ,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适合于儿童继发孔型ASD、各种类型的PDA及膜部VSD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