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87篇
  免费   154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549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2347篇
内科学   4917篇
皮肤病学   909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2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3篇
外科学   235篇
综合类   5980篇
预防医学   11352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2498篇
  12篇
中国医学   1439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511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671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1402篇
  2013年   1681篇
  2012年   2183篇
  2011年   2259篇
  2010年   2117篇
  2009年   2051篇
  2008年   2175篇
  2007年   2140篇
  2006年   1887篇
  2005年   1500篇
  2004年   1316篇
  2003年   1124篇
  2002年   986篇
  2001年   714篇
  2000年   550篇
  1999年   394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4):236-236
<正>2013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简称协会)以《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为依托,开展了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推选活动,并于2013年12月在北京举办了颁奖仪式暨经验交流会,同时确定为获得一、二等奖的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提供参加国内外高层学术交流的经费资助。这个活动为基层和一线艾滋病防治医疗工作者搭建起了提高业务水平和论文撰写能力、促进学术交流的平台,对于更好地服务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14年,协会决定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推选活动,现将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分析江苏省经异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ciency virus,HIV)病例性行为感染方式及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病例确证阳性前后性行为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报告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病例,询问具体感染方式,调查商业异性性传播病例确证前后性行为信息。结果:调查对象以商业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7.21%,但女性主要为婚内传播。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病例同时存在固定和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固定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的比例分别由确证前100.0%、14.35%和17.72%降至确证后7.59%、5.06%和2.95%,但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性伴不告知和不知晓性伴感染状态等传播风险仍然存在。调查对象的感染及感染后的传播均主要发生在本省内。结论:除继续推行现有的干预措施外,还应进一步缩短发现到治疗的时间以及推进“配偶强制告知”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了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男男性行为者(MSM)肛交性行为特点及影响要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MSM聚集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选择18周岁以上,最近1年内有过肛交同性性行为的男性810人为调查对象,分析肛交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最近6个月MSM人群同性肛交性行为比例为82.1%(665/810),HIV感染率为18.1%(147/810);无保护肛交的比例为45.6%(303/665),HIV感染率为26.1%(79/303);最近6个月与无保护肛交有影响的因素有:已婚(OR=0.938, 95%CI:0.642~0.971)、获得同伴教育(OR=0.376, 95%CI:0.262~0.539),居住时间>6~12个月(OR=0.276, 95%CI:0.120~0.634)、居住时间>12~24个月(OR=0.544, 95%CI:0.292~0.743)、居住时间24个月以上(OR=0.347, 95%CI:0.256~0.767)、感染性病(OR=0.401, 95%CI:0.201~0.800)、知晓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OR=0.443, 95%CI:0.104~0.773)。结论 MSM无保护性肛交发生比例高,虽然婚姻对无保护性肛交有制约作用,但艾滋病健康促进至关重要;基于互联网抽样和干预是MSM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和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玉溪市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和CD8)自然变化,了解其艾滋病自然病程。方法 收集2006—2014年间玉溪市新报告HIV/AIDS未抗病毒治疗资料,获取首次与末次CD3、CD4和CD8数据,描述并比较CD3、CD4和CD8自然变化速率。结果 CD3、CD4和CD8月均自然变化速率分别为4.14个/μL、-2.13个/μL和7.57个/μL。其中886例(62.66%)CD4末次较首次低,表现为自然下降。首次CD4越高,其月均下降越快,而首次CD4较低,其月均下降较慢甚至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汉族、≥50岁者、传播途径为注射吸毒者月均CD4自然变化下降速率较快,而女性、少数民族、50岁以下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者CD3、CD8上升速率较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玉溪市HIV/AIDS CD3、CD4和CD8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然有部分HIV/AIDS的CD4下降较快,或是CD3 、CD8上升较快,需对该类人群加强随访,及时介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97.
李爱新  王莉琳  姜太一  张彤  汪雯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97-100, 130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5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8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9±10.8岁。存活组70例,死亡组25例。死亡组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以及脑脊液(CSF)压力、中性粒细胞(N)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08,P=0.035),而ALB和CHE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4,P=0.004和OR=0.072,P=0.030)。预后模型logit(Y)=2.866+2.760×意识障碍-5.417×ALB-2.632×CHE。所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19~0.996,P=0.000),敏感度88.0%,特异性97.1%。预后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ALB、CHE是预测AIDS合并CM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近期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20-125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在艾滋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我市收集的100 例艾滋病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100 例患者均接受过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对比分析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诊断早期、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结果 经核酸、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3.33%)高于抗体检测(75.00%);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7.50%)高于核酸检测(75.00%);核酸检测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96.55%)高于抗体检测(80.36%);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88.64%)高于核酸检测(71.43%)(P<0.05)。结论 在艾滋病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准确率、灵敏度均较高,而在艾滋病感染的中晚期诊断中,抗体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则均较高。因此,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各有优势,临床医师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方式,如有必要,可尝试将二者结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检测艾滋病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帮助医师尽早确诊艾滋病,早期予以患者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5—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南昌市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PCR法检测粪便基因组中人芽囊原虫DNA以判定感染状况;同时采集调查对象血液样本,检测其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5—9月在南昌市累计调查艾滋病患者505例,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4.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职业([χ2] = 8.595,P = 0.049)、受教育程度([χ2] = 14.494,P = 0.001)、日常饮用水类型([χ2] = 10.750,P = 0.020)、感染HIV途径([χ2] = 8.755,P = 0.026)、是否接受抗HIV治疗([χ2] = 23.083,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直接饮用自来水是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 = 7.988,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1.160,55.004)],接受抗HIV病毒治疗是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保护因素[OR = 0.183,95% CI:(0.049,0.685)]。结论 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4.16%。日常直接饮用自来水是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接受抗HIV治疗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学生家长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态度,探索和评估流动人口家庭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对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台区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7所中学,通过健康教育课对初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后,学生将艾滋病知识宣传资料带回家中让家长学习。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前,从每所学校初中一、二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第2学期再次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家长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754名和756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干预后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52.5%提高到88.1%(χ2=228.96,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率从71.2%降低到59.5%(χ2=19.34,P〈0.01)。结论学校主导、中学生与家长学习的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人口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降低了对HIV感染者的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