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91篇
  免费   4728篇
  国内免费   3794篇
耳鼻咽喉   233篇
儿科学   434篇
妇产科学   286篇
基础医学   3650篇
口腔科学   442篇
临床医学   13664篇
内科学   7716篇
皮肤病学   224篇
神经病学   2849篇
特种医学   44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8242篇
综合类   27896篇
预防医学   5199篇
眼科学   599篇
药学   11395篇
  128篇
中国医学   12331篇
肿瘤学   2928篇
  2024年   576篇
  2023年   1956篇
  2022年   1730篇
  2021年   2129篇
  2020年   2152篇
  2019年   2147篇
  2018年   1095篇
  2017年   2012篇
  2016年   2390篇
  2015年   2756篇
  2014年   4325篇
  2013年   4166篇
  2012年   5598篇
  2011年   6140篇
  2010年   5921篇
  2009年   5843篇
  2008年   6342篇
  2007年   5803篇
  2006年   5548篇
  2005年   5931篇
  2004年   4843篇
  2003年   4472篇
  2002年   3435篇
  2001年   3003篇
  2000年   2308篇
  1999年   1924篇
  1998年   1521篇
  1997年   1348篇
  1996年   1237篇
  1995年   1022篇
  1994年   826篇
  1993年   544篇
  1992年   435篇
  1991年   366篇
  1990年   318篇
  1989年   296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肿瘤血流量存在的异质性及容积灌注CT成像对降低肿瘤异质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十二指肠结节病例的132例,其中腺癌48例,间质瘤52例,淋巴瘤32例。所有的病例均行单层面灌注CT和容积灌注CT成像扫描,比较两者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采用变异系数评价两者在影像学异质性的差异,评价肿瘤影像学异质性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响。结果 容积灌注CT成像与单层面灌注CT诊断恶性结节的效能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中高分化组及低分化组两个亚组的容积灌注CT成像的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单层面灌注CT的变异系数,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量差异性的大小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容积灌注CT成像与单层面灌注CT检查在诊断效能上无明显差异,稳定性好,肿瘤影像学异质性对评价十二指肠肿瘤血流量有着一定影响,容积灌注CT成像能够降低肿瘤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正>子宫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主要是受精卵、滋养细胞种植在前次剖宫产切口中,并为子宫纤维瘤和瘢痕纤维组织完全包裹,是严重的、罕见的异位妊娠[1]。该疾病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近些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切口妊娠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经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子宫切口妊娠逐渐得到运用,疗效安全可靠,有助于保宫,本研究就其安全性及可行性进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RIRI组(24只)与NAS组(24只);采用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依据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将RIRI组与NAS组大鼠又分为6 h、12 h、24 h及72 h四个亚组。NAS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S(5 mg·kg-1),RIRI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记录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AS对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分界清晰,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排列整齐;RIRI组大鼠再灌注后6 h视网膜各层出现水肿,以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较显著,神经节细胞数较正常组减少;随后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节细胞继续减少;NAS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 视网膜水肿程度较 RIRI组轻,NAS组在再灌注后72 h视网膜厚度较 RIRI组厚,NAS组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数均较 RIRI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几乎未见 Fas+细胞。再灌注后6 h,RIRI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开始出现少量 Fas+细胞;再灌注后12 h,RIRI组视网膜 Fas+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Fas+细胞数达到高峰,棕色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 72 h 视网膜 Fas+细胞较再灌注后 24 h 减少。NAS组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 Fas+细胞数均较 RIRI组各时间点减少,再灌注后24 h,Fas+细胞数达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视网膜可见 FasL 全层低表达。RIRI组再灌注后 6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存在少量 FasL+细胞;再灌注后12 h FasL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 FasL+细胞数达高峰,可见深棕色的细胞膜及细胞质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72 h 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NAS组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FasL+细胞数均少于 RIRI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通过抑制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温脾丸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采集60例应用温脾丸治疗有效的病案,分析其年龄、病史、体质量指数、症状、体征和疾病谱。结果:温脾丸多应用于青壮年患者,体型正常或偏胖,病程较长者。温脾丸主治中医方面病证多为脾胃系病证,如脾虚湿阻气滞、便秘、不寐等;主治现代医学方面的疾病多为消化科、神经科疾病,如便秘、失眠症、慢性肠炎等。温脾丸所对应的证候类型属寒热错杂证。结论:温脾丸的主治病机为上热下寒、中焦积滞,与常用的乌梅丸有一定的相似性,重点区别在中焦状态。若以一元论的思维理解温脾丸的方证规律,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新年贺词     
逐梦新征程,奋斗新未来。我们已经告别硕果累累的2021年,迎来崭新的2022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谨代表本刊编委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以及各学组和青年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向长期以来为本刊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读(作)者以及各位专家、学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并致以新年的祝福!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比较肢体缺血预处理与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处理对DPN的保护机制。方法根据DPN诊断标准,选取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均给予降糖药物、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基础上,每天对试验组患者行缺血预处理:标准血压计袖带放置于患者上肢上臂充气阻断血流5 min,而后放气再灌注5 min,如此循环5次;对照组加用甲钴胺静推;10 d为一疗程。测定各组实验前及一个疗程结束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评估症状缓解程度。结果试验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2.4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明显缓解,VEGF水平试验后较试验前升高(P0.05);对照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1.3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改善不明显,VEGF水平实验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DPN患者的效果优于甲钴胺,其保护机制可能是促进VEGF因子的释放,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恢复,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抗氧化应激,减少自由基损害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析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经延续护理干预后,其肢体功能评分与生洽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延续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效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胆绿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  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MCAO),给予胆绿素治疗后,采用改良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Iba-1/DAPI染色标记缺血侧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TNF-α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Iba-1/CD68的蛋白表达。  结果  和IR组比较,胆绿素治疗可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P < 0.05),同时,还能减轻脑组织含水量(P < 0.05),降低大脑梗死面积(P < 0.05),以及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和Iba-1/CD68蛋白的表达(P < 0.05)。此外,胆绿素治疗还能减少缺血侧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P < 0.05)。  结论  胆绿素在MCAO大鼠中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