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临床中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未见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组中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和冠脉病变支数以及Gensini积分分为不同亚组。采取ELISA法测定Lp—PLA2水平。结果研究组中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Lp—PLA2活性分别为(26.32±0.77)、(29.14±0.42)、(32.21±0.78)μmol/(min·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1.56)μmol/(min·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Lp—PLA2活性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的Lp—PLA2活性分别为(26.13±1.45)、(28.78±1.36)、(31.67±1.47)μmol/(min·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1.56)μmol/(min·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患者的Lp—PLA2活性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0~〈20分和20~〈40分以及≥40分的Lp—PLA2活性分别为(26.07±1.32)、(28.71±1.27)、(31.78±1.41)μmol/(min·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1.56)μmol/(min·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0~〈20分和20~〈40分以及≥40分患者的Lp—PLA2活性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PLA2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对该病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该指标活性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冠状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2.
组织工程心脏瓣叶体外实验研究--内皮细胞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心脏瓣叶种子细胞--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杂种猪4头,取整段主动脉.使用0.25%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血管内皮细胞.使用M199培养、扩增内皮细胞.使用倒置显微镜、免疫组化方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显微镜结果显示原代细胞及经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特征,呈铺路石样改变.免疫组化检测示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透射电镜显示细胞间存在上皮细胞特有紧密连接,未发现内皮细胞Webel-Palade小体结构.内皮细胞经3~4次传代,细胞数量可增殖达到6×106.结论使用胶原酶消化法可有效分离内皮细胞,种子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达到一定数量,可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叶的种植.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天鹅记忆加压接骨器(SMC)对骨折愈合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力学意义和记忆生物力学机制。方法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截骨,左侧以SMC内固定,右侧以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1,2,4,8,12周行X线摄片、三点折弯测试观察。结果SMC组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4,8,12周,SMC组截骨处骨皮质厚度和股骨力学强度均高于对照组。SMC组4,8,12周内固定骨折愈合过程中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分别为(48±13),(79±15),(86±18),与钢板组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性的意义(P<0.05,t=7.56,P<0.01,t=4.33)。结论SMC内固定可起到有效内固定和持续加压作用,使骨愈合时间缩短,提高了固定段骨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优选独一味巴布膏基质配比.方法 用单因素考察法和正交法选择了基质配比及其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保湿剂选用甘油,水溶性聚合物选用聚丙烯酸钠,交联剂选用甘氨酸铝,粘合剂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且与独一味提取液配比为100∶8∶1∶4∶2∶80.结论 按优选条件制得的独一味巴布膏,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CT对颈胸部恶性淋巴瘤治疗疗效判断的准确性以及在其随访中的价值;初步探讨恶性淋巴瘤强化程度与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2例颈、胸部恶性淋巴瘤,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均行多次CT扫描,比较淋巴瘤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将恶性淋巴瘤分为轻度强化、中度强化、明显强化,比较不同强化程度淋巴瘤的化疗疗效。结果22例患者三个月内均复查,其中2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本组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的21例患者中,7例淋巴瘤为轻度强化,三个月内复查,有5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1例无变化;13例淋巴瘤为中度强化,三个月内复查有10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2例无变化;1例淋巴瘤明显强化,复查显示部分缓解。统计结果显示轻度强化与中度强化淋巴瘤的化疗疗效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方法,CT能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建立重庆地区中文版儿童生活功能量表(PEDI)的常模。方法 引进英文版PEDI 量表,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并经回译校正。在重庆地区按年龄分层抽取1140 名普通儿童,用中文版PEDI 量表进行测评,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140 份问卷中1 075 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4.3%。测评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PEDI 量表粗分及刻度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标准分随年龄增长无太大变化,其中部分年龄阶段儿童自理能力和社会技能项目的粗分、刻度分及标准分均低于美国原版量表参考值(P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重庆地区PEDI 常模,可用于评估儿童的生活功能,并作为判断残障儿童生活功能损伤程度,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效果及制定阶段性康复计划的标准。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机制中的应用,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A、B两组手术造成RE,C组采用伪开腹术。2-3月时免疫组化法及彩色图像分析仪对3组大鼠食管组织中的NO及VIP含量进行定性。结果:A、B两组大鼠均发生RE,A组引起有溃疡的RE的比例比B组高。A、B两组大鼠食管壁各层组织中NO能和VIP能阳性神经和其阳性产物显著多于C组,A、B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十二指肠液反流可引起RE,其致炎作用可能较混合反流要强,实验性RE大鼠食管组织中NO组、VIP能阳性神经显著增加,提示NO能和VIP能阳性神经在RE的发生机制中起了 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心肌康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EH-LVH)大鼠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4同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检测14周龄SHR、28周龄自然病程SHR以及经中药复方治疗的SHR的血压(BP)、左室重/体重(LVM/BW)、左室壁相对厚度(LVWT)、左室舒张末压(LVEDP)以及左室发展压(LVDP)等的变化。结果 14周龄SHR已形成LVH,SHR-LVH大鼠左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P<0.01),左室发展压显著降低(P<0.01),而中药复方则能明显改善SHR-LVH大鼠左室舒张功能和左室收缩性能,提高左室顺应性,降低左室的僵硬度。结论中药复方对SHR-LVH大鼠左室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获得含人乳头瘤病毒(HPV)58型E6基因的克隆及表达重组体并体外表达E6蛋白.方法:聚合酶链方法从1例宫颈腺癌患者癌组织DNA中获得HPV58 E6基因,并将其与克隆载体pGEM—T Easy连接,获得重组体HPV58-E6-pGEM—T,继之以双酶切将E6基因与同样双酶切的线性化的pRSET-A表达载体连接,得到E6表达重组体pRSET-58E6,转化E.coliBL21(DE3),用LPTG诱导表达.结果:从1例宫颈癌患者中成功获得了少见HPV58型的E6基因并构建了其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M24000的6His HPV58E6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0%.结论:成功获得了少见HPV58高危型的E6基因,并可在E.coli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0.
幽门螺杆菌UreB核酸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构建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基因的核酸疫苗.方法:抽提Hp标准菌株CCUG17874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从基因组DNA扩增UreB基因,克隆入PUCmT载体,检测UreB基因序列.经过一系列酶切、连接反应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转入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通过PCR和酶切反应进行鉴定.通过脂质体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pIRES-UreB转染COS-7细胞,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pIRES-UreB表达UreB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扩增出长约1 700 bp的UreB基因,与基因库Hp UreB序列一致,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含UreB基因的Hp核酸疫苗pIRES-UreB,并且Western 印迹分析检测到特异性的蛋白条带.结论:构建了具有免疫反应性UreB基因的Hp核酸疫苗,为进一步探索其免疫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