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3篇
  免费   903篇
  国内免费   5845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429篇
口腔科学   813篇
临床医学   2548篇
内科学   693篇
皮肤病学   494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208篇
外科学   973篇
综合类   10558篇
预防医学   152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391篇
  2篇
中国医学   7883篇
肿瘤学   50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707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738篇
  2015年   637篇
  2014年   1381篇
  2013年   1409篇
  2012年   1658篇
  2011年   1941篇
  2010年   2012篇
  2009年   2037篇
  2008年   1871篇
  2007年   2155篇
  2006年   1980篇
  2005年   1631篇
  2004年   1430篇
  2003年   1380篇
  2002年   1090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以围手术期参数为指标,对单中心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学习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LPD的92例患者,对其围手术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以31、30、31例为界,区分3个学习曲线完成度,并进行分阶段参数的比较。结果:按照学习曲线划分,其中第1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8.7(5.0,7.0)h,平均住院时间15.0(1.02,28.0)d,胰瘘发生率51.6%。第2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7.5(7.0,10.0)h,平均住院时间12.5(9.0,16.0)d,胰瘘发生率23.3%。第3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8.0(8.0,9.0)h,中位住院时间16.0(12.0,23.0)d,胰瘘发生率12.9%。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3个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阶段的胰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LPD技术挑战高,具有很长的学习曲线,在累积92例后仍未达到平台期,但围手术期参数已随病例积累而改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在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静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毕入PACU连接监护并行吸痰操作,此时若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30%基础值,或出现不自主体动但未达拔管指征,随机静注1.0 mg/kg丙泊酚(P组)或1.5 μg/kg瑞芬太尼(R组)。可重复推注同等剂量药物,直至达到拔管指征。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并记录试验药物首次推注后2 min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MAP、HR,拔管即刻呛咳评分,需重复推药患者例数,PACU滞留期间升压药物使用例数及比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离开PACU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结果:65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P组33例,R组32例,两组患者均安全拔管。与P组相比,R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 < 0.05)。推注试验药物后2 min两组BIS均下降,P组BIS值更低(P < 0.05)。R组拔管即刻呛咳反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组(P < 0.05)。试验药物推注后2 min两组MAP和HR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需重复推药例数及比例、使用升压药物例数及比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离开PACU时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围拔管期静注瑞芬太尼可缩短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拔管时间,降低呛咳反应严重程度,不增加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接受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碱+氮烯咪胺(adriamycin,bleomycin,vinblastine and dacarbazine,ABVD)方案化疗时,肝脏及纵隔血池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摄取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1例HL患者的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资料,所有患者于ABVD方案化疗前(PET0)、化疗2周期(PET2)、化疗4周期(PET4)、化疗6周期(PET6)行18F?FDG PET/CT检查,分别测量PET0、PET2、PET4、PET6时的肝脏及纵隔血池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结果:PET2时肝脏SUVmax(3.42±1.04)和PET4时肝脏SUVmax(3.44±0.60)均明显高于PET0(2.96±0.75,P均<0.05)和PET6时(3.13±0.58,P均<0.05);PET2时肝脏SUVmean(2.27±0.76)和PET4时肝脏SUVmean(2.24±0.45)也均明显高于PET0(1.84±0.40,P均<0.05)和PET6时(1.93±0.38,P均<0.05)。PET0、PET2、PET4、PET6时,各组纵隔血池的SUVmax和SUVmean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ET0时肝脏SUVmax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637,P<0.001);而肝脏SUVmean、纵隔血池SUVmax、纵隔血池SUVmean均与临床分期无关(r=-0.286、-0.058、-0.004,P=0.070、0.717、0.979)。结论:HL化疗期间,患者肝脏的18F?FDG摄取会增高;化疗中期,PET/CT以肝脏的18F?FDG摄取作为参考,进行Deauville评分时,需考虑化疗药物对肝脏18F?FDG摄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改变与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入组69例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招募74例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所有被试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MCCB(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认知评估;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首发患者fALFF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息处理速度、词语记忆和学习、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视觉记忆和学习、注意/警觉性、社会认知得分及认知总分均较低,患者左侧颞极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后回fALFF增高,左侧小脑、左侧眶内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额中回fALFF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额中回fALFF与患者执行功能、词语记忆和学习、视觉记忆和学习、总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左侧眶内额上回fALFF与执行功能呈负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脑功能活动异常,且异常脑功能活动与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浅食管癌患者共920例,其中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60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结果:ESD组平均手术时间[(74.05±1.84)min]、住院天数[(8.13±0.20)d]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40.90±6.88)min、(18.96±0.42)d、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完全及治愈性切除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满足ESD手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符合绝对适应证的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及非治愈性切除是诱发表浅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生存率更高,可以作为满足ESD适应证的表浅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体适能指标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完成体适能检查的220例男性体检人群的体检资料,根据Framingham CVD 10年风险度评分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220例中完成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检测的共142例,根据检测结果将完成此项检测的人群分为baPWV正常组和baPWV增快组。分析体适能与CVD 10年风险度及baPWV的相关性。结果:CVD中高危组及baPWV增快组分别与CVD低危组及baPWV正常组比较,年龄、吸烟、心肺耐力、体脂率、闭眼单足立时间、血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均有显著差异(P < 0.01或P < 0.05);CVD中高危及baPWV增快与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肺耐力、体脂率、闭眼单足立时间、收缩压、舒张压、FBG、HbA1c和TG存在相关性(P < 0.01或P < 0.05)。结论:年龄、吸烟、体脂率、血压、FBG、HbA1c和TG是CVD的危险因素,心肺耐力是CVD的保护因素,并对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1例,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回顾性分析了两组的临床资料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早产儿组23例,足月儿组18例。早产儿组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绒毛膜羊膜炎、子痫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的孕母妊娠期糖尿病5例(占27.8%),早产儿组孕母妊娠期糖尿病共1例(占4.3%),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35)。与足月儿组相比,早产儿组的原发病以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χ2=19.158,P<0.001),容易合并肺出血(χ2=4.433,P=0.035)、颅内出血(χ2=8.715,P=0.003)。足月儿组原发疾病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χ2=10.786,P=0.001)。新生儿肺炎在两组均有较高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P>0.05)。两组之间并发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气胸、败血症等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治愈21例,死亡2例,足月儿组治愈15例,死亡3例,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原发疾病是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肺出血以及孕母有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并发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的足月儿,要重视可能伴有的肺动脉高压并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食管癌原发灶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病理因素、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已确诊并于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食管癌患者资料,测定食管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分析各代谢参数与病理因素、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代谢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食管癌原发灶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食管癌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均无关(P均>0.05);SUVmax与T分期有关,MTV、TLG与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TNM分期有关(P均<0.05)。T分期与SUVmax、MTV、TLG呈正相关(P均<0.05);N分期与MTV、TLG呈正相关(P均<0.05);TNM分期与SUVmax、MTV、TLG均呈正相关(P均<0.05)。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显示,MTV与TLG对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价值,当界值分别为28.35 cm3、89.87时诊断效率最高,灵敏度分别为60.0%、70.0%,特异度分别为71.7%、67.1%。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尤其是TLG及MTV,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食管癌原发灶TLG及MTV对判断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经临床诊断为特发性震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40例和普萘洛尔组40例,分别给予托吡酯或普萘洛尔治疗,每3 d加量,观察4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分别用特发性震颤等级评定量表(the essential tremor rating assessment scale,TETRAS)进行震颤评分,评估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托吡酯组的震颤评分显著低于普萘洛尔组(P < 0.05);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2.5%,普萘洛尔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方面托吡酯组明显少于普萘洛尔组(22.5% vs. 45.0%,P < 0.05)。结论:托吡酯对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轻微,可以作为特发性震颤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000.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通常局限于大脑、眼睛、脊髓或软脑膜而无全身性受累。PCNS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与其他类型NHL不同。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全脑放疗、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以及利妥昔单抗等,虽然初始缓解率较高,但缓解持续时间短、复发率高、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大,总体生存期短。此外,对于复发/难治PCNSL,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寻找更加有效、持续时间更长的治疗方法便成了当务之急。目前,随着淋巴瘤分子机制研究不断加深、免疫治疗药物及手段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为PCNSL的治疗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