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之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母体高危因素差异。方法选择33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184例)和足月儿组(155例),回顾性分析其母体高危因素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均以男性患儿居多,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多胎妊娠在晚期早产儿组比例较高,而羊水混浊在足月儿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在孕母年龄、孕母糖尿病、脐带因素、剖宫产概率、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之间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对有新生儿呼吸窘迫征高危因素的孕妇和胎儿进行全方位评估,针对其对应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或提早干预,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9年9月本院确诊PPHN患儿的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原发病资料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共纳入124例患儿,早产儿组73例、足月儿组51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羊水污染、生长受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PPHN原发病主要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更多合并肺出血,足月儿组PPHN原发病主要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更多合并气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足月儿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PHN的原发病为RDS,更多合并肺出血,足月儿PPHN的原发病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更多合并气胸;对合并相关并发症的患儿应加强临床管理,预防P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慧娴  黄照国  韦秋芬 《吉林医学》2009,30(21):2595-2596
目的:了解黄疸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对1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73例和早产儿组39例。足月儿于黄疸消退后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28天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再次复筛;早产儿于黄疸消退、纠正胎龄满37周后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纠正胎龄41周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纠正胎龄43周再次复筛。结果:足月儿组初筛异常16例(21.9%),早产儿组初筛异常16例(41.0%),χ^2=4.55,P〈0.05,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听力损害明显高于足月儿;复筛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黄疸对早产儿听力的影响大于足月儿,但是经过治疗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560例新生儿(足月儿组508例,早产儿组52例),足月儿和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早断脐组在生后5~10s内断脐,晚断脐组在脐带停止搏动后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Apgar评分、新生儿体温、新生儿贫血发生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结果 晚断脐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值及胆红素峰值均高于早断脐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minApgar评分、生后5 min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低于早断脐组P<0.05);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晚断脐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且未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发生率,未发现对新生儿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受孕(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与自然受孕(natural conception, NC)双胎早产儿出生合并症及出院后体格发育远期结局。方法 选取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出院后定期随访的双胎早产儿进行研究。根据受孕方式,将其分为ART组(168例)和NC组(54例),收集产母及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包括产母年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分娩方式、胎儿性别、Apgar评分、是否存在生长差异等)、新生儿出生结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以及纠正月龄(corrected age, CA)6个月、12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数据。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早产儿呼吸支持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ART组产母年龄32.15(31.59,32.17)岁,与NC组产母年龄29.65(28.4,30.84)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T组产母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以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早产儿出生胎龄、性别、出生方式、Apgar评分、双胎之间是否存在生长差异、喂养时间及呼吸支持情况与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新生儿出生合并症(新生儿窒息、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低血糖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发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婴儿期体格生长指标(身长、体重、头围)与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胎膜早破是早产儿出生后需要呼吸支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RT没有增加双胎早产儿出生的不良结局。妊娠期糖尿病及胎膜早破是早产儿呼吸支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菌种,以期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住院的16356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相关资料,包括有无胎膜早破及时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结果16356例新生儿中有胎膜早破史者3432例(21.0%),其中足月儿1060例(30.9%),早产儿2372例(69.1%)。胎膜早破患儿中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35.8%(1227/3432);血培养阳性率为7.6%(260/3432),其中早产儿为6.3%(149/2372),足月儿为10.5%(111/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70,P=0.000)。在培养出的菌种中,G’球菌占58.5%(152/260),G杆菌占33.8%(8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95,P=0.000);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共占血培养阳性菌的75.8%。真菌占7.7%(20/260),真菌感染均见于早产儿。胎膜早破时间≤24h者血培养阳性率为7.7%(119/1544),24h〈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7.2%(99/1382),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9.6%(42/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1,P:0.259)。结论G球菌是胎膜早破后新生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G^+杆菌;真菌是胎膜早破后致早产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随胎膜早破时间的延长,患儿血培养阳性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7.
朱艳可  张希希  翁晓  蔡王楸  孙媛媛 《浙江医学》2019,41(18):1959-1963
目的探讨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根据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将253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即缺乏组(≤50nmol/L)161例、正常组(>50nmol/L)92例,比较两组母亲及早产儿临床资料及BPD发生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PD的影响因素。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临床资料中母亲年龄、受孕方式、胎数、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5min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先天性肺炎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在母亲保胎、早产儿出生季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呼吸支持、吸氧时间及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RDS、先天性肺炎是BP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母亲年龄、受孕方式、妊娠期高血压、保胎、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性别、出生季节、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对BPD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BP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8~32周早产的病因,并比较不同病因早产儿的结局,以减少早期早产的发生和早产儿的并发症。方法将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住院分娩153例胎龄28~32周早产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病因,比较不同病因早产儿结局如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率、新生儿肺炎率、颅内出血率、脑损伤率及死亡率。结果最常见的早期早产病因为胎膜早破、重度子痫前期、自发性早产和胎盘早剥,约占总数的90%,各组早产儿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率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胎膜早破组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率明显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和胎盘早剥组(P0.0083),自发性早产组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率明显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和胎盘早剥组(P0.0083)。结论在28~32周早期早产儿病因中,胎膜早破、重度子痫前期、自发性早产和胎盘早剥是最常见的原因,不同病因的早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9.
曾华 《广西医学》2010,32(12):1488-1490
目的分析围生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蛋白检测水平关系。方法确诊围生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8例(足月儿60例,早产儿18例),选择同期正常儿20例、非高胆早产儿12例作对照。60例高胆足月儿中合并感染30例,无感染30例;60例根据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分组比较各组血清蛋白水平。均抽取静脉血检查肝功能全套。结果血清蛋白水平高胆足月儿组与正常儿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足月儿组血清胆红素高低组比较,高胆与非高胆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而高胆早产儿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高胆足月儿组及正常儿组(P〈0.05),3组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蛋白尚无关系,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为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可适当使用人血白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时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名正常足月新生儿(正常足月儿组)、14例单纯早产儿(单纯早产儿组)及2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水平。结果正常足月儿组与单纯早产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与正常足月儿组、单纯早产儿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相对增加可能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后淋巴细胞应答无能及免疫抑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01例新生儿NE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周分为早产儿组65例和足月儿组36例,对两组患儿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腹部X线片、实验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发病因素均以喂养不当、产时窒息、胎膜早破和致病菌感染居多,其中早产儿组产时窒息、胎膜早破、喂养不当、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以精神萎靡、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居多,其中早产儿组呕血、便血、反应低下、肌张力减弱、体温不升和精神萎靡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两组患儿腹部X线片均以肠胀气、肠间隙增厚、肠管排列紊乱、肠壁积气居多,其中早产儿组气腹、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WBC、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O3-值、粪隐血、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NEC是由诸多发病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形成的,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可从根本上减少早产儿NE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新(IADPSG)、旧(NDDG)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孕妇500例,分为GDM旧标准组(A组)和GDM新标准组(B组),A组为NDDG诊断GDM 133例,B组为IADPSG诊断GDM 367例,观察2组GDM发病率,孕妇妊娠结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子痫前期、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结果:B组GDM发病率、早产、子痫前期发生率较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其与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早产儿、巨大儿的发病率较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低体重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标准IADPSG提高了GDM的诊断率,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产科轻度子痫前期孕妇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硫酸镁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止妊娠时孕周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终止妊娠原因中,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5.623,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原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82%,对照组15.3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98).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以延长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孕周,对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17-20+24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的诊断路径,提高早期诊断能力,为手术赢得时间。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28例确诊EA的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患儿诊治资料。结果所有患儿产前超声提示羊水多者占50.0%,可疑EA者7.1%。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两组主要症状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5.857,P=0.000)。足月儿组主要症状以吐沫最常见,占47.8%,与早产儿组吐沫发生率相比有显著差异(χ~2=3.939,P=0.047);其次为呕吐及喉中痰鸣,各占21.7%;而早产儿组主要症状以早产为主,与足月儿组早产发生率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5.456,P=0.003)。80.0%早产儿为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宫内生长受限几率明显高于足月儿(χ~2=0.431,P0.05),早产儿内科住院时间亦明显延长(t=2.099,P0.05)。结论产前超声提示羊水多者多次行超声检查,产后应根据不同胎龄主要症状判定EA,可疑EA者早期置胃管、口服造影剂床旁摄胸腹片,合并多发畸形者做染色体及基因检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尽早发现并及时纠正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期低血糖,正确指导新生儿喂养。方法对符合母婴同室标准的2 083例出生后入母婴同室时的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其中足月双胎儿45例。结果在2 083例新生儿中,新生儿血糖≤2.2 mmol/L的241例,低血糖的检出率为11.60%,无症状性低血糖214例,低体温27例。足月双胎儿和足月正常体质量单胎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与足月正常体质量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与足月正常体质量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无妊娠期糖尿病的足月剖宫产儿与顺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剖宫产儿与急诊剖宫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有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足月正常体质量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血糖监测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并给予尽早开奶,加强喂养,防止持续性低血糖对脑组织造成的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诊断为PPHN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NO组(n=21)与对照组(n=24),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NO组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吸入NO,NO质量浓度从10 ppm开始,根据患儿的氧合改善情况调整浓度,有效者逐渐降低浓度到3 ppm,并撤离NO。结果 NO组与对照组在1h、12 h和24 h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OI值(F=192.7,P〈0.05)以及肺动脉压力(F=121.3,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组在吸入NO1 h后OI即与吸入前的OI有明显差异(F=41.7,P〈0.05),而对照组直到24 h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F=19.7,P〈0.05);两组间肺动脉压力在1 h(t=2.53,P〈0.05)、12 h(t=2.86,P〈0.05)和24 h(t=3.1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上机时间(t=3.11,P〈0.05)、氧暴露时间(t=2.98,P〈0.05)和住院天数(t=3.2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χ^2=0.23,P〉0.05)、气胸(χ^2=0.15,P〉0.05)和颅内出血(χ^2=0.00,P〉0.05)的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联合低流量短疗程吸入NO能迅速改善PPHN患儿的氧合,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未增加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探讨胎膜早破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出生的早产儿,根据产妇胎膜早破与否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102例,胎膜早破组98例,对2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白细胞计数情况等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胎膜早破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对照组患儿高,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患儿淋巴细胞百分比比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会提高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炎发生率,严重影响患儿健康。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中央型肺癌168例,分为鳞癌组68例、腺癌组56例和小细胞肺癌组44例,对比各组间MSCT征象,包括肿瘤的大小、气道形态改变、阻塞性改变,比较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结果:鳞癌、小细胞癌及腺癌在瘤体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上肺癌的气道形态改变在鳞癌、腺癌与小细胞肺癌3组间比较,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χ2=18.152,P〈0.05);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比较(χ2=33.949,P〈0.05);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比较(χ2=19.355,P〈0.05),支气管形态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阻塞性改变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2,P>0.05);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65,P〈0.05);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9,P〈0.05)。结论:MSCT表现对不同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对早产儿出院后家庭喂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产儿母乳组、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观察三组早产儿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早产儿母乳组与早产儿配方奶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母乳组神经行为发育与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在体重、身长及头围方面能与早产儿母乳喂养取得相同效果,且均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效果好,早产儿母乳喂养早产儿在神经行为发育方面优于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无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感染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母亲妊娠高血压以及孕周>42周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新生儿败血症、孕母孕周>42周、孕母妊娠高血压及剖宫产均是新生儿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针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进行早期预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