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体外冲击波延缓兔膝骨性关节炎退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干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动物模型后,可缓解关节疼痛并能改善肢体功能.然而,ESW对OA软骨退变的影响未深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6);ACLT组(n=12)和ESWT+ ACLT组(n=12).ESWT干预4、8周后,采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评价对兔膝OA的影响.[结果]ACLT组4、8周后表现出典型的OA病理变化.而ESWT+ACLT组4周兔膝关节软骨尚光滑,局部有轻微磨损,软骨分层结构尚可;8周后可见局部有较大磨损,软骨变薄,表面覆盖少量疏松的纤维组织,软骨表面部分修复,裂隙达到移形层,潮线不完整.ESWT+ ACLT组在4周和8周Moran评分和Markin评分同相应时期ACLT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WT具有延缓OA退行性改变的作用,可作为防治OA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在临床应用ESWT治疗OA患者,还需评估ESWT的安全性,确定ESWT最佳能量参数和治疗时机以及其作用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重度脊柱侧弯病人在颅-盆环牵引治疗中对睡眠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按照人体生物力学要求,设计多种不同大小和厚度的特制体位垫,用于辅助颅一盆环支撑牵引患者睡眠及改变体位时使用.结果 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颅-盆环支撑牵引治疗无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o、后伸10^o、左右侧屈30^o、左右旋转20^o完整标本刚度测试后,行L3椎体楔形截骨,后方小关节切除,制备椎体骨折脱位标本,并进行DRFS内固定,剧法测试脱位后及内固定后各项运动刚度。1998年4月-2002年10月,对3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DRFS内固定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6岁,平均32.1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11例,L114例,L2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单纯压缩骨折2例,爆裂骨折16例,骨折脱位13例。结果骨折脱位标本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及右旋的刚度较完整标本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FS内固定后标本各项运动的刚度均高于骨折脱位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标本后伸刚度高于完整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运动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8个月。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由46.2%±7.5%和76.4%±2.4%恢复至89.8%±4.6%和94.1%±1.5%,伤椎中点高度由术前60.8%±6.4%恢复至90.7%±2.9%,Cobb角由术前(26.3±5.9)。降至(5.2±1.8)^o,以上各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椎体均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5例A级,恢复至B级2例,3例无变化;6例B级恢复至C级4例,D级2例;13例C级恢复至D级6例,E级7例;7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自行研制的DRFS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符合脊柱生理活动要求。DRFS具有良好的撑开、复位功能,内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84.
1 5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30年诊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收集1970-1999年完整住院资料1551例进行分析。其中手术860例,非手术691例,男1096例,女455例,年龄15-79岁。结果:非手术治愈率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分别为10.0%、13.6%、38.4%,同时期手术治愈率分别为79.9%、92.4%、99.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青壮年常见病,多发症,临床表现、演变过程,诊断措施,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多种多样,程序化系统诊断措施能避免漏诊,误诊和误治,经过正规系统训练。掌握临床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康复,实践证明,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5.
高原地震救援117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玉树地处海拔近4000m的高原,目前尚未见有文献报道高原地震伤救治的情况。我院作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队员全部来自我院),地震当天20点就率先到达了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共救治了1178名伤员,现就我部这次地震医疗救援的特点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应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MACI,Genzyme,America)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2年的随访分析,评价MA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4年至2008年11月,对10例患者实施MACI手术。患者平均年龄34.9岁(14~57岁),缺损的平均面积(3.69±2.62)cm2/处(0.4~8cm2,n=20)。MACI技术是从患者非负重区取自体关节软骨,进行体外消化并分离出软骨细胞,培养扩增后接种在Ⅰ/Ⅲ型双层胶原膜上。移植前按缺损的部位修剪成相应形状,用生物蛋白胶将胶原膜粘贴在关节软骨缺损处。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使用KOOS评分问卷进行临床康复效果的评估并进行术后核磁共振的检测(MRI)。此外,术后对2例患者进行了3次关节镜检查和2次组织学检测。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患者术后3个月KOOS评分显示疼痛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KOOS评分显示:疼痛、症状、日常生活、运动及娱乐和生活质量5项均明显升高,5项评分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和2年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持续的改善(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MRI显示软骨缺损部位得到大部分填充和修复;6个月移植软骨基本与周围软骨完全整合;1年后修复组织呈等信号,软骨下骨髓水肿消失;2年后大部分患者软骨修复组织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强度一致,软骨下骨无骨髓水肿。术后15个月和2年的组织学检查显示新生的软骨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MACI手术一般都能在2h内完成,术中出血量小于100ml。结论 MACI技术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87.
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不连(nonunion)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骨折后约有5%~10%的患者会发生骨不连,治疗上较为困难,植骨及局部内固定为最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无法愈合。基于骨组织和结石均为高声阻抗介质,受到冲击波成功碎石作用的启发,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冲击波对骨组织的影响,发现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1988年Ogden[1]在德国波鸿首次将ESW成功应用于骨不连的治疗,从而开始了ESW临床治疗骨不连的历史。一、ESW治疗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概况体外冲击…  相似文献   
88.
枷足指脊髓灰质炎后踝关节的运动肌群肌力丧失,不能控制各个方向自主活动的一种严重踝关节失稳,严重影响下肢负重功能。我科从1978年至1996年采用取腓骨在踝后做制动的骨阻挡术治疗枷足58例,获得随访42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58例脊髓灰质炎后遗枷足患者,男  相似文献   
89.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对踝关节的影响,比较分析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2002年7月共收治下胫腓分离87例,合并踝部骨折69例。手术方法有:①单纯下胫腓联合复位,松质骨钉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37例);②腓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固定,经钢板松质骨钉固定下胫腓联合(34例);③下胫腓联合分离复位,取部分腓骨长肌腱修复下胫腓联合韧带,松质骨钉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16例)。结果本组87例获2年以上的随访,优55例(63%),良18例(21%),可14例(16%),差0例(0%)。结论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需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采用腓骨长肌腱修复下胫腓韧带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索人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为各类试验研究提供大量高活性破骨细胞.方法:分离骨髓血得到单个核细胞,用不同培养液、诱导剂在不同浓度下培养破骨细胞,通过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形态,ELISA法检测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扫描电镜分析骨片骨陷窝面积.结果:用α-MEM培养液,10(-7)mmol/L浓度的1,25(OH)2VD3或50ng/ml浓度的RANKL和30ng/ml的M-CSF作为诱导剂,所培养的破骨细胞多核、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高、蚀骨能力强.结论:用DMEM培养液和α-MEM培养液培养均是一种能在体外诱导生成大量人破骨细胞的方法.同时,建议采用1,25(OH)2VD3作为诱导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