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 男 26岁,2004年11月就诊,主诉“外伤后左膝疼痛伴功能障碍5个月余”。患者左膝疼痛,跛行步态,上,下楼加重。查体左膝无红、肿、热,有压痛,  相似文献   
2.
将整个骨肿瘤制成组织大切片,通过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10例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其中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淋巴瘤、骨髓瘤和骨旁骨肉瘤各1例。结果表明:肿瘤中心区的骨质破坏程度明显高于肿瘤边缘区和外围区,同时未见到破骨细胞被激活致溶骨增强的现象,这些都支持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主要是肿瘤细胞直接溶骨的学说。根据我们的观察,骨肿瘤组织破坏骨质有三种方式:(1)肿瘤细胞与骨质直接接触,溶解骨质。(2)肿瘤组织侵入哈氏管,引起管腔扩大,管壁破坏。(3)肿瘤组织直接压迫致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粱变纤细。结果还表明:侵袭程度不同的骨肿瘤,其骨质破坏的主要方式也不同。侵袭性较高的骨肉瘤、纤维肉瘤和淋巴瘤,其肿瘤中心区和边缘区的哈氏管内较多见肿瘤组织的浸润,提示这些肿瘤可能首先通过哈氏管进行扩散的;侵袭性较低的骨巨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则未见到这种现象,而以局部骨质破坏和压迫萎缩为主;骨旁骨肉瘤虽然也出现哈氏管浸润,但管壁的破坏程度明显比骨肉瘤轻。  相似文献   
3.
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探讨可供临床预测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式的病理形态学指标。方法:从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骨巨细胞瘤病例41例,分复发和无复发两组,分析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形态学测量、免疫组化CD68和Ki67双重表达以及手术方式(病灶内刮除、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核分裂数和Ki67的阳性细胞数以及手术方式有关,而与多核巨细胞的数目和形态、单核基质细胞的核周长、核长/短径比值无关。结论:组织学分级对预测肿瘤的预后仍有一定意义,值得保留供临床参考;组织形态学测量将细胞形态指标量化,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对预测本瘤的预后意义更大,值得进一步探讨;单核基质细胞的异型性和Ki6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与肿瘤复发有关,同时支持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细胞成分的学说;病灶内刮除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于Jaffe分级为Ⅱ或Ⅲ级的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学测量显示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及核分裂数高的病例、Ki67免疫组化显示阳性细胞多的病例,应更多选择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Spraque-Dawloy大鼠体外破骨细胞培养及新鲜长骨组织破骨细胞印片方洼研究两种材料中破骨细胞细胞化学的异同,检测了酸性磷酸酶(Ac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β-酸性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醛酸酶、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NADH和NADPH脱氢酶.并使用Zeiss氏细胞扫描显微镜连接CD/MD20电脑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了以上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大鼠体外培养和新鲜组织印片的破骨细胞含有丰富的多种溶酶体酶和厌氧脱氢酶(线粒体酶),新鲜组织印片的破骨细胞大多数脱氢酶的活性高于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的移植医学水平位于国际前列,也面临着供器官短缺的问题。为了扩大供器官来源,提高利用率,从2008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开始着手建立其国内统一的、公平公正的组织器官捐献、分配和移植体系。本文着重从澳大利亚组织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管理机构、尸体供器官的分配原则和移植受者选择标准以及供者选择原则等方面对该体系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细胞移植和软骨组织工程技术是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新方法,也是当今国内外关节骨科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各种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技术在关节软骨损伤临床的应用,包括软骨细胞移植技术、联合组织工程支架的软骨细胞移植技术和干细胞移植技术,着重介绍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以期为国内软骨损伤治疗技术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破骨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73年Kblliker第一次提到骨内的多核巨细胞可能是“骨质吸收的永恒因素”,命名为osteoklast,或称osteoclast沿用至今[1]。破骨细胞顾名思义是破坏骨质的细胞,根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1)一般的破骨细胞(osteoclast),其过行骨吸收时具有特征性的刷状缘(ruffledbofder),封闭带(Sealingzone)及胞浆的透明区(clearzone)[2]。从刷状缘到被吸收骨表面之间的腔隙是骨质吸收小腔(boneresorbingcompartment),是骨质吸收进行的地方[2];(2)破软骨细胞(chondroclast),是吸收钙化软骨基质的破骨细胞;(3)破牙质细胞(odontocl…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MACI,Genzyme,America)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2年的随访分析,评价MA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4年至2008年11月,对10例患者实施MACI手术。患者平均年龄34.9岁(14~57岁),缺损的平均面积(3.69±2.62)cm2/处(0.4~8cm2,n=20)。MACI技术是从患者非负重区取自体关节软骨,进行体外消化并分离出软骨细胞,培养扩增后接种在Ⅰ/Ⅲ型双层胶原膜上。移植前按缺损的部位修剪成相应形状,用生物蛋白胶将胶原膜粘贴在关节软骨缺损处。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使用KOOS评分问卷进行临床康复效果的评估并进行术后核磁共振的检测(MRI)。此外,术后对2例患者进行了3次关节镜检查和2次组织学检测。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患者术后3个月KOOS评分显示疼痛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KOOS评分显示:疼痛、症状、日常生活、运动及娱乐和生活质量5项均明显升高,5项评分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和2年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持续的改善(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MRI显示软骨缺损部位得到大部分填充和修复;6个月移植软骨基本与周围软骨完全整合;1年后修复组织呈等信号,软骨下骨髓水肿消失;2年后大部分患者软骨修复组织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强度一致,软骨下骨无骨髓水肿。术后15个月和2年的组织学检查显示新生的软骨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MACI手术一般都能在2h内完成,术中出血量小于100ml。结论 MACI技术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17β-雌二醇对人成骨样细胞OS-732 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绘制生长曲线^3H-TDR掺入、ALP、BGP的定量测定、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和光镜等方法,探讨了17β-雌二醇OS-73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骨粘连蛋白(ON)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以剂量领带性促进OS-732细胞分化有轻微抑制作用。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OS-732细胞上存在ER受体,且给药后核内ER增多,为雌激素直接作用于成骨样细胞提供了一个例证。原位杂交结果表明OS-732上存在(ON)mRNA的表达,而给药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全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医疗卫生体系之一。对澳洲全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总体概况、全科医师培养体系改革及其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为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