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e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目前已被广泛的用于骨缺损、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肩关节周围炎、高尔夫球肘、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及跖筋膜炎等的无创、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破骨细胞生成及其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小鼠股骨及胫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s),并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取BMMs采用不同浓度LPS(0、100、200、500、1 000、2 000 ng/m L)培养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检测不同浓度LPS对细胞活性影响。为探讨LPS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取BMMs分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组、M-CSF+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组、M-CSF+RANKL+50 ng/m L LPS组、MCSF+RANKL+100 ng/m L LPS组,对应培养后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计算破骨细胞面积百分比。为探讨LPS对Connexin43蛋白及基因表达影响,将BMMs分别分为对照组(M-CSF+RANKL)、LPS组(M-CSF+RANKL+100 ng/m L LPS)以及对照组(M-CSF+RANKL)、50 ng/m L LPS组(MCSF+RANKL+50 ng/m L LPS)、100 ng/m L LPS组(M-CSF+RANKL+100 ng/m L LPS)培养后,行Western 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为探讨LPS对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的影响,将BMMs分为M-CSF组、M-CSF+RANKL组、M-CSF+RANKL+50 ng/m L LPS组、M-CSF+RANKL+100 ng/m L LPS组对应培养后,采用骨吸收实验检测骨吸收面积百分比。结果流式细胞仪鉴定培养细胞为BMMs。CCK-8法检测显示与其他浓度相比,100 ng/m L LPS明显促进BMMs活性(P0.05)。TRAP染色示,M-CSF组未见破骨细胞生成;与M-CSF+RANKL组相比,MCSF+RANKL+50 ng/m L LPS组、M-CSF+RANKL+100 ng/m L LPS组破骨细胞体积更大、细胞核更多,其中后者最显著,3组破骨细胞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LPS组Connexin4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对照组、50 ng/m L LPS组以及100 ng/m L LPS组Connexin43基因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实验示,M-CSF组未形成破骨细胞骨吸收;M-CSF+RANKL组、M-CSF+RANKL+50 ng/m L LPS组、M-CSF+RANKL+100 ng/m L LPS组骨吸收面积百分比逐渐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ng/m L LPS能够促进Connexin43的表达,从而使破骨细胞生成增多,骨吸收功能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软组织疾病的定位方法,仍有争议,通过与痛点定位方法比较探讨超声定位在ESWT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肱二头肌长头腱炎86例均采用ESWT治疗,其中31例采用超声定位、55例采用痛点定位。比较应用两种定位ESWT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疗效。结果:超声检查观察了肩部结构、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二维声像图特征。ESWT治疗后随访6个月,超声定位ESWT及痛点定位ESWT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3%及7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6.12,P&;lt;0.05)。结论:ESWT超声定位可提高ESWT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疗效,在冲击波治疗软组织疾病时,掌握和应用超声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颈椎曲度异常分型及手法矫正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颈椎前凸曲度异常的分型及其手法矫正.方法分析209例颈椎前凸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椎侧位及前后位平片,颈椎曲度异常分为颈椎前凸过大(>45°)、颈椎前凸曲度变小(0°~ 30°)、颈椎曲线变直(0°)、颈椎曲度后凸(0°~―20°)、复合的颈椎曲度异常(颈椎呈"S"形).对颈椎前凸变小、颈椎曲度变直及后凸的患者,手法复位第5颈椎;对复合型颈椎曲度异常,复位半脱位的颈椎.结果随访1~4年,优127例,良59例,一般23例.结论手法矫正对颈椎曲度异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技术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56例均为Ficat分期Ⅰ~Ⅲ期,应用高能骨科冲击波治疗机,能量密度0.18~0.25mJ/mm2,以股骨头坏死区及其相邻骨质为冲击点,共冲击4000~6000次,共做6~8次治疗。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Ficat疼痛指数(10分)、双侧髋关节X线拍片。结果冲击波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时,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Ficat疼痛指数与冲击波治疗前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疗效显著、无创、治疗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能冲击波对骨组织代谢及愈合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高能冲击波对骨组织DNA的影响,以及其治疗骨折延期愈合、骨折不连接的疗效。方法通过新西兰种兔肢体实施体外高能冲击波治疗,取骨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H3—TdR掺入放射性自显影研究。临床应用其治疗骨不连接18例,骨折延迟愈合20例。结果证实冲击后1~2周实验侧骨膜组织H3TdR标记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表明实验侧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明显增强,骨膜成骨作用增强。临床冲击治疗后16周,20例骨折延迟愈合均愈合;冲击后16周,18例骨不连接,15例愈合。结论该法可促进骨膜形成、骨细胞DNA代谢,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接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机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4例颈性眩晕患者摄颈椎前后位、侧位及颈椎张口位片,部分患者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和/或颈椎MRI椎动脉造影。结果本组患者的影像学异常主要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寰椎两侧块宽度不等或/和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不等、侧块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不平行等;寰枢椎CT三维重建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颈椎MRI椎动脉造影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对椎动脉的影响;寰椎后弓以上旋转和侧移的椎动脉商径变小。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寰枢椎,发病机制是寰椎侧移和向前或后旋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放射学检查,确立诊断标准,以期为采用矫正寰枢椎移位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临床选择。方法:于1999-07/2003-08选择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骨科收治颈性眩晕患者78例。病程至少1年,治疗前后详细查体,所有患者均摄颈椎前后位、侧位及颈椎张口位,部分患者行颈椎MRI椎动脉造影。根据颈椎放射检查寰椎偏移将其分为寰椎前弓上右移7例;寰椎前弓上左移10例;寰椎前弓上右移向前旋转4例;寰椎前弓上右移向后旋转8例;寰椎前弓上左移向前旋转6例;寰椎前弓上左移向后旋转9例;寰椎前弓下右移5例;寰椎前弓下左移4例;寰椎前弓下右移向前旋转5例;寰椎前弓下右移向后旋转7例;寰椎前弓下左移向前旋转5例;寰椎前弓下左移向后旋转8例。按照临床分型进行手法寰椎矫正治疗。取仰卧位,寰椎的横突前外、外侧及后外侧为接触点,用示指远节指间关节接触寰椎横突矫正向左或右的侧移和向前或后的旋转。治疗评估效果依据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及放射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级。①优:眩晕完全缓解,无失眠、头痛等症状,恢复工作,x射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基本相等。②良:眩晕基本缓解,失眠、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X射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基本相等。③一般:眩晕有所缓解.失眠、头痛等症状减轻,日常工作和生活需口服药物治疗,X射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不等。④差:眩晕无缓解或加重,失眠、头痛等症状无明显减轻,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X射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不等。结果:78例患者均获矫正治疗,平均随访3年,随访率100%。所有的患者均眩晕缓解,失眠、头痛减轻,颈椎的功能改善;X射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不等好转。其中优47例(6l%);良22例(28%);一般9例(11%);差0例。优良率为89%。结论:通过手法治疗矫正寰椎的侧移和旋转,能消除对椎动脉的影响,改善颈性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