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8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新发展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多肽,筛选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标志蛋白,为其诊断与发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新发展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利用包被有弱阳离子的磁珠富集纯化血清多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S)Flex分析技术结合Mascot生物信息学分析血清多肽指纹图谱?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0.8~13.0 ku区段,新发展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m/z 2 082?4 282多肽表达上调(P < 0.01),2 661?2 991?3 241?5 337?5 906多肽表达下调(P < 0.05);常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m/z 2 662?4 209?5 337与5 906处显著下调,2 082处显著上调?结论:m/z 3 241?4 282血清差异多肽对新发展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断可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对该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血吸虫病,2022年2月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旨在为各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发病率、将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消除及最终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循证建议。在历史上血吸虫病曾经严重流行的中国,经过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逐步迈向消除血吸虫病。本文回顾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策略、防控关键技术和实践的成功经验,贡献于《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世界也期待更多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放线菌黑色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ogriseolus XD 2⁃7)代谢产物储存稳定性及其分离纯化产物实验室杀螺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杀螺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上清液,将其于-20 ℃、4 ℃和28 ℃无光照条件下放置10 d后,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将发酵上清液置于100 ℃水浴中煮沸30 min后恢复至室温,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用浓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发酵上清液pH值为4.0、6.0和9.0,室温下静置12 h,再调节发酵上清液pH至7.0,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用大孔树脂、硅胶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依次对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产物进行4次分离纯化,将最终分离纯化产物配置成10.00、5.00、2.50、1.25 mg/L和0.63 mg/L浓度药液,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各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以脱氯水处理,阳性对照组以0.10 mg/L氯硝柳胺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纯化代谢产物浸泡后钉螺软体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含量。结果 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上清液在-20 ℃、4 ℃和28 ℃无光照条件下放置10 d后,原液及稀释10、50倍药液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经100 ℃煮沸30 min后,原液及稀释10、50倍药液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发酵上清液在pH值为4.0、6.0条件下存储12 h后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在pH值为9.0条件下存储12 h后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为33.33% (10/30,[χ2] = 30.000,P < 0.05)。发酵上清液最终分离纯化产物100.00%(30/30)杀死钉螺所需最低浓度为1.25 mg/L。以0.10 mg/L和1.00 mg/L浓度最终分离纯化产物处理钉螺后,钉螺软体组织中AT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 = 7.274,P < 0.05),AD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85,P > 0.05)。结论 黑色浅灰链霉菌代谢产物中杀螺活性成分可在-20 ℃、4 ℃和28 ℃条件下稳定储存10 d,且耐热、耐酸而不耐碱,其杀螺机制可能是使钉螺能量代谢发生紊乱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巨噬细胞作为一种高度可塑性的固有免疫细胞,可在不同刺激下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活化的M2型巨噬细胞,其中M2型巨噬细胞参与免疫调节、组织重构和再生、伤口愈合等过程。既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蠕虫感染率与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钩虫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蠕虫,其感染后同样可诱导宿主产生高水平Ⅱ型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呈现替代激活,可有效干预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巨噬细胞替代激活的角度对钩虫干预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2021年6月我国正式通过WHO消除疟疾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目前全球疟疾流行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疟疾发病数和死亡数不降反升,我国传疟媒介仍将长期存在,巩固来之不易的消除疟疾成果任重道远。本文对我国当前疟疾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旨在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9年江苏省疟疾疫情,为制订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监测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江苏省疟疾病例报告信息、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点调查与处置结案报告等疟疾疫情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江苏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44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的境外感染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4例、恶性疟206例、三日疟12例、卵形疟22例;11例发展为重症病例,1例死亡。全省13个设区市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南京、南通、连云港、泰州、常州,报告的疟疾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59.84%。2019年报告的244例疟疾病例中,2例感染地为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1例为亚洲巴基斯坦,其他241例均为非洲的27个国家或地区,其中输入来源较多的国家为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和科特迪瓦。244例疟疾病例中,在发病当天和发病后1~3 d就诊分别有77例(31.55%)和146例(59.84%),首次就诊和就诊后1~3 d确诊分别有149例(61.06%)和77例(31.55%),从就诊到确诊平均时间为(0.80 ± 1.59)d,较2018年的(1.34 ± 2.59)d显著缩短(U = 2.53,P < 0.05)。结论 江苏省应继续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和管理,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断能力和危重疟疾病例救治能力,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4950例晚血,709例(14.3%)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已切脾者有出血史的532例中,术前出血338例,268例(79.3%)术后未再出血,术后复发出血70例(20.7%)。切脾前无出血史者2781例,术后发生出血的194例(7%)。提示单纯脾切除对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效果,但术前有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术前无出血者高。对近年有出血史的50例晚血作了纤维胃镜检查,74%的患者伴有胃十二指肠病变.并对晚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方法 从长江流域的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地现场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以钉螺;毛蚴(无锡地理株)为1∶20比例进行实验感染,感染后放回现场环境饲养,定期逸蚴的方法,连续记录现场温度,根据变温动物发育有效积温的计算公式(K=∑(T_n—C)或K=N(T—C)),计算血吸虫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不同地区间的差异用近似F检验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个种群钉螺体内血吸虫成熟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95.20±143.15)、(611.99±38.84)、(633.41±133.09)、(611.77±82.12)日度和(602.94±42.65)日度,血吸虫在长江流域S个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所需有效积温差异无显著性(F~1=2.47,P>0.05)。因此,无锡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平均有效积温为631.44日度,95%的可信区间为(426.76—836.12)日度。结论 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供新涨滩的灭螺方法,我们采用高水量五氯酚钠机械化喷洒。在较大面积的新涨滩上进行了研究,并作了系统观察。 一、喷洒机械和方法 采用泰州喷灌机械厂生产的2时灌泵.配套动力为丹阳柴油机厂生产的5匹风冷式柴油机,但在泵体上加装自动加水和吸药液的装置,每小时出水量18m~3(300L/sec),可连接2时塑料软管8圈(160m)其射程仍可达10m,实际上可喷洒离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2岁,农民。因右眼长期视物模糊,近一月末加剧而入院。患者有丝虫病史及左下肢象皮肿。眼科检查右眼为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左眼视力0.5,险结膜稍充血,有滤泡,晶体赤道部混浊。凝作右眼白内障冷冻摘除术,术时提起上直肌固定眼球时,见上穹隆预测部有一条棉线样虫体游出,即摄取并保存于生理盐水中。该虫白色线形,半透明,大小10.89mmXO.smm,两端尖细,一端稍弯曲,体态g然,体壁两例呈锯齿状,具漏斗形D囊,乳头两囫,子宫内充满椭圆形胚胎印,尾部无交会刺,泄殖扎在亚是端,鉴定为眼结膜吸吮线虫(旱)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